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师范院校需“再师范化”?教育部回复人大代表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21-01-30 17:0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近日,教育部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加快推进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建议”予以回复。教育部称,正如建议所指出的,在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道路,使得在提升实力的同时,也陷入了“去师范化”困境。

教育部在答复中分别从“强化师范院校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加大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及“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三个角度介绍工作内容。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教育部高度重视加强师范院校的主体地位。”教育部称,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要求,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保障办学质量,强化培养卓越中学教师的力度,发挥师范院校的“师范”优势,强化师范院校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

“国家高度重视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指出,将认真研究、支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中央财政继续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继续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师范院校和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

“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教育部表示,将继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围绕信息技术紧抓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坚实基础。

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就指出,全面振兴教师教育,主体和关键还在于师范院校,特别在于师范院校的“再师范化”。

谈及“去师范化”现象,赵国祥表示,全国47所师范大学中,明确定位为综合性大学或高水平大学的26所(55.3% ),定位为综合性师范大学的6所(12.8%),定位为师范大学的15所(31.9%)。办学定位上的综合化致使师范院校有“师范”帽子,没有师范特色的现象较为普遍。

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师范院校增设的专业大多为非师范类专业,这逐渐降低了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主业地位,师范生培养质量明显下滑。同时,受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往往囿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

“综合性大学固然有其生源质量好、学科门类全、培养水平高的优势,但广大师范院校在百年师范传统中所涵养的师范文化、所构筑的学科专业优势、所形成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所积累的社会资源和渠道等,都是综合性大学无法比拟的。”赵国祥认为,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主体和关键还在于师范院校,特别是在于师范院校的“再师范化”。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