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冰峰独闯IPO,上市成了老牌汽水破局的唯一选择?

2021-01-25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Trista 艾问人物 收录于话题#艾问每日人物1#张军1#冰峰汽水1

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近日,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峰饮料”)与华创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预计于2021年5月31日前递交IPO申请材料。

按照冰峰饮料的规划,其预计通过本次IPO募集不低于4.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是这笔资金的使用规划却并未明确。

曾击退可口可乐 净利率超农夫山泉

冰峰饮料的前身为西北汽水厂。1948年,一位李姓老板从天津汽水厂购进一套先进的汽水生产设备,准备到新疆建厂,经过西安,大雪封路,这批设备因此留在了西安,西北汽水厂随之在东大街建厂。

一直到50年代末期,又是因为一场大雪,制作汽水打水的井辘轳被冻的形似一座冰峰,“汽水”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冰峰”。

1984年的夏天,冰峰销量顺利破千万。

冰峰更让人骄傲的地方还在于为西安人甚至中国人“争了口气”。

九十年代,可口可乐等国际饮品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滨江、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在内的中国七大饮料品牌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并购。而冰峰汽水在与可口可乐长达两年的价格战中,扛住压力,成功“击退”可口可乐,最终占据本地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发展至今,冰峰汽水已经成了西安的标志,与凉皮、肉夹馍并称西安特色的“三秦套餐”,是游客的必须“打卡”项目,更是西安人不论季节的必备饮品。据艾问人物了解,冰峰汽水一年销量在3亿多瓶左右,相当于一个西安人平均一年大概要喝掉30多瓶冰峰汽水。

大众对冰峰的喜爱也直接在其营收数据中体现了出来。2017年至2019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2.84亿元和3.02亿元,其净利润分别为5731万元、6752万元和8145万元。虽然对比饮料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冰峰的营收不算亮眼,但是其净利润率在2019年高达到36.98%。与其相比,被称为“水中茅台”的农夫山泉2019净利润率仅为20.6%。

走出西安 面临更多挑战

近年来,老牌汽水纷纷卷土重来,重新进入碳酸饮料市场厮杀。2011年北冰洋收回品牌经营权,重回大众视线;2019年,30年前曾行销全国的国宴饮料“天府可乐”重新回归市场;复刻版“汉口二厂” 在怀旧营销中蜕变成的一个新品牌,与元气森林并称两大新晋网红饮料。

虽然老牌汽水们接连重新入局,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已经沉寂已久。艾问人物了解到,目前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持续低迷,碳酸饮料产量自2015年起逐年下降。在全民健康时代,大量碳酸饮料消费者转向“钟情”于饮用水、茶饮料和果味饮料。

根据欧睿数据,软饮料行业细分品类表现分化,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在软饮料的市场里,碳酸饮料也逐年不被“待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市场规模增速也开始逐渐趋缓。2019年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为5786亿元。其中,包装饮用水是最大细分品类,市场规模高达1999亿元,占比34.55%。而碳酸饮料市场规模仅有864亿元,占比14.94%。

(来源:Euromonito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碳酸饮料市场,目前,全球和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均仍由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主导,这两个碳酸饮料巨头一共占据了中国碳酸饮料近80%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两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可口可乐实现销售收入28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1%,百事可乐实现销售收入465.2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可见其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面对激烈的竞争,冰峰在产品上加大研发和布局力度。最近几年,冰峰酸梅汤植物饮品罐装、果果玻璃瓶装、汽水摩登罐装陆续上市。在2020年,面对饮料市场低糖化、健康化的趋势,冰峰一口气推出了冰峰茯茶、一气呵橙、低糖酸梅汤和摩登罐装。

与此同时,在销售渠道上,冰峰也开始发展直销模式。

从前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促使冰峰拥有了成熟的经销物流体系。据艾问人物了解,冰峰饮料拥有100多家一级分销商,400多家二级分销,以及1万-2万家终端经销,能够保证任何一家零售店要货,基本上5分钟就能送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冰峰同步在直销渠道上发力。子公司冰峰网络通过电商渠道(淘宝、京东等)进行直销。虽然有电商渠道的开拓,但经典款的玻璃瓶包装却限制了其省外市场的发展。于是冰峰在2012年推出了冰峰橙味汽水罐装。但是在其天猫旗舰店下的评论区可发现,由于罐装包装以及运输途中的磕碰问题,有许多买家都表示收到的罐装汽水被压得变形,甚至出现破损、撒漏的现象。

虽然一直在努力在追赶行业变化,但是外界认为冰峰的存在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以及增长性不足的问题。

近年,冰峰的广告语从“从小就喝它”变成了“这味儿很西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想要走向全国的雄心。但是西安口味能代表中国口味吗?又或者说西安口味能赢得除了西安人以外的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吗?

