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投瑞银王彦杰:看好风险资产,科技自主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2021-01-27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一轮井喷式发展,国投瑞银表现也格外抢眼。

据银河证券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国投瑞银旗下权益基金近一年、二年、三年平均收益率均处于整个行业的前1/4,管理公募基金规模也突破千亿。而国投瑞银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速达到66.51%,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2倍。

这是王彦杰上任国投瑞银总经理后,交出的第一份完整答卷。2019年11月,王彦杰结束了在泰达宏利基金的四年工作,卸任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一职,加入国投瑞银担任总经理。此前,王彦杰在台湾投资行业打拼近20年,曾担任加拿大保险巨头宏利金融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台湾地区投资主管达七年。

在国投瑞银鸟瞰黄浦江的会客厅里,王彦杰用台湾人常有的温和语调告诉华尔街见闻,国投瑞银团队在过去这一年“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望”。相对于下重注"博"高收益,王彦杰称国投瑞银更看重创造好的风险调整回报。(注:风险调整后回报高,可以简单理解为承担相同的净值波动下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常见的衡量指标为夏普比率,夏普比率越高说明基金经理可以实现较低的波动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回报)。力求通过控制风险穿越周期,在中长期跑赢市场基准和同行平均水平。

过去一年多来,国投瑞银在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之上用功不少。在引入瑞银资管“三道防线”风控系统的同时,还启用新的业绩归因系统,帮助基金经理更加客观地分析过往投资决策。

风控之外,国投瑞银也大力引入业界精英,打造更多元的投研团队。“投资组合要分散,团队建设也要依循这样的观念。”王彦杰说。去年2月,有23年投研经验的周奇贤加入国投瑞银,担任权益投资总监。此前在台湾地区担任基金经理时,周奇贤管理的宏利台湾动力基金,在2009年到2016年期间收益率达到128.92%,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则仅有30.15%。

作为投研老将,王彦杰表示全球股票市场在2021年还会有不错表现。全球央行货币宽松在2021年不会反转,风险资产仍然值得看好。虽然美国股市过去几年领跑全球市场,但今年可能会回归平均水平,不再异军突起。美元则很可能持续弱势一段时间。

在王彦杰看来,拜登上台之后地缘政治风险降低,会利好资本市场。随着疫苗的推广,当下疫情反弹大概率是最后一波高峰。“2021年实体经济未必能回到以前的状况,但资本市场会提前反应。”

对A股而言,可选消费品、出口企业会受益于经济复苏,“科技自主”的主题行情有望贯穿全年。不过,市场的驱动力会由货币宽松转向盈利质量提升,选择好标的显得更为重要。

“延续去年,科技自主、双循环这些板块,增长力度还在持续加大,所以我觉得A股市场是比较乐观的。”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对话国投瑞银总经理王彦杰的实录:

华尔街见闻:展望2021的A股、港股、债市、海外市场,您有怎样的判断?

国投瑞银王彦杰:今年的全球的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正常化”。2021年,首先拜登上来了,回到我们比较熟悉的美国。那么地缘政治风险在今年肯定是大幅度的下降。疫情虽然在这个冬天看起来还会有,但从现在疫苗的发展过程来看,觉得大概率这应该是最后一波高峰。可能2021年实体经济还未必回到以前的状况,但资本市场是会提前反应的。

所以今年全球市场,我还是比较看好风险资产,可能创造的收益会比较好。

过去这一年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我认为在2021年之前基本上不可能收回来。

华尔街见闻:欧洲负利率,美国零利率而且美元会继续走软吗?

国投瑞银王彦杰:我认为会,首先资金收紧在今年基本上不会发生的,所以流动性是势必对于风险性资产能够带来比较大的帮助。所以2021年基本上股票市场在全球来说还会是不错的一年。您刚刚提到美元可能还会持续弱势一段时间,这也是我的判断。美国股市过去几年都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我觉得在今年可能会比较贴近全球市场的表现,不会再异军突起。

A股在今年存在一些不错的机会,同样有几个点是在前面讲的“正常化”。比如说去年可能大家看到很多消费品的股价表现的很不错,但是它更多集中在必选消费上面,可选消费其实去年表现是不好的,不管股价或者是公司的业绩上面,因为是大家首先放弃的一些支出。但我觉得随着正常化过程中,这些可选消费其实是有一些机会的,在今年不管从业绩的反转,或者是说股价表现上面也都是一个好的机会。

另外延续去年,科技自主、双循环这些,其实增长的力度还在持续加大当中,所以我觉得A股市场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可能相较于去年,今年选择标的要谨慎一点,因为去年是流动性放松的第一年,虽然国内的货币政策是比较节制的,但整体来讲,整个全球市场资金的效应,会让一些质地一般的公司股价表现比较好,但是今年来讲,选一些好标的是更为重要的。

