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快手打响短视频平台上市“第一枪”,能否得到市场认可?

2021-02-01 20: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短视频上市第一股要来了?

1月15日,快手通过港交所聆讯,1月26日早间快手在港交所发布发售公告,认购开启,认购火爆,目前已结束认购,公司预期2月5日于港交所公开交易。

如果快手成功港股上市,将成为“国内短视频第一股”。

智能手机推动,快手转型社交短视频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3.4亿元、203.01亿元、391.2亿元及406.77亿元。

此次登陆港交所,快手拟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为3.6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913.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3.56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每股105至115港元。

此次募集资金的35%将用于增强生态系统;约30%将用于研发及技术;约25%将用于选择性收购或投资与快手业务互补及符合我们理念和增长策略的产品、服务及业务;约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快手起源于GIF快手,是一个供用户制作并分享GIF动图的工具软件。GIF动图本质上是短视频的雏形。

2012年,快手产品转型,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创作、上传及观看短视频。

2013年,快手推出了短视频社交平台。

2016年,作为平台功能的自然延伸,快手推出了直播功能,方便用户实时互动和参与。

2018年,随着用户参与度继续提升,为方便用户在其生态系统中进行交易,快手推出了电商解决方案。

快手等视频社交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的社交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社交媒体的文字和图片,视频社交增加了社交参与者即时性和互动性。同时,在快节奏的当今,不同长短的视频也能够满足个人随时的不同娱乐社交需求。创作者的大众化以及内容制作的简便也推动着视频社交的发展。

而这些发展,都是基于互联网用户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4G、5G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艾瑞的研究报告,从2012年8月到2014年5月,移动端APP使用占比逐渐增加,并已经超过50%。移动端APP的使用占比逐渐增加也是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发展也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不断增长。

快手正是抓住了智能手机发展的这一“东风”,成功转型为短视频社交平台。

从具体业务来看,快手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间获得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直播业务。2017年至2020年9月,直播所得收入占收入分别为79.49亿元、186.15亿元、314.42亿元、253.0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5.3%、91.7%、84.1%及62.2%。

2017年至2020年9月,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3.91亿元、16.65亿元、74.19亿元、133.4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4.7%、8.2%、19%、32.8%。

快手招股说明书显示,其线上营销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全套线上营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基于效果和基于展示的广告服务及快手粉条,帮助客户有效触达目标受众。

其它业务则主要包括电商业务。

直播业务是立足之本

在短视频发展火爆的同时,直播也发展迅速。

直播也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方式,移动端的直播让这种社交模式更加“接地气”,更易于随时随地增加参与者的互动性。快手也培养了一大批网红。直播业务通过向观众销售虚拟物品获得收入,观众购买虚拟物品后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主播表示支持和赞赏,平台则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直播行业还是快手的基本,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到2019年,快手直播打赏市占率均超过20%,2019年为22.5%,远远高于斗鱼和虎牙等传统的PC端直播平台,其中2019年虎牙直播打赏市占率为5.7%,斗鱼为4.7%。

同时,因为快手直播相对于传统的PC端直播,有着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对设备的要求也较小。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是全球范围内以虚拟礼物打赏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计最大的直播平台,2020年上半年,快手平台直播打赏收入达173亿元,同比增长133.8%,平均月付费用户达6400万,同比增长161.8%。

对于快手来讲,基于其特有的社交属性视频直播,并且由于移动端直播对于传统PC端相比,更有着天然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对设备要求较低的优点,直播业务这块儿还是快手发展的重点和基本。

线上营销稳步增长,电商业务潜力大

从报告期内快手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直播收入所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线上营销服务和电商业务在逐渐上升,快手也在悄悄地转型。

根据艾瑞咨询,由移动网络的普及持续推动,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998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5,415亿元,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17,0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1%。短视频和直播是移动广告越来越受欢迎的渠道,占2019年移动广告市场比例为15.0%,且2025年将达到27.3%。对于快手来见讲,线上营销收入也是一块大蛋糕。

2016年,由于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端APP的大幅增加,直播、短视频向娱乐和营销方面渗透。

20216年3月,蘑菇街推出直播购物功能,同年,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也加入。在2018年加速期,具有社交性质的短视频快手上线快手小店,而后抖音也开始加入直播电商。

传统的电商模式是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向消费者介绍商品,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

而直播与电商的结合,将商品更加具体和立体向消费者展示,同时也更具有娱乐性,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网购陷阱,产品也更易于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直播电商规模将接近电商总规模的25%。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9年,快手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总额)为600亿,20年截至11月的成交额为3327亿元,单位MAU对应的成交额是691元,为2019年同期的5倍以上。

虽然直播电商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占电商规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于快手和其它的直播电商来说,佣金及货币化率相对于传统的电商来讲,还是难以望其项背。同时,与字节跳动不同的是,快手更强调其社交属性,强调的是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区属性与流量优势也会成为快手在直播电商这一块的砝码。

根据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快手2020年电商佣金仅为0.8亿元,佣金率仅为0.74%,这也说明了直播电商这个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不同于其它电商直播平台的邀请流量明星的模式,快手更加注重于自身培养的大主播和主播家族,更进一步加大了流量优势和带货优势。

其它变现方式是否有迹可循?

对于快手来讲,虽然自己是短视频行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却被2016年短视频行业大火时后来居上的抖音赶超。

在2012年快手首先涉足短视频行业时候,彼时还不是这个行业的春天。据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短视频行业才开始步入爆发期。短视频用户渗透率从2016年初,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2018年9月,达到了58%。短视频月活跃用户也从2016年初的1.34亿增长到2018年9月的6.49亿元。

在2016年8月,字节跳动推出了抖音。据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2018年4月,抖音的MAU、DAU陆续赶超快手,快手如今变成了追赶者。

当然,快手不像抖音有一个自己的字节跳动,由于有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背书,抖音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抖音就相当于一个视频版的今日头条,注重于爆款新闻咨询,注重与名人效应,因此爆款新闻咨询和名人效应更利于线上营销服务。所以相对于抖音,快手收入大头在于直播,抖音则是以广告收入为主。

对于快手来讲,直播打赏、电商直播带货的交易都需要支付工具来支持,第三方的支付工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快手科技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9月,快手因直播打赏和电商支付交易产生的费用分别为5900万、1.42亿元、2.19亿元、3.1亿元。同时,支付费用让快手在将来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将逐渐增加。

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抖音已经提前了一步。抖音支付已于2021年1月19日在抖音APP内正式上线。但是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深耕多年,想闯入这一行业也分一杯羹也并不容易。

对于快手来讲,未来是否会布局这一行业来省下巨额的支付手续费也不得而知。

快手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随着这些视频社交平台的发展,新的商业化机会将出现在包括电商、网络游戏、在线教育、本地服务等众多领域。平台上的社会属性和互动越强,其网络效应就越强,更有能力营造可信赖的生态系统,这些方面对于抓住平台商业化机会至关重要。

对于快手提到的在线教育,抖音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又抢先一步。2020年3月,字节跳动旗下新成立北京博学互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字节跳动官网显示,其已进军少儿英语教育行业,GoGoKid英语已成为其教育行业的代表产品。官网显示,GOGOKID是一个面向4-12岁孩子的在线少儿英语1对1学习平台。所有教师均来自美国和加拿大,教材对标美国小学主流课程标准,给孩子带来纯正的美式教育体验。

对于快手来讲,似乎每一次都被抖音抢先一步,对于其后续发展,也许只有交给市场和时间来解答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