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苗早期成绩单:安全有效,但别指望2021年彻底铲除新冠

2021-01-29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ineseInNY 纽约时间 收录于话题#詹涓9#美国8#新冠24#疫苗3

《纽约时间》原创文章,转载须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编辑:江南

文:纽约华人资讯网主笔 詹涓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2200万美国人已接种新冠疫苗,初步安全数据显示一切进展顺利。

美国接种新冠疫苗的行动已经进行了近6周,迄今为止,根据1月2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疫苗专家会议上提交的新数据,两种正在使用的疫苗看起来风险非常低——从全球来看也是如此。

据彭博社汇总的疫苗接种情况,截至1月28日,全球59个国家总共已经接种了8250万剂新冠疫苗,其中在美国注射了2560剂辉瑞和莫德纳(Moderna)疫苗,每100人中有7.8人获得至少一剂;在欧盟注射了1019万剂;而在以色列注射了426万剂,该国每100人中现有47.07人至少已接种一剂。这些数字已经远大于各家疫苗厂商的临床三期测试情况,因此能够为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提供一份初步的成绩单。

目前来看,两种疫苗几乎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当前只有以色列可以提供疫苗的有效性信息,1月28日更新的数据显示,在该国接种的辉瑞疫苗有效性约为92%,即使在接种第二剂后仍然感染新冠,出现的症状也非常轻微。

与此同时,英国、南非、巴西变异病毒纷纷出现,而美国加州的本土变异病毒也开始渐成主流毒株,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对这些变异毒株看似仍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很有可能在今秋的某个时段,已经接种完两剂疫苗的人需要再打个“补丁”——补一个针对这些变异病毒的加强针。这也可能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新冠疫苗:so far so good

疾控中心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安全信息。其中包括一款名为V-Safe的手机应用,它收集已接种疫苗者的每日信息;联邦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负责接受来自任何人的报告;疫苗安全数据链,这是疾控中心和9个主要医院系统的合作项目;以及CISA(临床免疫安全评估项目),这是CDC和疫苗安全专家之间的一个合作项目。

在调查了这些系统后,CDC免疫咨询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的专家们说,几乎没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此外,接种疫苗后的死亡报告似乎与疫苗无关。

在首批注射至少一剂疫苗的2200万人中,有200多万人向V-safe报告了自己经历的副作用。

在这些人中,超过70%报告说感到接种部位疼痛,33%感觉疲劳,30%头痛,23%肌肉疼痛,约11%有寒战、发烧、接种部位肿胀或关节疼痛。

据报道,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导致的副作用差别不大,但通常在接种第二剂疫苗时反应要比第一剂更大。

超过9000人在CDC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了接种疫苗后的副作用。这些报告中只有不到1000份被认为属于严重副作用。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头晕、恶心、发冷、发烧和疼痛。

第三个安全报告系统称为疫苗安全数据链,检索来自9个参与医疗保健组织的医疗记录,当中纳入了超过1200万人的数据。该系统中有超过16.2万人至少注射了一剂新冠疫苗。

在这批患者中,“截至1月16日,没有迹象表明”他们患上20种常见疾病中的任何一种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阑尾炎、栓塞和由低血小板计数引起的疾病。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很让人放心,”威廉·沙夫纳(William Schaffner)博士说;他是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传染病专家。

至于此前广泛被报道的过敏问题,现在也已经有了初步数据。目前在接种辉瑞疫苗的1000万人中,有50例出现过敏性休克,在接种莫德纳疫苗的760万人中,报告了21例过敏性休克。

也就是说,每百万剂辉瑞疫苗约有5例严重过敏反应,而每百万剂莫德纳疫苗约有2.8例过敏反应。相比之下,季节性流感疫苗的过敏反应率为1.3/100万,显然要低于新冠疫苗。

尽管如此,CDC主任罗谢尔·华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博士在周三的另一次会议上表示,“感染新冠的风险远远高于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

这些症状大多发生在接种疫苗后15分钟内,但有一例发生在接种后20小时。所有人都已经恢复了健康。

疾控中心怀疑这可能与一种叫做聚乙二醇(PEG)的成分有关。聚乙二醇负责将mRNA的片断封装起来,是许多药物的常见成分,偶尔会引发过敏反应。此外,该机构也在调查过敏反应是否与患者曾感染过新冠有关。

报告的死亡事件似乎与疫苗无关

截至1月18日,已有196人在接种疫苗后死亡。

其中大多数死亡(129例)发生在长期护理机构的病人身上。从12月21日至1月18日,约130万长期护理机构居民接种了疫苗。

CDC免疫安全办公室副主任Tom Shimabukuro博士说,这些死亡仍在调查中,但如果将它们与同一时期可能由自然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进行比较时,看来更像是巧合,而不是由疫苗引起的。