今年上半年还有一个比较值得把握的投资机会,就是在于实体经济在欧美其实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在国内基本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经济已经是比较正常在运作,所以可能因为这样的落差存在一些供需缺口。

华尔街见闻:所以今年中国的出口行业有机会?。

国投瑞银王彦杰:是的,国内某一些出口行业,比如说器械或者是医疗用材料,甚至一些轻工业产品,在今年上半年有不错的出口持续增长的机会。再往后看,如果下半年海外经济活动开始正常运作,一些特定的基础材料需求就会开始上升,所以今年不同阶段都存在的一些投资机会。当然我觉得贯穿整个2021年,科技自主这个主题还是可以的。

华尔街见闻李策:公募基金去年突破了18.57万亿规模,国投瑞银管理的基金产品是大幅跑赢市场和同行的,特别是您上任这15个月以来,非货币基金份额的增速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是怎么做到的?

国投瑞银王彦杰:首先去年2020年,对于公募基金来讲是一个大年,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都是很快的。

公募基金大家最关注的是投资业绩,所以做到让客户满意的业绩,是规模增长的核心要素。当然除了业绩增长之外,还需要有比较好的销售策略,才能够把好的产品推出到市场,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当然最底层还需要有一群好的人才以及一些投资的辅助工具。我们基本上就从这几个方面使投资业绩做到比较突出。

如果你有留意到基金评价机构的评比,比如说以银河证券的评价来讲,国投瑞银到2020年第三季为止,过去一年的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在整个行业内是排名在前10%的,所以确实是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望。

我自己在公募基金行业已经第25年了,我觉得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希望达成的是,“我把钱交给一家基金公司,一个基金产品,能够长期得到我满足的收益,而且这当中我不需要操太多的心。"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专业人管理。

华尔街见闻:让投资者有稳稳的幸福。

国投瑞银王彦杰:可以这么说。我们在整个投资团队内部强调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哲学:如何创造比较好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一般来讲,投资者非常在意投资的回报,本身收益是怎么样。有很多高收益,我们用白话一点讲,是靠下注博来的,这样的收益对投资者来讲不是长期能够依赖的,我们强调的是,怎么样帮投资者创造好的风险调整回报。有好的风险调整回报也就可能在不同的市场周期当中,有一些阶段基金的业绩会稍微落后一点,但是中长期来看,它一定是可以跑在基准或者同类型基金前面的。

华尔街见闻:在公司层面和团队的层面,国投瑞银做了哪些的安排,帮助基金经理取得好的表现?

国投瑞银王彦杰: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团队本身,第二个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工具帮助团队创造好的业绩。

首先在团队方面我们强调两点,第一个是团队的多元化,我们常常讲投资组合本身要分散,同样我们在团队建设上也依循这样的一个观念。团队的成员来自比较多元的背景,这个背景不只是你行业研究的背景,更多的是对研究方法的一些不同想法,不同的想法之间可以激荡出不一样的投资思路,这样也可以让公司各个基金产品多元化。

第二个就是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整个公司会通过不断的内部交流产生一些共识。在这个共识基础下,每一个基金经理可以自己去选择他想要做的投资方向。我们并不会要求公司有一个同样的市场看法,然后朝一个方向去做投资。其实不同基金之间有一些差异,也是一种风险分散,对于投资者来讲,他也可以选择需要的不同产品。

第二点谈到我们提供哪一些资源上的支持,帮助基金经理们创造比较好的业绩。

在过去这一年半内,我们建立了一套内部使用的风险管理系统,管理的是主动风险以及业绩归因,做得比市场上的更细致。它可以协助每一个基金经理了解自己在过去某一段时间,有哪一些投资决策做得比较好,哪一些做得不好,他本身的优势是在哪里。我们通过各种工具,希望帮助基金经理更了解自己,到底在哪一些地方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华尔街见闻:投资者在选择基金公司的时候也有一些衡量的标准,您认为什么样的基金公司是值得信赖的?有哪些特点?

