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术,扎根中国18年:我要用所学来回报
85后韩国姑娘金绣辰,
从小爱看中国的武侠电影。
她不顾父母的反对,
高中时就来中国读书,
之后又迷恋上了造纸。
清华研究生毕业4年后,
她把上海一栋老公房的一层,
改造成了一个造纸工作室,
每天在里面钻研,
如何用纸做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多次斩获国际大奖。
《情肌·理绪》
《日出》
她用一件极美的黑色系列创作,
来纪念自己的34岁;
又将另一件黑色系列作品《日出》挂在工作室里,
来拜访的朋友看了都觉得很解压。
金绣辰说:“这18年,
我的老师、朋友们给了我满满的爱,
我想把在这学到的回报给更多人。”
自述 金绣辰
编辑 邵沁韵 责编 邓凯蕾
我叫金绣辰,来自韩国,高中就来中国读书,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8年。我做着设计的工作,同时也通过造纸进行艺术创作。
韩国人也学汉字,汉字名和韩字名是同时取的,我父亲特地选的是“刺绣”的“绣”和“星辰”的“辰”,是在天空上绣星星的意思。
没想到这个名字还包含着熬夜这一层意思,所以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现在成为一个天天需要熬夜的设计师,是我爸起名起对了。
金绣辰一家三口
我小时候,韩国逢年过节,电视里常常放着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我特别爱看金庸的武侠电影,《还珠格格》当时也是很热播的,因此喜欢苏有朋,加入了他韩国的歌迷团。
我童年的梦想很明确:想当一名广告设计师。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中国那么大,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所以很想去中国。
但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去美国留学,我就开始偷偷学汉语。虽然汉语的4个声调没办法自学,但我觉得先背一点单词肯定是有用的。于是买了一些汉语教材,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慢慢开始自学。
父母准备好要把我送去美国的时候,我哭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他们也拿我没办法,最终被我说服,同意让我去中国读书。
在北京读高中,交到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我在韩国学了一年的汉语,觉得已经可以自由交流了。但是到中国之后,就很懵,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在北京的一所艺术学校读高中,刚来的第一个星期,我一句话也不说,后来开口说中文后,同学们都被我吓到了。
我就听别人怎么说,想想词语应该如何组合搭配。一个星期之后我心态就放轻松了。同学们都很热心,耐心地教我。我在高中交到了这一辈子最好的一群朋友。
现在我一碰到什么事,第一时间还是想到要联系高中同学们,他们是我在中国的家人。和他们一起的时候,我最开心,最放得开,忘记自己是个老外。
《文字棋》木头棋局部
我本科读的是清华大学的装潢艺术设计系。很多高中同学问我,为什么韩文字是很多线条和方形集合在一起?我索性把他们的疑惑解答进了我在清华本科的毕业设计中。
这个作品名叫《文字棋》,是一个小游戏,让大家对韩文的组成方式有进一步了解。我还把说明书设计成了韩服的样子。
《文字棋》说明书
痴迷造纸:
看着纸浆漂水里,心就平静了
我对造纸感兴趣是因为一张纸。我喜欢逛各种文具店,有一天偶然发现一张纸,一边是白色,一边是蓝色的,白色部分还夹杂着细碎的颗粒。
金绣辰对造纸感兴趣是因为一张纸
看着那张纸就好像看到一片天空和沙滩,我完全被迷住了,为什么一张纸里边可以有两种颜色?两种颜色中间,纤维穿插的地方特别美,这是怎么做到的?
