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长春,一座城市的地图记忆

2021-01-23 16: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图杂志 ,作者成一农

地图杂志

传播地图文化,分享多彩世界。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地图上的长春老城

长春,在明末清初为蒙古郭尔罗斯旗地。清嘉庆五年(1800年),随着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人口和耕地的增加,在这里设立了长春厅。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长春厅为长春府。明清时期,“厅”往往设置于刚刚开发的地区,因此改厅为府,标志着这里经济发展的成熟。

根据文献记载,长春城修筑于同治四年(1875年),其东西宽,南北窄, 因此俗称“宽城子”,设有城门六座,即崇德门(东门)、全安门(南门)、聚宝门(西门)、永兴门(北门)、永安门(西南门)、乾佑门(西北门) 。在现代地图上,今天亚泰大街以东有“东门路”,其东端为东天街,因此大致可以认为东天街有可能就是原来东城墙的所在地,而其与东门路的交会口可能就是原来崇德门(东门) 所在的位置。此外,笔者还找到一幅1933年申报馆出版的长春城市地图,对比这幅地图与现在的长春城区地图,可以发现图中南侧原来老城中的主要街道名称,如“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以及“四道街”基本都保留至今,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全安门(南门) 应当位于亚泰大道与解放大路交会处附近,永安门(西南门) 应当位于二道街与民康路的交会处附近,聚宝门(西门) 则位于三道街与民康路的交会处附近,乾佑门(西北门) 大致位于近埠街与长春大街的交会处附近,永兴门(北门) 应当位于亚泰大道与长春大街的交会处。

1933年申报馆出版的一幅长春城市地图

殖民烙印下的城市格局

与东北很多城市类似,沙俄和日本曾在长春拥有过铁路附属地,而在这里他们都进行了具有其本国特色的建筑规划,因此长春城中混合了异国风格的街道布局方式,构成了其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的特点,至今我们依然能在现代地图上清晰地识别出来。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了控制中国的东北,沙俄迫使清政府同意其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并将铁路附近土地作为铁路的附属地划归其管辖。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沙俄在长春城北5000米的二道沟修建了火车站,同时,又划出5.7平方千米作为中东铁路附属地,范围大致在今天长春火车站以北。沙俄在附属地的规划采用的是欧洲近代以来长期用于殖民地城市规划的棋盘格式的布局方式,主干道以及小街基本都横平竖直。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取代沙俄获得南满铁路特权,继续扩展铁路附属地。日本在长春最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始于伪满洲国建立之后,当时为了维护伪满洲国的形象,日本集中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和建筑专家,仿照巴黎的风格,以广场为核心,以放射线的斜向道路为骨架,进行城市规划。其中,大同广场(即今天的人民广场)为都市中心,顺天广场(今新民广场)周围为政府机构,此外还有西广场、南广场等。城市街道修建得非常宽大,干线的宽度为26至60米,支线道路也达到了13至18米。日本铁路附属地位于沙俄时期修建的城区与老城区之间,由此将两者紧密连接在一起。

由此,在近代,长春城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三种街道布局方式,即大街相对平直,但内部小巷凌乱的中国老城;沙俄时期规划的棋盘格式的街区;两者之间则是日本占领时期规划的以圆形广场和放射形街道为骨干的街区。

1940年代的《长春市街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时长春不同形式的街道布局以及城市格局

伪满“新京”与“皇宫”

1911年,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但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并不甘心,一直妄图复辟,比如军阀张勋就曾在1917年率兵拥立溥仪复辟,但实在不得人心,因此这次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12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巩固对东北的控制,并为进一步侵华做准备,拉拢清朝的遗老遗少,于1932 年在长春拥立溥仪建立伪满洲国。由于伪满洲国是由日本扶植的政权,因此实权主要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溥仪及其所谓的朝廷实际上只是傀儡。这一傀儡政权存在了大约13年,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战败,8月18日,溥仪再次“退位”。伪满洲国从未得到国际承认,更得不到中国人的承认。

伪满时期,长春城中出现了一座伪满洲国的“皇宫”,该“皇宫”位于今天陕西路的北端,沿着长春大街向东,到亚泰路再向北,然后沿着陕西路向东北走,就可以抵达这座所谓的“皇宫”。

伪满时期“国都新京建设全貌”

与北京故宫相比,这座“皇宫”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都显得过于局促。整座建筑占地面积仅13.7万平方米,而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则达到了72万平方米。“皇宫”的前身为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后,临时将这里改建为“皇宫”,虽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但由于受到原有建筑格局的影响,因此整体布局显得非常局促,毫无皇家宫殿的气派。

虽然整体格局不大气,但其中某些建筑还是别具特色的。其主殿是修建于1937年的同德殿,一楼是溥仪处理政务与娱乐的场所;二楼原设计为溥仪和婉容的寝宫,但溥仪疑心日本人在同德殿安装窃听设备而从未使用,这也显现出这一政权的傀儡本色以及日本人与伪满洲国之间的钩心斗角。原吉黑榷运局的办公楼,在1932年改建为欧式建筑风格的缉熙楼,被作为溥仪寝宫使用。“皇宫”,当然也有“御花园”,只是面积很小,仅1万多平方米,是一座日本园林风格的花园,园中有假山、游泳池和骑马场,东御花园下还修建有防空地下室,后来为表示对日本的“忠诚”,还在原有的骑马场上建成了供奉日本皇室祖先“天照大神”的“建国神庙”。

同德殿外景 图/FOTOE

当时的长春被称作“新京”,伪满洲国政府的机构通常被称为“八大部”,基本都位于今天新民大街附近,包括“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外交部”“文教部”“兴农部”“卫生部”,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集中西方风格于一体,其中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不过,这些建筑距离“皇宫”5000米左右,这种布局显然将“皇帝”溥仪隔离于日常政务之外,由此再次展现了这一政权的傀儡本色。

长春市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城市中有日式、欧式以及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由于沙俄在长春殖民统治的时间较短,其所修建的建筑目前也大都被拆除,因此除了街道格局之外,留下的印记并不算多。不过,长春市内的建筑风格还不止这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兴建工业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时候,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苏式建筑的风格,即建筑左右对称、中间高两边低,建材主要使用红砖,这种苏式风格的建筑在北京等地也大量存在,可谓城市的时代印记。

原文刊载于《地图》2019年第2期

原标题:《科普|长春,一座城市的地图记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