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傅高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举行,中美学者共同缅怀其贡献
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傅高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供图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在致辞中积极评价傅高义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贡献。姜江表示,傅高义教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治学严谨,始终致力于发展健康的中美关系。作为最早建议美国应该同中国接触的学者之一,傅高义教授坚信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道路。
来自中美两国的多位学者共同缅怀了傅高义教授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所做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回忆道,傅高义教授是一位启蒙者,他毕生为了东西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奋斗。袁明回忆道,1998年傅高义教授受邀参加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活动。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他致力于研究中美两国关系稳定所面临的障碍。傅高义联合一位东京大学教授,一起成立了一个被称为“哈北东”的项目,“哈”代表哈佛大学,“北”代表北京大学,“东”则代表东京大学。这个项目于1999年在东京和2000年在美国分别举办了研讨会,之后出版了《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89》一书,重新审视中美日三国在1972年到1989年期间的合作发展,为中美关系之后的积极发展做了深入研究。
袁明还回忆了另一个故事:2015年傅高义已经85岁了,为了给自己的新书收集材料,他来到中国西南进行深入研究,期间健康状况突然变得不好,最后他选择了当地一家小诊所接受紧急手术治疗,并对执行手术的年轻医生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和鼓励。袁明由此指出,信任是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的关键所在。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和历史系教授欧立德(Mark Elliot)回忆道,傅高义教授在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上都有很强的影响力,但他认为傅高义希望被人们记住的身份是一个“建设者”,他致力于建设人与人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联系,为此不知疲倦的努力。傅高义教授是一位非常慷慨的人,他经常给予他人慷慨赞美,他让你看起来更加聪明,他让你对工作产生真正兴趣,尤其是对于年轻同事们,他从不吝啬赞美和表扬,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和信心,让后辈坚信自己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欧立德说,“未来中美关系还有很多事要做,希望我们从傅高义教授的贡献中得到启发,付出行动。”
傅高义之子、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史蒂夫·沃格尔(Steve Vogel)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表示,父亲研究涉猎非常广泛,没有在意学科边界,也没有拘泥于单一的教条和范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断和别人对话,倾听他人想法,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们。沃格尔回忆道,“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我作为傅高义之子的经历,那就是‘尴尬’。在机场,我父亲会用中文和中国人说话,用日文和日本人交流,当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的时候,他会穿过整个候机楼去和他们交流。父亲身上有一种孩子气的热情。”沃格尔最后感谢了活动主办方举办这次活动,并表示中美两国的演讲者分享对父亲的看法让他被深深地打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