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少讨论GDP增速,多关注发展质量

王东京
2021-02-02 10:0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岁末年初,人们自然关心今年的经济走势。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央没有提出GDP增长的具体指标,而全年实际增长2.3%。最近有海外研究机构预测: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或8%。此预测令人欣喜,也倍受鼓舞。不过我要指出的是,GDP增速能达到多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质量。

我曾说过,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增长速度必会放缓。经济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100%。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等式右边分母越来越大,而由于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作用,分子与分母的比率铁定会下降。比如GDP为10亿元时,新增加产值8000万元,增长率为8%;而当GDP扩大到100亿元时,即便新增加5亿元产值,增长率仅为5%。这是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速放缓是客观规律。

西方工业国家的经验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今天的发达国家,皆经历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农耕时代经济增长慢;进入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到工业化后期,增长速度又放慢了。20世纪50年代,美、日、德、法等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8.8%、9.1%、4.8%;而新世纪的前10年,则分别降至2.1%、1.5%、2.1%、1.2%。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越高,GDP规模就越大,经济实力也就越强。若仅从当期看,这样讲没有错。但要是拿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作比较,得出上面的判断却是错的。要知道,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其高低并不具有可比性。GDP增长率既不代表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而且作这种比较,还很容易误导人们追求高速度。

请读者看下面两组数据:1992年,我国GDP总量为2.7万亿元,增长率为14.2%;2019年,我国GDP总量近100万亿元,增长率为6.1%。若论增速,2019年明显低于1992年;可从新增加的产值看,1992年仅增加3800亿元,2019年却增加了近6万亿元。可见,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与一个国家财富存量(经济实力)并不是一回事。

再往深处想,一国的财富存量,其实也不代表该国的财富生产力。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有一个著名观点:不能将财富存量与财富生产力混为一谈。他解释说,财富生产力好比果树,财富存量则是果树结出的果子,财富生产力要比财富存量重要得多。是的,一个国家生产的GDP总值,只是该国的财富存量,而财富的市值,则取决于该国财富创造收入的能力。

让我举个例子:现在有甲、乙两人,分别购置了100万元的机器。从存量看,他们的财富都是100万元。可甲的机器每年可创造10万元收入;乙的机器每年只创造4万元收入。按照资产定价原理:资产价格=该资产未来年收入/银行年利率。假定年利率为5%,那么甲的资产市值为200万元;乙的资产市值仅为80万元。同样是100万元的资产存量,由于财富生产力不同,甲的财富增值了1倍;乙的财富却缩水20%。

由此分析,我们便可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客观规律,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应再追求高速度;

第二,增长速度快慢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所以不必纠结增长速度,也不必拿增长速度作纵向或横向比较;

第三,一国财富生产力比财富存量更重要,发展经济的重点是提高财富生产力,而不是追求GDP增长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说在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经济主要是靠投资、出口拉动;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则应主要靠创新驱动。这不单因为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下,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也已难以为继。

事实上,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看,我们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有近14亿人口,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规模居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目前尚处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间位置,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医疗器械、发动机、高端传感器等还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主要国家的先进技术产品已越来越难以引进,以前能够引进的现在也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出现了“断供”现象。

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围堵和封锁,我们绝不能再追求高速度,而应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引领并主导全球创新链、供应链重构。为此,必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全球技术创新的最高点。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人“卡脖子”的问题。

转眼又到春节,“两会”召开在即,我这里写这篇文章,其中心意思就一句话:各地在谋划全年经济工作时,不必过多地讨论GDP增速,而应把主要心思放在怎样改进发展质量上。

(作者王东京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新著有《王东京经济学讲义》,2021年1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