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挪威为什么不加入欧盟?

2021-02-01 20: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本星君 读懂本星球 收录于话题#读懂欧洲37个

作者▏本星君

出品▏本星君

强强联合或者区域联合似乎是最近几十年国际舞台上最常见的操作。

从冷战时的华约、北约,到现在的东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各种联合的形式层出不穷。在国与国的联合甚至联盟中,各国都希望能与他国优势互补、劣势相藏。

欧洲联盟,这个更加紧密的联盟组织,自然也是出于这样的愿望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目前的欧盟,已经吸收了欧洲28个国家作为会员国加入。除了部分东欧国家、巴尔干半岛国家和梵蒂冈等袖珍国以外,欧洲许多国家基本上都加入了欧盟。

但仔细看欧洲地图,在北欧,一个面积比德国还要大,人均GDP位列世界前五的重要国家,却一直没有加入欧盟。

这就是挪威。

▲挪威在欧洲的位置,其中斯瓦尔巴群岛虽属挪威但相关国家可以自由进入开展北极科考

如果从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开始算起,挪威加入欧盟的历史都快60年了。为何挪威至今未能加入欧盟?这五十多年中发生了哪些波折?挪威这样一个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国家,不加入欧盟又怎么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

(一)持续多年申请入盟

1962年,挪威政府第一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是1958年由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组建的,二战后欧洲最初的联盟组织之一。

这个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在1965年和西欧国家拉的另外两个群,欧洲煤炭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一个大群,形成了现在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建立起外向型经济的挪威,更是跑得比谁都快,生怕自己没加入群,被落单了。

十九世纪中叶,挪威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就是航运业。1870年,挪威商船队的总吨位突破150万吨。从那时开始,海运服务业一直是挪威的支柱产业。

一战以后,挪威的出口比重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这在当时全球互联互通水平的情况下,已经是很高的了。

1967年,挪威政府再次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但也同样遭到欧共体的拒绝。

连续两次入欧申请遭到拒绝,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主导欧共体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对欧共体的扩张持谨慎而非开放的态度。挪威的加入申请也都是紧随英国之后,英法之间的抵牾,让戴高乐在否定英国入欧的同时,捎带手也把紧随其后申请加入的挪威给否定了。

1970年,挪威第三次提出申请,于1972年获得欧共体批准。那时,戴高乐已经下台,入欧显得容易多了。本以为已经达到目的的挪威入欧派,却在随后的全民公决中被当头棒喝。

按照惯例,国际条约需要国内立法程序完成确认方才有效。可是在挪威的全民公决中,这一协议以小小的劣势遭到否决。

1993年,挪威与瑞典、芬兰、奥地利一起申请加入欧洲联盟并与欧盟达成协议。但次年的全民公决中,挪威的入盟协议再次遭到否决。

也就是说,挪威普通老百姓对是否加入欧盟并没有那么积极的热情。

(二)“入盟”曾是挪威数百年的心理阴影

关于是否加入欧盟,这个话题在挪威,相当于咱们这里讨论豆腐脑是甜口还是咸口一样,是一个全民话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偏好。

1994年,挪威是否批准入盟条约的公投,吸引了挪威89%的选民参加。这么高的投票率,在全球的公民投票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英国2016年脱欧公投的投票率也才73%不到。惊人的数字体现了挪威人对欧洲问题的重视程度。

挪威虽然面积不小,但人口却不多,仅仅500万,不是小国,但实属“寡民”。许多挪威人很担心一旦加入欧盟,不占人多势众优势的挪威,恐怕不能保障独立自主地位。

挪威人对自己国家独立地位的珍视,源于对长达500多年当附庸国历史的后怕。

1350年,由于爆发黑死病疫情,挪威国力骤然衰败。全国人口短期内损失三分之一。贵族数量由300家很快降至60家。当时,挪威已经无法和邻国丹麦、瑞典相抗衡。

1380年,丹麦女王指定自己的儿子兼任挪威国王。而挪威政务委员会则奉丹麦女王为“摄政王”。

至此,挪威开始了长达五百多年的附庸国历史。

此后,一个类似于现在欧盟组合形态的联盟,出现在北欧这几个国家中。1397年,还是这位丹麦女王牵头,丹麦、瑞典、挪威三国宣告成立三国联盟。

三国联盟与现在欧盟的相似点在于:按照联盟的约定,入盟各国内政保持独立,各国政权机构仍然照旧运行。但在外交和国防安排上,则由三国联盟的共主决定。首任三国同盟的共主,就是丹麦女王的外孙。

这之后,挪威时而是丹麦附庸国,时而甚至变为丹麦的行省,直到1814年。

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中,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是法国的盟友。1814年,拿破仑战争以法国战败、反法同盟胜利结束。作为法国的盟友,丹麦也被反法同盟处置。

