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Netflix新出一部9.0分冥想指南 |WEEKLY

2021-01-26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APP 简单心理

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奈飞高分新剧,手把手教你如何冥想

自恋的人会消费更多的葡萄酒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听到死者的声音”?

科学家发现了抑郁症的一种新的生化指标

在大学课堂上,男性发言的频率是女性的3倍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Netflix2021原创剧《冥想正念指南》,豆瓣9分

《冥想正念指南(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是今年刚出的奈飞剧,关于冥想的真·实操手册,一共8集。

看的人还不多,但在豆瓣已经被打到9分:

它的创作者是Headspace联合创始人、佛教僧徒和畅销书作家Andy Puddicombe。B站可看,还有中文配音版本(虽然但是,许多人说Andy本人的声音才是催眠的精髓)。

每一集的主题都不同,包括如何应对压力、疼痛、愤怒等:

在每集的后半段,都会出现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技巧。比如,我们“如何随时随地开始冥想”:

你在街上的时候,把来往的车流想象成你所有的想法。你站在一边看它们来来回回。如果你被脑子里的其他事“暂时带走”,没关系,觉察它,轻轻放下,然后回到冥想状态。

许多人会怀疑,“冥想”是不是伪科学?

其实,以“正念(mindfulness)”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是经科学验证的技巧。许多研究指出,坚持正念冥想,能够帮助人们放松、活在当下、提高睡眠质量、提升专注力、调节情绪,甚至减轻机体疼痛、缓解药物依赖。

说一个私人感受,虽然动画很可爱,但……我真的在冥想时睡的非常好。

感兴趣的心理人不要错过。

自恋的人会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哪怕ta不爱喝酒

想象一下葡萄酒会出现的场合:有钱人的酒庄、米其林餐厅的餐桌、你和相亲对象的第一次见面……

图/Ashley Percival

过往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将葡萄酒与富裕、声誉和成熟联系在一起。葡萄酒作为一种“炫耀性消费”,能够使人们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能力,甚至会使人们更具吸引力。

而与葡萄酒相关的这些品质正是自恋者想要散发的东西:财富、力量和吸引力。

近期,发表于《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恋的人会将葡萄酒与更大的社会吸引力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了ta们对葡萄酒的消费。即使ta们本身不喜欢喝酒,这种关系也依旧存在。

对此,研究者分别抽取法国和美国的样本,进行了两项研究调查。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消费者研究公司Toluna招募了654名法国成年人,包括56%的男性和44%的女性,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参与者回答了有关其自身背景和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的典型消费水平问题,还完成了四项自恋水平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恋水平与葡萄酒消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图/Wine Etiquette

在另外美国研究中,研究者对192名参与者进行调查,其中包括55%的女性和45%的男性,平均年龄为32岁。除了进一步证实了上一研究的假说之外,研究者还发现,那些不喜欢酒精饮料的自恋者,仍存在较高的葡萄酒消费。

换句话说,“喝酒带来的社会奖励比喝葡萄酒本身的情感奖励更重要,即使ta不认为喝酒很快乐”。

有关“通灵”的最大规模研究: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听到死者的声音”?

你相信有人可以“听到死者的声音”吗?

在英国,人们对“通灵”(听到死去的人说话)越来越感兴趣,甚至诞生了很多通灵培训组织,一家大型机构说,他们曾“为11000人提供过通灵服务”。

1848年,精神主义鼻祖福克斯姐妹“听到了来自死者的敲门声”。图/N. Currier

最近达勒姆大学发表在《Mental Health, Religion and Culture》的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听到死者的声音”。

65名通灵者和143名普通人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收集了通灵者如何听到“来自死者的声音”的详细描述,并调查了所有参与者的幻觉倾向、身份认同、超自然信念和沉浸水平(个人对电影、音乐和心理意象等内外刺激的充分关注、且沉浸其中的倾向)。结果发现:

44.6%的通灵者说他们每天都能听到死者的声音,79%的通灵者说通灵交流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与普通人相比,通灵者更不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而且更可能有幻听和超自然信念;

