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理学者武志红在B站做UP主,他如何看年轻人的婚恋与生活
从北大心理学毕业后,武志红进入《广州日报》成为了一名记者。
“当时进《广州日报》时想要自己开一个专栏,然后以心理学和人性视角去描写世间百态,想一点点揭露看似普通现象背后那些令人震惊的真实道理。”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最初负责国际新闻版块,本来是抱着对职业的热爱在工作,但是工作四年之后,他发现新闻行业不断给自己带来沮丧感,最后决定回归本专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武志红
在出版了几本备受关注的作品后,武志红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今,他在微博上已有850万粉丝。2020年7月,他在B站开设“武志红讲心理”的专栏,如今已拥有超过20万的粉丝数量和点赞数。
“身为摄影爱好者的我自己一直想要拍摄一些故事,想用视频来戏剧性展现出从心理学和人性视角的故事,但是因为现实阻碍和自身心理排斥一直没有尝试过,来到B站也是一次突破。”武志红说。他有个文艺青年的梦,想把自己的梦境、幻想和对中国人的人性的理解都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更感性的方式生活。
日前,澎湃新闻记者与武志红聊了聊,听他讲了讲在B站做UP主的故事。
【对话】
“有争议其实是好现象”
澎湃新闻:你在B站上的二十万粉丝是怎么慢慢积累的?你有注意观察过哪些话题比较容易吸粉吗?
武志红:虽然最初有从官方那得到一些支持,但基本上是自然积累的,而且其实涨幅不大,速度有些慢。至于话题其实我没有特别关注。虽然公司希望研究出吸引群众注意力的话题类型,但我一般更注重内容里蕴含的我自己的心理学逻辑。
一般是双重协作。第一重是有时的热点,但整体取决于我对当时热门话题中的哪个感兴趣;第二重则是围绕着我自己对话题的感觉,觉得有趣的就选择它来做。
澎湃新闻:最近演员杨笠在脱口论秀中的言行被人认为是攻击了男性,这件事引发了许多的争议,这种巨大的争议是如何产生的?
武志红:有争议其实是好现象,但动辄举报就恰恰相反。她的言行并没有违背道德观或法律之类的事物,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
这种争议那可能是因为很多男人在男权社会中没有想过自己的某些言行有多么缺失人性,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较高的地位去自然地伤害女性。但是现在女权开始出现,有时有些矫枉过正但也很正常,但是他们就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些权利,然后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当这种类似身份互换的情况下,这种感觉会更明显。所以争议就很自然会发生了。
澎湃新闻:评论中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男性太容易被冒犯了,这背后可能也意味着中国男性整体在心态上的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
武志红:男性动辄觉得被冒犯可能是把自我地位摆太高了,他们冒犯女性的时候不曾认知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不过这个现象被暴露出来也是好事,让群众来重新探讨、定义一些文化甚至规则,是有益的行为。至于巨婴心态,其实在男女两性在成熟度方面都不算太高,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上会是的女性受到很大伤害、得不到充足的爱,她们集体上的心智成熟会因此更慢一些。
澎湃新闻:微博上的评论有时比其他平台要犀利一些,你是怎么面对微博上对你和你的作品的争议的?会被影响到或开始怀疑自己吗?
武志红:微博上的争议确实很犀利,尤其是在经历过博客时代的人来说,现在的微博用户具有更高的主体感和攻击性,会给人一种打破自恋的过程。这其实挺好的。
对争议来说的话,就是逐渐辩明的过程。比如当初《巨婴国》里围绕孝道有和别人产生辩论,他们说我不懂孝道,说没有那么夸张和荒谬,说我是根据现代书籍去理解的,我应当去看圣贤书。我确实一开始是直接看现代人的解读,里面讲的东西非常荒诞;然后我去翻阅了孔孟圣贤写的《孝经》,发现里面归根结底讲述的还是愚孝,到了这一步因为太过一目了然了所以争议也自然平息了。有些事物就是要经历这种逐渐分析、逐渐阐明的过程。至于影响倒不会,因为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自己有怀疑和剖析了。
武志红在B站开设专栏“武志红讲心理”
“婚恋市场”的形成很正常
澎湃新闻:你入驻B站有想要贴合年轻潮流的因素在,那你是怎么看待当今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的?以最近某公司员工关于“过劳”的抗争为例,年轻人应当如何面对这种现状?
武志红:我觉得这不是不可避免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从一定意义上也属于715型的工作者,我基本上全身心投入激情的工作,但是我掌控着它、我也对它有着极大的热爱,就算工作量巨大也不会觉得疲惫。然而像这样发自本心地热爱工作并且有能力自己创造天地的人,即便在社会上也属于少数。大多数的人是员工,不会感觉到工作和公司的归属感,于是他们就不会想要全身心地奉献进去。
澎湃新闻:你的视频中也分析过爱情相关的内容,请问你是怎么看待当今社会中以“985相亲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婚恋渠道?
武志红: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婚姻里本身就有个极为现实的部分叫做“婚恋市场论”,讲的是每个人在婚恋这个市场上都具有自己的价值,价值相对等的人更容易选择彼此,组建的婚姻也往往相对更为稳固。凭学历来选择对象也是社会自然而然形成的局面,这很正常。
澎湃新闻:你觉得当代青年的爱情和婚恋状况,相比起你年青时候的社会情景是否有异化的现象?你如何看待爱情在当今青年中的存在状况?
武志红:从我身边来看,公司里居多的90后员工在各方面正常甚至优秀的情况下会长时间地不谈恋爱,同时似乎也没有这样的需求或热情。交流过后我发现他们大多经历过中学时期的早恋,但在步入成年后反而极自然的失去了对爱情的热衷。这和我年轻时很不一样,我们那个时代的恋爱是生活的必需品,接连不断地。
我后来看了有关的研究和学说,发现这种类似的现象在美国和日本也都有出现,几乎都有点恐怖了,然后有种学说认为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会在人数过多时使年轻人对繁衍和相关行为产生抵触,这个解释很有意思。
另外,在过去的中国认为生育是文化中最中心的部分,所以“逼婚”之类的行为时有发生。现在社会体系在逐渐变得完善和成熟,提高了个体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削弱了家族或家庭的重要性,于是以女权为代表的各类意识有了觉醒的空闲。女性们开始发现在东方文化下普遍存在的对这个性别的不公正现象,很自然地她们就开始思考结婚的代价。
这仍然是一个自然的变化。社会发展使得个体化的自由选择权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
澎湃新闻:对于B站上的观众和喜欢你的一些年轻读者,你有什么建议想给他们吗?
武志红: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想要自己长盛不衰就需要专业化的部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真实的兴趣爱好并长期浸润其中、最后培育出自己的个性。他们需要热情饱满地活着,而把个性化和专业化结合好就是要在这个时代成功的要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