事实上,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长期护理机构居民的死亡率更低。

这看来也适用于注射后死亡的年轻人。

有28位年龄在65岁以下的人在接种疫苗后死亡。验尸报告显示,这些死亡大多与心脏有关。当调查人员比较了这一人群中预期自然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数量时,他们发现接种疫苗的人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的预期死亡率要低。这表明这些死亡也与疫苗无关。

最近,加州奥兰治县一位X光技师在接种第二剂辉瑞疫苗后去世的事件尤其引人关注。这位名叫蒂姆·祖克(Tim Zook)的技师现年60岁,于1月5日接种第二剂疫苗,几个小时后感到胃部不适,呼吸困难,1月9日去世。祖克存在超重问题,患有高血压,但他的妻子表示,除此之外他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

祖克的死亡事件已经上报至联邦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奥兰治县验尸官表示,死因目前还不确定,进一步的毒理学测试将需要数月时间。

而在祖克之前,佛罗里达州一名56岁的医生在接受第一剂辉瑞疫苗数周后,于1月3日去世。这位名叫格雷戈里·迈克尔(Gregory Michael)的妇产科医生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他的死因也仍在调查中。

专家警告说,在接种疫苗和死亡之间画一条因果线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当数以百万计的人接种疫苗时,一些人会因为许多不相关的原因而死亡,毕竟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80万人死亡,平均每天死亡人数超过7800人,这些死亡可能与潜在的疾病有关,可能与同时服用的药物有关,也可能是偶然发生的。

“没有哪种处方药或生物制品,如疫苗,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疫苗可以保护许多人免受危险疾病的伤害,但疫苗就像药物一样,会导致副作用,其中一小部分可能是严重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解释说。“大约85-90%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涉及相对较小的事件,如发烧或注射部位红肿。其余的报告(不到15%)描述了严重事件,如住院、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死亡。这类严重事件会接受最仔细的审查。”

以色列的情况如何?

以色列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案例,因为该国所有公民的医疗数据都已经数字化,可以及时获取检索。

作为一个拥有900万人口、老年人口相对较少的国家,以色列已经为大多数老年居民接种了疫苗,并开始为更广泛的公众接种。政府正在为接种完两剂的居民准备“绿色护照”,持有这些护照的人最终将得以进入剧院和餐馆等公共场所。

1月28日,以色列四个卫生组织之一的马卡比(Maccabi)报告称,马卡比报告称,其用户中已有16.3万人接种完第二剂疫苗,其中31人在接种后10天内感染(研究表明疫苗需要在第二剂接种后14天达到最佳效果),这表明该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为92%,而辉瑞公司试验的有效性为95%。所有阳性患者都只出现了轻微症状,并在家中康复。

以色列目前的观察同样表明,疫苗不太可能引起强烈的副作用。以色列传染病学会前主席、微生物专家纳坦·凯勒(Natan Keller)博士对《耶路撒冷时报》解释说,以色列的公共卫生系统多年前开发了专门的软件,用于有效追踪疫苗接种物流和副作用,从这个系统的统计来看,新冠疫苗的副作用非常罕见,主要为手臂注射部位出现酸痛或疼痛,大约一天后就会消失。

“这些数据来自医务人员以及60岁以上的人,所以观察是严谨而又全面的,看起来疫苗相当安全,副作用非常轻微,”凯勒总结道。

以色列的部分地区受宗教和习俗影响,仍然未实施社交隔离,也未接受疫苗,因此该国新发病例数仍然高企,但重症病例已经开始趋于平稳,流行病学家表示,到2月份,以色列可能能够在其最高风险人群中实现80%的免疫,到3月份在该人群中实现95%的免疫。这个国家将向恢复疫情前的生活迈进一大步。

更多的疫苗即将问世

在1月17日,CDC的疫苗专家会议还听取了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关于其疫苗的最新情况。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使用这种疫苗,但美国尚未授权使用。

该公司表示,该疫苗目前处于美国临床试验的第三阶段,截至1月21日,超过2.6万名自愿接种疫苗的人已经接受了第二针。

FDA在评估一种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之前需要至少2个月的观察期,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在3月底提交,可能在4月获得批准。

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同样是两剂,可以在普通冰箱中保存最长6个月,这比需要极低温的mRNA疫苗更容易处理。另一个好处是它似乎不太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到目前为止,没有报告在注射这种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

不过,这种疫苗的效果似乎也不如mRNA疫苗。提交给专家组的数据显示,它能将出现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降低62%。这超过了FDA设定的50%门槛,但低于有效性超过90%的mRNA疫苗。