通灵者有一种沉浸在精神活动中的倾向,沉浸度高和更频繁的通灵交流有关。

图/Melanie Ulizio

耶鲁大学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相对于普通人,通灵者对声音的控制度要高得多,他们也更愿意接受这些声音。

“我们的发现表明,通灵体验可能源于某些倾向或能力”,达勒姆大学的Powell博士说,“听到死者的声音这种现象,不是努力一下就行的”。

图/奈飞剧《弗洛伊德》中的“通灵者” 莎乐美(Fleur Salomé)

一种蛋白质水平,可能成为诊断抑郁症的客观生化指标

你可能知道,抑郁症不是根据生化指标确诊的。它一般需要精神科医生根据多项维度,进行当面评估。

但最近中国昆明医科大学和南澳大学发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抑郁症的生化指标:测试脑中一种蛋白质的水平。

同刊评论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准确预测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测试”。

研究招募了215名中国参与者,包括90名抑郁症患者、1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测量他们血液中的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水平发现:

抑郁症越严重,mBDNF水平越低;

未服药的患者,mBDNF水平低于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

健康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mBDNF水平

研究者提出:

血清mBDNF水平低于12.4ng/ml,可作为诊断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的临界点——用这一水平判断抑郁症的准确率为82.8%,判断双相情感障碍灵敏度为82.2%,且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80%。

“除了医生的临床评估外,这可能是一个客观的生物标志物”,作者之一、南澳大学的周新福教授说。

不举手回答问题时,课堂上男性说话的频率是女性的3倍

大约四十年前,学者们就发现了大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

“chilly climate(寒冷的气候)”——在男性主导的环境中,课堂中的女性面临着明显或微妙的歧视。比如,教授们更多的同男性学生互动,更多的打断女性学生的发言。

图/Jennifer Gonzalez

更严重的是,这种“日常的不平等”,经常因为过于细微而被教授和学生忽视(甚至女性自身也注意不到),但随着它的积少成多,会造成“抑制女性参与讨论”和“引导她们怀疑自身贡献价值”的情况。

近期,达特茅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想检验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教室中是否依旧存在。

研究者在一所精英大学的一系列学科中选择了9门课程,并进行了95小时的观察,研究发现:

在大学教室里,男人说话的频率是女人的1.6倍,而当学生不必举手参加课堂活动时,男人说话的频率是女人的3倍。这表明在课堂参与方面,性别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

在语言风格上,男性的语言是果断的,相比之下,女性则是犹豫的,且更倾向于表达歉意;

当教授们采取积极措施使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时,例如通过制定明确的参与方式,或故意提问没有机会发言的女学生,能够创造更公平的环境。

图/stockgiu

达特茅斯学院社会学副教授Janice McCabe提出:

“有人认为,不举手回答问题是一种更公平的课堂参与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给了任何人讲话的机会,但我们的研究却显示了相反的结论。

即使在美国大学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这项研究却依旧证明,女性的声音仍可能无法听到,并且性别等级制度继续存在。

不过,一旦学生和教授意识到教室中存在的不平等,这一现状将更容易被改变。”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技能。

我们下周再见!

Asier、毓宁、江湖边 ✑ 撰文

Leibinger et al. Transneuronal delivery of hyper-interleukin-6 enabl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evere spinal cord injury in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DOI: 10.1038/s41467-020-20112-4

Lunardo et al. The narcissistic wine consumer: How social attractiveness associated with wine prompts narcissists to engage in wine consumption.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November 3, 2020. DOI: 10.1016/j.foodqual.2020.104107

Lin et al. Analysis of blood mature BDNF and proBDNF in mood disorders with specific ELISA assay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20. DOI: 10.1016/j.jpsychires.2020.12.021

Jennifer J. Lee, Janice M. Mccabe. WHO SPEAKS AND WHO LISTENS: Revisiting the Chilly Climate in College Classrooms. Gender & Society. 2020. DOI: 10.1177/0891243220977141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