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输”在起跑线上,反而更能赢在终点
原创 周婧琦 爸爸真棒 收录于话题#影单影评19#教育经典精读21
这个只能宅在家的寒假,很多家长选择了在家认真鸡娃了。
其实呢,难得静下心来,鸡娃儿之前先提高下“父母内功”,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我们从近两年来热门的TED教育类演讲中,精选了5条,有的是最新的科学发现,有的提供了教育方法,还有的能缓解焦虑……祝福您,假期后功力大增。
5个教育演讲
1、“输”在起跑线上,反而更能赢在终点
2、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心理健康假期”
3、用好睡眠这种“超能力”
4、怎样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这个方法才真正有效
5、牛娃和普娃的真正区别: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行为模式”
“输”在起跑线上,
反而更能赢在终点
标题:Why specializing early doesn’t always mean career success
原网址:https://www.ted.com/talks/david_epstein_why_specializing_early_doesn_t_always_mean_career_success
让孩子“抢跑”竟然是错误的?年纪还小的时候就专攻一门乐器或一项运动,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减小?
我们都听过好多年少成名的故事,但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调查记者大卫·爱泼斯坦研究了多名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的生涯后发现,真实情况可能恰好相反:
大部分最成功的“专家”其实是大器晚成的人,他们在5岁、10岁的时候,并没有整天练琴、打网球,而是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叫做“采样期”(Sampling Period)。
比如著名网球运动员费德勒小时候尝试了足足十几项运动:壁球、滑雪、摔跤、游泳、滑板……直到十几岁才专攻网球,比同龄人落后了好久;
爵士乐宗师艾灵顿公爵小时候不愿上音乐课,只喜欢棒球和绘画;
第一位得“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女性玛丽安·米尔札哈尼小时候不喜欢数学,梦想成为小说家……
在小时候的“采样期”里,这些未来的专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常规技能。等他们终于选中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后,才开始专项练习,并且比那些过早开始专攻的人取得更高的成就。
大卫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输在起点、赢在终点”的现象,可能是因为起跑线和终点线之间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蜿蜒曲折的。
有些专业领域确实从小尽早开始练习的话会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它们是心理学家所说的 “良性学习环境”——有明确的下一步和目标、明确的规则,做完后马上有反馈(如高尔夫和国际象棋,都容易出“少年天才”);
然而大部分专业领域——不管是运动、艺术还是科学,其实都是“恶劣学习环境”:没有明确的目标,今年做的事和明年不一样,做了也不一定有反馈……
在“恶劣学习环境”下,就要求人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而这些,正是在和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爱好或其他活动中锻炼出来的。
大卫也将自己的发现写成了书《范围:为什么通才能在专业化的世界中取胜》。这本书曾登上亚马逊多个榜单之首,还被比尔盖茨、奥巴马推荐。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不过“爸爸真棒”曾经专门写过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
“心理健康假”
标题:Why students should have mental health days
原网址:https://www.ted.com/talks/hailey_hardcastle_why_students_should_have_mental_health_days
Hailey Hardcastle是一名大学生。她说,从6岁起,她和妈妈达成了一个协议:只要保持成绩良好,她一学期就可以有3个“心理健康休息日”。
她的成长道路困难重重——从小就是个忧郁的孩子,经常担心其他孩子不会担心的事情,后来又患了抑郁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
好在,她有“心理健康休息日”,有些学期,她把3天都用完了,有的学期又完全不需要用,但是知道自己有一个“休息“的选择,一切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Hailey已经成了一个快乐、健康、成功的年轻人,还担任了俄亥俄州联合学生会主席。然而她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完全能应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但是其他同学却还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当时,州里出现了几次青少年自杀事件,她组织了一次心理研讨会,结果发现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心理危机。
于是,她和同学们提出了一项议案,允许学生有几天“心理健康休息日”,就像身体生病了可以请病假一样。2019年6月,这项议案被通过了。
Hailey说,这项议案的意义并不是多几天假那么简单,而是向所有人传达一个理念: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
事实上,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抑郁症不一定表现为心情低落,在某些人身上也会表现为头疼、疲惫、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等,生理疾病久治不愈,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她希望,未来每个人都有一套技能,帮助朋友、同事、家人甚至陌生人度过他们的健康危机——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人们会学习心肺复苏CPR,也应该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
她也劝所有的听众:“休息一下也没关系。”也许你没有条件拥有一整天的“心理休息日”,但你总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用好睡眠这种“超能力”
标题:Sleep is your superpower
原网址:https://www.ted.com/talks/matt_walker_sleep_is_your_superpower
“一夜不睡和一夜好眠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考60分和100分的差距。”这就是加州伯克利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人类睡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Matt Walker在这个演讲里下的结论。
他的依据是,在一项研究中,人们被分为两组,一组整夜不睡,一组正常睡8小时,第二天给他们做测试,发现前者比后者能储存的新记忆整整少了40%!
Matt 教授说,“睡眠”其实就像给大脑按下了新记忆的“保存”按钮。只有在睡眠过程中,记忆才能被传输到长期记忆存储库,如果不睡觉,就像是大脑“非正常关机”,新信息都被删除了。
正因如此,在睡眠中增强记忆其实也是有可能的。Matt教授就介绍,科学家们目前尝试着在人睡眠时用电流刺激大脑的相应位置,使人记住更多的东西。看来,“躺着当学霸”还真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睡眠当然不止对记忆很重要。如果一晚只睡4小时而不是8小时,第二天体内可以摧毁癌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就会下降70%之多,难怪WHO会把“夜班工作”列为可能的致癌因素。
有些实行夏令时的国家制度甚至发现,春天少睡1小时的第二天,人们的心脏病发作会增加24%,而秋天多睡1小时的第二天,心脏病发作减少21%!