金绣辰和吕敬人老师的合影
于是我在清华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学习纸张艺术。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吕敬人老师,他是书籍装帧、书籍设计方面的专家。
吕老师真的是像父母一样一直照顾我,快准备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吕老师把我送到造纸厂里面,让我直接跟匠人们学习造纸。
第一天学造纸的时候,纸浆漂在水里的那个画面我永远忘不了。后来每次心烦的时候,我就会在工作室里制作一张纸,看着纸浆在水里漂,心就平静了。造纸真的很有魅力。
摄于金绣辰学造纸的第一天
要造一张纸,普通的工艺包括了浸沤、煮料、洗料、切碎、舂臼、打槽、捞纸、压榨、烘干这么多步骤。我喜欢打槽的过程,看到打好的料放入水槽里,像云彩一样,很美。
了解了一些基本工艺之后,我就开始自己摸索。造纸厂的师傅们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支持,他们从事这一行几十年,我清楚自己不可能达到他们的手艺级别。我希望可以把造纸的工艺融入艺术的创作中。
将造纸与艺术相结合,纪念自己的34岁
4年前,我搬到了上海,朋友把位于市中心的一栋老公房的一层借给我住。
我就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小型的综合创作工作室。除了造纸,丝网印刷、水拓画(Marbling)、Letterpress、其他手工等,在这里都可以做。很多设计、艺术行业的朋友也会来我这里体验造纸,创作自己的作品。
我是不太爱看韩剧的一个人,我怕看韩剧会影响我中文的口音。因为在北京读书的原因,喜欢听德云社的郭德纲、张云雷的相声。刚搬来上海的时候还有些北京口音。
在上海的工作室里,我有了更多的条件来用纸做艺术作品。
白色系列的作品名为《情肌·理绪》,是我在造纸的工艺里边,自己研究的成果,2014年入围第八届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生活中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肌理,肌理给人视觉、触觉上的感受因人而异。正好造纸的工艺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肌理。
白色系列的作品是互动性的。颜色的变化、色温的变化、灯光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大家可以通过触摸,切换不同灯光,感受不同的情绪。
《木之歌》
黑色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叫《木之歌》。
第一次接触这种纸的时候,我觉得有木头的质感。我就想,如果木头也有耳朵的话,它会不会听到很多的声音?它如果听到很多的声音,它会不会自己想唱歌?然后我就把整个画面做成螺旋形的样子。
《34平方米》是我最近在做的黑色系列的一件作品。
32岁之后我就忘记自己年龄了,有天突然想到我今年34岁,好像打雷一样,回想起好多关于34这个数字的事情。
我的二姨是34岁得了癌症离开了我们。我小时候写过一首诗来怀念她,其中一句话是“二姨才34岁,留下一个儿子,能甘心吗?”
再过几年后,我的小姨34岁结婚了。没想到转眼间,我已经到了二姨和小姨的这个年龄。我也要纪念一下我的34岁。
这幅作品的高度跟我的身高一样高,1米63,宽度就是34公分。会有两个框,做出一扇门的样子,因为34对我来说,是人生走入另一扇门。
《日出》这件作品完全是脑子放空的状态下,无意中做出来的。
这个画面就像是清晨海面上日出,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色。我直接把它挂在工作室里面。看到我的《日出》,就像在看大海,能把烦恼忘掉。
《纸·衲》
2019年,受深圳画院邀请,我以苦修僧人的百衲衣为启发,用纸做了一件长袍作品——《纸·衲》。
这件作品获得了2020年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铜奖。当时我专门找了服装系的学姐先帮我打版,然后在深圳画院现场,经过四五天加班通宵才完成。
《纸·衲》局部
百衲衣反映了一些僧人的节俭生活,衣服破了,就用其他布补一下,也体现了他们的修行过程。
造纸本身和修行一样辛苦。我特意采用了一款落水纸,纸上自然的空洞和粗糙的麻纤维呼应了百衲衣的特点。长袍衣尾有9米长,代表了人生的历炼及修行。
纸本身是有温度的,我要用它来传递情感
中国的四大发明,纸是其中一样。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才传播到全世界并得以演变。
没有纸的话,我们的文化、历史、生活全部都不可能传承下来。但是很少有人接触过造纸,能够知道造纸的具体过程。
纳西族的东巴纸、安徽的宣纸、日本的和纸、韩国的韩纸、欧洲版画用的棉纸……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及条件各有不同,所以产出的纸张也不同,纸张的种类真的多到难以想象。
冬天做出来的纸比较好,但是在冬天造纸就比较痛苦,把手一次次伸进冰冷的水中,需要一点毅力。
造纸的难点有很多,从前期材料的处理,到后期的加工,里面有很多看不见的工序,一张纸拿到大家的手里,真的是来之不易。
现在是数字化的时代,大家都低着头一直看自己的手机。但在手机发明之前,大家也是通过写信,传达自己的感情。
小时候收压岁钱,拿到手里,会让人记得是哪位长辈给的。纸本身是很有温度的。
我在做设计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用什么纸张,纸张摸上去的质感是很重要的。
我经常去院校、美术馆、博物馆等一些机构,教大家如何造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努力传播造纸的魅力。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以及传统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这18年在中国生活,老师和朋友们给了我满满的爱,这样的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把在中国学到的回馈给更多人,也是报答我身边的老师和朋友的一个方式。
图片提供:金绣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