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宝藏》第二季:东汉制盐画像砖,真实历史比故事更精彩

2021-02-02 1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录于话题#身临其境博物馆73个

《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四川博物馆推出的《东汉制盐画像砖》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王洛勇化身诸葛亮与当地盐商斗智斗勇,最终造福于民的精彩演绎,更加深了我们对一代贤相的仰慕之情。

不过,对于画像砖到底为何物,古人又是如何制盐的,想必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了,下面我们就讲一讲《制盐画像砖》背后的故事。

一、何为画像砖?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印有各种画像、花纹的建筑构件,主要用于墓葬中,或是为了装饰墓室,不让其显得单调,或是为了在画像砖上刻画一些祥瑞图案,保佑墓主人顺利飞升上仙,然后造福子孙万代。所以说,画像砖和唐三彩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不是“画”,还是别把它摆在家中当装饰品。

画像砖里的西王母

作为一种实物,画像砖的历史较早,并非在汉代才出现,至晚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逐步抛弃了原来制作工艺复杂、图案程式化的大型空心砖,而是转向了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的实心砖。砖的形式更加多样,并且图案也变得更加丰富。

作为一种学术上的专用名词,画像砖到清代中期才出现,由书画家、金石家张芑堂在其著作《金石契》中首次提出。直到清代末年,出土的画像砖才初步引起世人的关注,个别带字的画像砖被金石学家收藏,其他的要么被在田野里晒晒太阳和月亮,要么就是再被重新利用于建造房屋,反正都是砖。

汉代杂技画像砖

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新繁地区出土了一批画像砖,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发现的汉代画像砖,其中一块砖文是:“富贵昌,宜宫堂,意气阳,宜弟兄,长相思,毋相忘,爵禄尊,寿万年。”看来,追求富贵、家庭和睦、爱情美满、健康长寿真是人类千百年来不变的心愿嘛。

二十四砖文

画像砖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现,比如山东、江苏、陕西、山西、甘肃等地,但最为集中的地方当属河南与四川,而且多是出土于东汉晚期的墓内。尤其是四川地区的画像砖还一直延续到了蜀汉时期,涉及的地区有成都、新繁、广汉、德阳、新都、宜宾、绵阳等地。

画像砖涵盖的题材非常广泛,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主义写实作风,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社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比如四川博物馆所藏的《制盐画像砖》就是典型代表。

二、制盐的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尽管如此,盐与铁却不能普通农民能够自制的,必需到市场上购买。因此,有不少私营工商业者就是依靠煮盐发家致富的,齐国的刁间便是如此。他利用大批奴仆,靠他们追逐渔盐之利,最终成为拥有资产数千万的大富翁。

有的诸侯王也是利用靠近海域的优势,“煮海水为盐”,减免王国内的赋税,收买民心,从而积累了与中央王国对抗所需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景帝时期,引发“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走的便是这样一条路。

纪录片《帝国的兴衰》中的吴王刘濞

在汉代,盐的种类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海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则是食用池盐。在巴蜀地区则是盛行井盐。

食盐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煮,二是晒。前者是把海水或者是盐池、盐井中的咸水,经过高温煎煮而成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法。后者是依靠日光将咸水蒸晒成盐,并且这种晒制的盐不需要再经过煎煮了。

古代晒盐场景

巴蜀地区的井盐生产则不同,先要凿井取卤,再设灶煎制。因为这种盐井很深,所以为了提高取卤的效率,必须使用机械提卤的方法。这种方式在四川境内非常流行,其过程就如《制盐画像砖》所展示的那样:

在盐井上树立高架,架上安置滑轮,用以转动系在绳上的吊桶。架分两层,每层分立两人,用轱辘提取卤水,再将井内提出的盐卤引到煮盐的灶上,先注入长方形的盐缸内,再注入盐锅。所用的煮盐灶上盐锅五口,灶前还要有人摇扇以助火力。盐熬煮加工完毕后,再由专门的人往外运输。

四川制盐画像砖1

问题来了,四川地区的人用什么燃料来煮盐呢?一种是薪柴,上图所用即是。另外一种则是天然气。《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临邛县(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发生的地方)有“火井”,也就是天然气井。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曾前往此地,观察“火井”,这时的“火井”是“深六十余丈”,也就是130多米,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天然气井成功挖掘后,如何采气便是一个新问题。按照晋朝张华《博物志》记载,当时人们是“以竹木投以取火”,将火引上来之后则是“执盆盖井上”,也就是把煮盐的铁盆反盖在井上,使天然气不致扩散和外泄。另外一种则就是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用竹筒采集储存天然气,引井火煮盐,产量大增。

四川制盐画像砖2

也就是说,早在大约2000年前,我国巴蜀地区的劳动人民已经学会用天然气煮盐了,也雄辩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凿天然气井和利用天然气煮盐的国家。

文史君说:

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备品,所谓“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正因如此,盐在汉代还被称为“国之大宝”。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由政府统一专卖并管理,以便解决财政危机。此后这种制度屡兴屡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刘志远等:《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蒋英矩、杨爱国:《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刘雯:《汉魏六朝画像砖研究》,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博士)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关注我们

专业学者团队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

原标题:《《国家宝藏》第二季:东汉制盐画像砖,真实的历史比故事更精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