国投瑞银王彦杰:我觉得对一般基金投资者来讲,他可能对现在市场上100个基金公司,很难具体细节地去了解到各家公司的差异。那么我自己认为一个好的基金公司,根据所谓的基民能够取得的信息来判断,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股东背景,基金公司背后的股东实力可能是第一步应该要考虑的。

第二个最直观的来讲,大家可以从各种公开的信息去获得基金的投资业绩。投资者如果要看业绩,他必须要看一个时间纬度长一点的,最起码是3年,5年我觉得可能是最适合的。

坦率地说,我自己也是做投资出身的,以前做过基金经理,基金投资业绩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它有时候是需要一些运气,而且在越短期里头,运气占的比重会越高,所以如果你要透过一个短期的业绩去判断基金经理的好坏,其实是很容易踩雷的,而且可能你会买在一个最不适合的位置,因为那样的基金很可能它的短期波动是很大的。

华尔街见闻:现在有121家基金公司,国投瑞银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国投瑞银王彦杰: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产品的开发是核心引擎,有什么样的适当的产品,搭配做出比较好的投资业绩,再透过好的销售渠道把产品推荐给投资者,是这样的一个流程。所以我觉得产品是第一核心要素,产品本身也是决定一家基金公司差异化的出发点。

国投瑞银过去这一年半来,对公司长期的产品发展战略有一些比较深度思考。一个产品的发展,必须要基于整个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去制定长期的战略方向。

我们基本上长期发展的特色在于,我们希望在应对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创造一些差异的产品,提供给投资者比较稳定的回报,而且这个回报是来自于一个投资组合方案,而不是一个单品的产品。

我们公司有几个特色,第一个我们也提到瑞银占49%的股权,而且是第一家外资持股到49%的合资基金公司。所以海外的资源应用一直是我们非常强调的, QDII业务一直是国投瑞银的特色。一方面基于我们的境外投资的产品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基于我们外资股东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投资方面的支持,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基本上强调的是我们的主动管理能力。过去几年ETF的市场增长很大,但国投瑞银基本上没有参与,我们在短期内基本上也不打算跨入ETF市场。

华尔街见闻:很多公募机构认为ETF指数更加均衡,而且能够抵抗情绪性的干扰,国投瑞银为什么在这方面没有布局?

国投瑞银王彦杰:我们从两个角度决定短期内不参与ETF市场。最主要是因为如果你看海外的ETF市场,基本上每一个市场大概只有两三家能够做得比较大。因为ETF是规模竞争,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现在在国内100多家基金公司,已经有50多家公司投入ETF产品的发行上了,实际上ETF市场已经竞争非常激烈,它的竞争已经超过主动管理基金了。

基于这样的市场判断,以及我们的核心投资能力,我们确实认为在主动管理上,更能够凸显我们优势,所以我们更愿意在主动管理的产品线里去发展更多具有特色的产品。可能对我们公司来讲,其实可以走得更长远,而且发展更健康。

华尔街见闻:国投瑞银是最早的一批合资基金公司之一,外资股东是以资产管理见长的瑞银集团。跟瑞银的合资的话,对于国投瑞银有什么样的帮助?

王彦杰:瑞银给我们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概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第一个是产品的开发,第二是在投资方面,第三个是在风险管理方面。

首先在投资方面,国投瑞银的团队跟瑞银资管的团队,在投资的想法上,有一些不定期的交流跟讨论。我们的团队也可以透过这边了解到这个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一些看法。

国投瑞银的投资团队也有派到瑞银香港去做3个月到6个月的驻点交流,当然疫情让这个项目先停下来了。在投资方面我们已经建构好了一套交流的模式。

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每个季度固定跟瑞银海外团队有会议,去看看有没有产品概念可以引进到国内,这个对我们的产品创新,是很大的武器。

最后就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风控上的管理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我们在去年也引进瑞银资管在海外的所谓的“三道防线”的风控系统,目前落地在国投瑞银这边执行,对我们风险管理方面有很大帮助。

华尔街见闻:从去年开始我们的政策就放宽了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门槛。瑞银也是一个很有力的代表。那么国投瑞银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大势所趋当中要抓住机遇?

国投瑞银王彦杰:首先我们自己本身有一个海外的国际业务部门,涵盖包括业务的开拓以及对海外的投资方面。过去这一年,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的保险公司也好,主权基金,境外的养老金其实都开始在国内寻找委托管理人,脚步都持续的在加快当中,所以这当中就需要一定资质的公司才能在赛道上去竞争。

需要什么样的资质,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这些境外的资产拥有者来挑选管理员,是要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第二个是业绩的门槛;第三个是对他们挑选管理者的标准要有一定的认识。

这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看到过去这一两年,全球的投资者对一个主题叫ESG是非常重视的,就是公司治理环境这些要求、社会责任投资。我们国投瑞银也有建立这样的一个团队,也把ESG融入到我们的投资流程当中,瑞银本身一直都是强调可持续性投资的,把项目放得非常高的位阶的一个决策。

所以这方方面面,我们透过自己本身在海外的工作经验也好,或者是瑞银本身的资源也好,我们对海外的需求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我们也比较能够因应这些市场的需要,去建立我们必要的一些流程、一些工具资源等等,也有比较好的机会去做这样的一个产品。                                             

后期制作:秦岭

实习编辑:励雨桑

监制:陈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