外界对于冰峰的前景并不看好。首先冰峰主营业务汽水是基于西安特定消费文化,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点,其增长空间会受到地域局限。其次,就价格而言,冰峰目前不具备竞争力。玻璃瓶的冰峰汽水均价6.5元/瓶,而3元一瓶的百事和可口可乐占据价格锚多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心理价格。

再加上冰峰汽水产品本身属于含糖饮料,在健康化、低糖化的趋势下,其增长性的前景发展也被打上了问号。

除此之外冰峰还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冰峰主推的桔子味汽水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如北冰洋汽水、芬达等都为同类产品,在除西安本地以外的市场并不具备较高的竞争优势。

老牌汽水的上市潮 靠着情怀还能走多久

其实冰峰筹划上市已久。

早在2017年,西安冰峰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军就表示,“冰峰将‘传承陕味文化,振兴民族企业,创中国名饮品牌’作为使命,积极开展IPO准备工作。”不过当时,冰峰是要冲刺主板IPO,并且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建设占地500亩以上、10亿元至20亿元规模的现代化标准示范产业基地,满足企业扩张的需求,进而实现“立足陕西、进军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发展目标。四年时间过去,冰峰的上市目标已经从主板转到中小板,预计募集资金大大减少,资金使用规划也不明晰。

而在2020年,北冰洋也传出要借壳上市的消息。不禁让人发问,老牌汽水上市潮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饮料毛利率低、物流成本很高,全国化的难度非常高,这也是北冰洋、冰峰等老牌汽水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老牌汽水会有更多的资源跟资金以及抗风险能力去应对整个激烈的一个竞争环境,或许可以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改变“一城一汽水”的竞争格局。

从饮料行业来看,含气饮品还有一定增长以及发展空间。老牌汽水“汉口二厂”通过包装升级、跨界合作、产品创新等方式打造国潮饮料厂牌,重新收获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并且也完成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过亿元。而成立仅四年的元气森林,靠着“0糖0脂0卡”的苏打气泡水估值140亿。正因为这个市场还能获得资本的关注,所以老牌汽水可以通过上市去寻求其二级市场的发展。并且中小板上市门槛较低,在此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加固行业竞争壁垒,确实是一招漂亮的打法。

然而,上市并不是冰峰汽水能够走出西安的万能钥匙。据艾问人物了解,中国有约60家老字号上市公司,真正发展亮眼的屈指可数。于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的狗不理在2020年终止挂牌;跌落神坛的全聚德上市三年,股价下跌六成,市值拦腰斩半。

虽然冰峰汽水对于西安人来说不仅是一个饮料,更是一种情怀和文化的载体。但是放眼全国市场,这个让冰峰在西安立足的根基却不复存在。在持续低迷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等大品牌稳固的龙头地位以及元气森林等新品牌崛起的复杂形势下,不禁让人发问,走出西安的冰峰还能走多久?

也许已经走在冰峰前面的北冰洋是个值得学习的范例。在产品研发方面,北冰洋根植品牌文化和生命力,不断创新,推出涉及果汁饮料、谷类饮料、茶饮料等众多品类,品牌包装也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的新品。在破局地域性局限方面,北冰洋注重于建立完善供应链,并且在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以及华东地区等多个区域设置了经销商,为产品推广到全国做渠道铺设。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独闯IPO的冰峰向业界表明了破除区域化局限的决心。但是纯依靠情怀和决心是走不长远的。冰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除了稳固自己的情怀优势外,押注年轻化,通过营销和产品创新把握消费需求,触达年轻消费场景,从而唤起年轻消费者的共鸣,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参考资料:

《北冰洋、冰峰争相上市背后 元气森林重压 老牌汽水资本市场求生》,北京商报

《冰峰饮料跟风上市:营收3亿却募资4.6亿,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扩张难》,蓝鲸财经

《冰峰汽水启动A股上市:年营收超3亿,新老国货汽水品牌或迎来新一轮比拼》,IPO早知道

《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END

作者:Trista

编辑:杨洁琳

图编:万姗红

原标题:《冰峰独闯IPO 上市成了老牌汽水破局的唯一选择?|艾问人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