那么,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呢?除去不要用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Matt教授还给出了两条建议:
1、准时为王。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入睡,同样的时间醒来。休息日也一样。
2、保持凉爽。我们的体温需要下降1-2摄氏度才能入睡。卧室的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是最好的。
注:对于有失眠困扰的人,另一个Ted演讲《如何骗你的大脑入睡》对你可能会有帮助,一句话总结方法:坐在床边,双手放在腿上按秒来回敲击,平稳呼吸,然后慢慢让手的速度慢下来,感觉困了就躺下睡。
视频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g4y1B7NQ?from=search&seid=186583437911315142
怎样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
这个方法才真正有效
标题:How your brain's executive function works and how to improve it
原网址:https://www.ted.com/talks/sabine_doebel_how_your_brain_s_executive_function_works_and_how_to_improve_it
过去30年里,科学家发现,有一项神奇的能力——执行能力,几乎从儿童时代就能预测“一切好事”。如果一个孩子执行能力强,那么他就会拥有更高的社交技能、学术成就、身心健康,甚至更成功的事业……
执行能力是什么呢?它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包括专注力、延迟满足和计划能力等等。也就是说能否养成好习惯、学习时能否专注、能否控制住自己少吃一点糖果、少打一会游戏……都跟执行能力有关。
正因如此,各种“提高执行能力”的游戏和app层出不穷,也有人认为下棋等能提高孩子的执行能力。
但专门研究儿童大脑发展的认知科学家Sabine Doebel却认为,大部分“方法”都非常有局限性,因为它们只针对特定技能,比如下棋练出的执行能力,不一定能迁徙到做数学题的时候。
那么该怎么办呢?她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提高执行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你的动力有多大,以及你的同伴在做什么——也就是环境因素(context)。
还记得那个“棉花糖实验”吗?就是给小朋友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可以现在吃掉,但是如果愿意等15分钟再吃,就能得到两块棉花糖。
如果小朋友愿意等待,就证明他们的“延迟满足”较强,这样的孩子未来在学习、事业、生活方面都会表现更优秀。
Sabine重复了这个实验,但是她做了一点小变动——她发给每个孩子一件不同颜色的T恤衫,然后告诉他们属于某个团队:“你是“绿色组”,你们组的孩子都会等15分钟吃两块棉花糖”,或者“你是‘橙色组’,你们组的孩子都会马上把棉花糖吃掉”。
就这么一个小变化,奇迹发生了:被分到绿色组的孩子,真的有更多人等了15分钟吃到两块棉花糖!
这些孩子会自发地想出一些延迟冲动的方法,比如扭过头去不看棉花糖、唱歌转移注意力等等。但他们的执行能力本身并没有变化,但是环境因素让他们变得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执行能力了。
这项研究对家长的启示,在于要重视“环境”。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就要让他多交一些好好学习的朋友;如果想让孩子提高数学能力,别教他下棋了,不如着眼于学数学的具体场景,比如每天写数学作业前把手机收起来、或者每学习1小时就奖励一下自己。
牛娃和普娃的真正区别:
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
而是“行为模式”
标题:What do top students do differently?
原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list=PLRstMFQCvIj5sA_M9xHaNOJuAnk3Dz_OT&v=Na8m4GPqA30
想在考试中考高分吗?你的答案肯定是“想!”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考高分?你也许会回答“智商高、努力学习的人”,但教育机构Elevate Education的创始人Douglas Barton在伦敦、悉尼、开普敦、纽约……等地的学生当中做了广泛调查后发现,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别管智商了。它是不可控制的,而且在考高分这件事上智商也没有那么重要——Douglas说有13项因素比智商起到的作用都大,而且这些因素都是你可以控制的。
其次,努力竟然也没那么重要。有些人比尖子生更努力却成绩不好,为什么?答案是他们做了错误的事。
乔丹曾说过:“如果你投了1000个球,但都投得很差,那么你学会的只是怎么熟练地投差球。”因此要考高分,你要做正确的事。
那么,“正确的事”都是什么呢?答案是——观察尖子生的学习模式,然后照着做就是了。
Douglas发现,全世界的尖子生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同时,全世界的普通学生犯的“错误”也是一样的。
比如,世界各国的11年级学生当中,89%的人准备考试的方式都是看笔记、背课本、重新抄笔记……但其余11%的人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复习的方式是做“模拟测试”,而这些人正是尖子生。
普通学生在面对考试时,第一反应是担心考到自己没背的知识点,自然就会去一遍遍不停地看笔记,但尖子生却知道,考试不是测试你能记住多少,而是测试你如何使用已经记得的知识。因此模拟测试才是有效的考前准备工作。
另外,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一大区别是前者能始终坚持学习时间表,后者则很容易放弃,原因是两者做时间表的方式也不同。
普通学生订时间表时,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关注每天几点到几点自己要学习,然而,这样他们觉得每天都在做不喜欢的事,就很快放弃了。
尖子生的时间表里,并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而是既包括学习时间,也包括娱乐和做其他重要的事的时间。这样,他们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反而更能把时间表坚持下来。
“平衡”才是尖子生们能长期坚持学习的法宝。
原标题:《“输”在起跑线上,反而更能赢在终点 | Ted精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