于是,挪威的土地作为战利品,从丹麦割让给了参与反法同盟的瑞典手上。

但自从挪威被割让给瑞典开始,挪威人就一直在争取民族独立。1905年,挪威最终取得独立地位。

这段长期充当他国附庸的历史,让很多挪威人对“联盟”这个词心存戒意。无论是丹麦还是瑞典,当时统治挪威都是以“联盟”为名义。挪威1905年的独立,也是以《瑞典-挪威联盟法》的废除为标志的。

(三)经济考量成挪威人拒绝入盟的现实考量

除了历史心态这个原因,挪威的渔民和农民是反对入欧的坚定力量。

长期以来,渔业是挪威北部和西部的支柱产业。

▲新版挪威货币的钞票200元正面印的就是挪威三文鱼

挪威海岸线较长,其沿海专属经济区有12万平方公里,而欧盟目前自己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也不超过50万平方公里。

▲挪威沿海经济专属区

很多挪威人相信,一旦加入欧盟,其他欧盟成员国就会来掠夺挪威海域的渔业资源。

▲挪威领海详图

挪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也比较简单粗暴,就是用高补贴和价格保护政策去照顾脆弱的“三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挪威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后,一夜暴富的挪威,有更大财气补贴“三农”。

因此,目前挪威农民能有60%的收入来自政府补贴,这个比例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挪威的农民和城市雇员收入水平基本一样。

如果加入欧盟,挪威则需要削减巨额政府补贴,直接触动了挪威农民的利益。为数众多的农民、渔民群体让入欧协议多次在全民公决环节被否定。

(四)偏向美英两国的外交路线也阻碍挪威入欧盟

从当前外交格局来讲,挪威人也有充分的理由选择不加入欧盟。

挪威处于欧洲大陆北部边缘,与大西洋有着天然亲近感和悠久的交往历史。

挪威的大西洋关系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美国与北约。美国是挪威最重要的盟友,挪美关系则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协调一致。

挪威一直强调发挥北约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张也就是美国的主张。

▲北约2018年在挪威举行的军事演习

因此,已经选择和美国站队的挪威,不太愿意接受欧盟在外交上的指挥。

▲挪威总理索伯格(右,女)与美国前总统川普(左,男)亲切会见

毕竟按照目前的欧盟架构,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需要常常协调成员国对外保持外交舞台上的一致。挪威若加入欧盟,外交上的个性棱角就会被欧盟这个机构给磨平,对于很多挪威人来说不可接受。

此外,由于地缘上的亲近,挪威与英国也有更紧密的外交关系。英国尚在是否脱欧问题上纠结了好几年,挪威更不可能在这时候还选择加入欧盟。

(五)分享欧洲一体化红利,挪威不愿缺席

虽然不加入欧盟,挪威却努力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一方面,挪威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对于加入欧盟分歧很大,另一方面却高度一致的认为,挪威英国成为欧盟积极的、建设性的合作伙伴。

目前,挪威与欧盟一大合作基础就是欧洲经济区协定。根据协定,挪威企业和国民在欧洲经济区内享有国民同等待遇。这让挪威享受到自由贸易的红利。

当然,挪威人一直很在意的渔业和农业政策,在该协定中并不涉及。即便是参与欧洲经济区协定,挪威人也不改变农产品补贴、渔业资源管理等态度。

在政治领域,挪威积极参与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欧洲人权法院等。这些组织虽然主要涉猎政治议题,但多为政府间对话平台,参与方比欧盟更多,也相对松散。挪威在这其中倒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

让普通旅行者常常忘记挪威还未加入欧盟的一大原因在于,挪威虽非欧盟成员,却是申根区国家。

申根协定本来最早于1985年建立。加入申根协定则意味着相互取消边境设防,也就是说合法进入任何一个申根国,即可自由出入其他国家。

这种国家之间取消边境检查的尝试,挪威早在1954年就开始了。当时,挪威、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建立了“北欧护照联盟”,相互不设旅行限制。

▲印有“北欧护照联盟”字样的瑞典护照封面

当这个“北欧护照联盟”的成员国中的欧盟成员瑞典、芬兰和丹麦,与大多数欧盟国家一样加入申根协定后,挪威的边境就很尴尬了。

瑞典等国与法国、德国等其他申根国互不设边检,而瑞典等北欧国家依据之前的“北欧护照联盟”也不与挪威设边检,那么等于说挪威如果不退出“北欧护照联盟”,则自动向欧洲的这些申根国开放边检。

这种情况下,挪威于1999年就签订了申根协定,与欧洲许多国家共享一个边境。

因此,人们可以在巴黎卢浮宫外突然想去挪威海边钓海鱼,就可以立马买机票不需要任何入境手续前往挪威。

至于问题多多的欧盟,挪威人觉得占了欧洲一体化的实惠即可,不必图欧盟成员国这个虚名吧。

原标题:《挪威为什么不加入欧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