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江之畔,巍然一塔势参天 | 文化清远
原创 清远发布 清远发布
“巍然一塔势参天,矗起文峰障大川。定有奇人钟间气,常多瑞色袅晴烟。”这两句诗出自清代举人郭钟熙,你可知描写的是清远哪里的景色?
日暮时分,红日褪去耀眼光芒,循着霞光,不觉走到清远大桥,看余晖染天,晚霞融江,渔舟唱晚。远处,彤云西垂,古塔肃穆,暮气升腾。
水声流静夜,塔影卧斜阳。夕阳、江水、宝塔、归船,构成了一副静谧壮观、绚丽温暖的夕阳晚照图。
1月13日傍晚,夕阳下,鳌头塔晚霞融江,渔舟唱晚。
远处那座半隐于江边林间的寺塔,便是郭钟熙诗中的参天之塔——鳌头塔。鳌头塔曾经是清代的“咸同八景”,如今已如同这夕阳,褪去了耀眼光芒,归隐于山林间。但每每余晖映照,苍凉古朴的鳌头塔仿佛得以重生,披上金色袈裟,熠熠生辉,向人们诉说芳华岁月,展示端庄神韵。
“独占鳌头”学子祈愿 “圣地”
鳌头塔,因坐落在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回澜飞水口的西岸,又称“飞水塔”。沿着清远大桥,驱车来到飞水口西岸附近,循着一条不宽的公路,葱茏密树间,鳌头塔若隐若现。穿过既窄又斜的村道,伴着蕉树竹林,曲径通幽处,你会看到,一座雄踞江岸、楼阁式的砖塔傲然耸立。
塔碑记载,鳌头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州通判钟于田倡建。鳌头塔高29.7米,九层八面,每面宽3.4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五平列狗牙砖出檐,下塑花纹,第二层刻有“高占鳌头”四字。
1月25日,鳌头塔二层“高占鳌头”字样。
鳌头塔建成后,清远学子连登会榜,一时传为佳话。邑人皆称此塔钟灵毓秀、灵光四溢。自此以后,鳌头塔成为清远学子们心中的“圣地”,赴考之前必来拈香跪拜,祈祷许愿,希望“登鳌头塔——独占鳌头。”
北江之畔,鳌塔晴烟。慢慢地,鳌头塔成为了清远当年最重要的地域标志,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市井百姓,翩翩而至,热闹非凡。同治元年(1862年),清远知县出榜重新评定清远“咸同八景”,文人墨客踊跃参与。经过评选,清远地域标志鳌头塔以“鳌塔晴烟”荣登榜首。
1月25日,鳌头塔。
昔日的鳌头塔为何能成为清远地标,独占鳌头?或许能从古人的诗歌中品味出一二。
在明代诗人钟万春的七言律诗中,他是这样描述鳌头塔的:“倚郭楼成控越台,茏葱佳气郁谁开。星连峡口双洲见,塔柱天中万顷回。虚宇飞纱笼佛阁,碧梧栖凤起云台。枯株漫诧当年事,伏日晖晖忽震雷。”仔细品读,鳌头塔昔日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形象浮现眼前。
1月25日,鳌头塔。
而在清代举人郭钟熙的《鳌塔晴烟》中,鳌头塔多了几分神韵。“巍然一塔势参天,矗起文峰障大川。定有奇人钟间气,常多瑞色袅晴烟。低笼密树浓于染,偏爱斜阳淡欲燃。拟赋凌云闲眺望,映波奚啻笔如椽。”
“一枝矗立大河横,阅尽沧桑世几更。忽放笔花飞海水,全收佳气入江城。云间月照珠光动,天半风来铃响清。今日振衣登绝顶,便窥空阔想飞行。”清代邑人郭志融曾任苏州知府和安徽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政余喜爱习诗,著作甚多。他曾登塔远眺,写下了《同治重修鳌头塔落成诗》。经过重修的鳌头塔在他的笔下,多了几分岁月沧桑与遗世独立。登上塔顶后的他,看到眼前开阔江景,直言想翱翔一番。
如今,昔日的繁华已落幕。世人无法登上塔顶一览开阔江景。只能站在塔旁或者远处,一窥其当年“独占鳌头”风采,想象着当年文人墨客登上高塔,或吟诗作赋,或求金榜题名的场景。
点击下图,查看全文▼
▲拍摄于140年前的鳌头塔,出自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之手。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清远+
原标题:《北江之畔,巍然一塔势参天 | 文化清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