强生公司1月26日在与股东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下周将有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提交给FDA。到目前为止,它的疫苗似乎与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一样有效。而且最关键的是只需1剂。

追上变异的步伐

突然间世界各地出现了多种变异病毒在各地占据优势地位。

其中,英国变异毒株B.1.1.7已在英国、丹麦和爱尔兰迅速传播。CDC在1月初预测表明该变体可能会在3月的某个时候成为美国的主要毒株。

现有研究认为该变异能导致病毒更具传染性,同时致命性也会有所增加,但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对其均有效。

南非变异毒株B1.351于10月被发现,该突变与英国变种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样似乎更易于传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更致命,但从南非的实际情况来看,该国疫情已经失控,而且正在影响其他一些南部非洲国家,如津巴布韦、赞比亚、莫桑比克和马拉维,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相对平静后,病例数量飙升。

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和创新测序平台(KRISP)的首席研究员理查德·莱塞尔(Richard Lessells)说:“我们在南非进行的DNA测序中,90%以上是新变种。它如此之快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既令人惊讶,又让人感到恐惧。我们确实觉得,这种变体以及其他新版本在世界上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南非变异毒株已经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1月28日,南卡罗来纳州官员宣布发现了两例南非变异病例,而且两名感染者均没有南非旅行史。这是美国首次发现这种变异。

1月28日,辉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发表了他们自己的研究,称其疫苗能有效地中和该变种和英国变异。不过这个研究存在局限性,因为它只考察了疫苗对该变异体23个总突变中的两个所构成的影响。

此前,莫德纳宣布,其疫苗对南非变异的中和效果较差。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加强疫苗,并测试了一种三次注射的方案,以提高疫苗对这种变体的效力。

第三种是巴西变异毒株P.1,这导致在去年已有估计四分之三人口感染新冠、本应实现群体免疫的巴西城市马瑙斯再次陷入绝望中。这种变异看来同样会导致传染性增加,还有一些证据表明抗体可能无法识别P.1变体,这可能导致那些曾感染过轻症的人再次感染。

该变异已经出现在秘鲁、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地。1月25日,明尼苏达州的卫生官员确诊了第一个巴西变异病毒感染者,病人最近曾到巴西旅行。

目前尚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疫苗不适用于巴西变种。 但是,科学家提出了这种变异体可以逃避抗体的可能性,这会影响当前疫苗的有效性。

莫德纳宣布将开发一种针对类似变体的新疫苗。辉瑞和强生公司则正在继续了解其疫苗对这种变异的效果。

最后,是加州变异毒株CAL.20C,自去年11月以来,它一直在加州各地流传。12月份在洛杉矶县收集的样本中,有36%出现了这种变异,而到本月已经上升到一半左右。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病毒学家邱华彦(Charles Chiu)博士是最早捕捉到这种变异的科学家,他担心这种变异病毒传染性可能更强,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变异病毒在加州传播的速度相当快,同时他也提出,初步数据确实让人担心疫苗对该变种的效力会受到影响。他的建议?加紧打疫苗。

邱医生解释说,“每一种病毒都会发生突变,但允许它繁殖的时间越长,它累积的变异就越多,逃避检测的能力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说快速有效的疫苗接种会如此重要。这个讯息意味著,我们现在真的要和时间赛跑,抢在更多变种病毒出现之前,让大量民众接种疫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传染病专家阿米什·阿达尔佳(Amesh Adalja)博士称,疫苗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对变种是有效的,即使最大效力会降低一点。“一般来说,变种很难完全逃避疫苗,”他解释说。他说,一些突变可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但迄今批准的疫苗非常有效,总体影响可能很小。例如,如果一种疫苗对某一特定变种的效力从95%下降到90%,它仍然绝对值得使用。也就是说,如果目前已经接种疫苗,那么暂时是安全的,但不排除要排种的可能性。

而从长远来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预计,我们最终将需要像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疫苗——药企将定期更新疫苗,以匹配想要绕过疫苗和人类免疫系统的新冠病毒变异,提供相应的增强针。

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别指望2021年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在地球上铲除新冠病毒。

“我们以前也遇到过流感。所以我可以想象,我们也会对新冠病毒采取类似的措施。最终,我们需要设计针对病毒不同部位的不同疫苗,”剑桥大学的古普塔说。

他补充说,这个过程将花费大量资金,而且需要时间。“我不认为会有一种单一的解决方案在2021年出现,说‘就这样了,我们搞掂了’。”

“新冠病毒将造成长期破坏。”

原标题:《深度 I 疫苗早期成绩单:安全有效,但别指望2021年能彻底铲除新冠病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