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后村干部上班地:被誉为“神的自留地”新疆禾木

澎湃新闻记者 伊川
2021-01-26 12:04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好友边边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冬日的新疆,年底事多,犹豫了一番,还是应邀前往。新疆,吸引我的除了她的美丽和美食,还有就是那种神秘不可说和脱贫致富之路。

1月8日,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呼啸飞往40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出了机舱,白雪皑皑,一个银色世界,纯净,但寒意袭人。

被誉为“神的自留地”新疆禾木

转辗阿勒泰机场,汽车急行6个小时,次日,我们一行已经坐在禾木村桃源水吧松软的皮质沙发上。咖啡红茶奶酪香味充斥着整个屋子,大玻璃窗外的阳光射向雪地,刺激人的视网膜,一切都变得不平凡起来。先我们而来的是5名中年男子,穿着黑色厚外套,直直地坐在沙发上。如果不是想写点什么,我一般不会主动上前去跟陌生人搭讪——隔着一张桌子,我能感受到一股“气”在双方桌子上方盘旋。我主动上前告诉他们我们从那里来,来干什么,然后我注意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和缓下来。我猜,他们肯定觉得这个人挺冒失的,自说自话过来与他们说话。人是渴望交流又相互戒备的动物,在旅途中,这种原始特质被放大。很快,又进来三个来自上海的小女生,叽叽喳喳地,室内的气氛变得柔和起来,大家开始称赞对方的城市和窗外美丽的雪景。

禾木村位于阿勒泰地区,一处新晋旅游打卡点。这里人烟稀少,据说仅590户1671人,真正的小村庄,世外桃源,但是来这里的外来游客却不少。2005年,村里成立禾木村筹备处,计划发展旅游业。桃源水吧的老板娘石华平说:“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为第一批来这里的投资人,换一种生活方式”。很快投资回报率通过手机迅速传向外界,今天这个村的好位置店面已经变得一房难求。石华平的水吧靠近禾木大桥,夏可观水赏花,冬有马拉雪橇的便利,使得她的生意一直不错。尽管她的现磨咖啡45元一杯,来的游客几乎人手一杯,或者点更贵的68元一壶红茶。飞越高山,跨越江河,在这样的冬日玻璃房里,能喝到已然是一种幸福,钱,在这里变得轻了。

桃源水吧的老板娘石华平,玻璃倒映着她眼前的一片雪山和白桦林

但是钱对于出租给她房子商用的当地哈萨克族村民来说,是要紧的,2016年这里方才脱贫解困。石华平说,2005年前来的时候租金1000元/年一个院落,8间房,仅租了两个月,行情见涨。次年,年租金调整为1.5万元。之后,随着投资客涌入,租金随行就市,直至现在的2.5万元到3万元一间。但是这并没有令她犹豫停止圈地扩张的力度,至2019年她已经在这个村的其他地方租下总计51个房间,这些房间供来自疆内和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入住。她认为,自2016年阿勒泰到禾木村这段近300公里道路通行状况越来越好,大家的收益都在提高。她指的大家包括像她这样的投资客和租借给她房子的村民等。

通往禾木村的路上有小狐狸出没

沿途的景色

一名牧民在回村的路上

带我们来水吧的是刘新莉,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的干部。小刘说她是从外面报考公务员进来这里,然后又在这里入了党。这是当下党员的新生力量,跟八十年代以前的居委会大妈做事方式不一样,她们善于运用网络与群众互动。她给我看了一组数据: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8.2万元,这笔经济来源除了对外房租,还有种马场、黑蜂、马队、漂流。而两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3.4万元。刘新莉的日常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以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当然也包括外来投资人的经济收益。那天,她踩在几乎没过膝盖的积雪中,我给她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她的腋下夹着印有“会议记录”字样的笔记本,脸上带有小镇姑娘特有的腼腆,她是个快乐的90后。

刘新莉,90后,禾木村的一名基层干部

对于同村哈萨克族90后小伙子来说,如果不能走出去读书,抓住眼前与走进村的商人合作机会显得特别重要。桃源水吧的石华平来自新疆北部的布尔津县,她说,当初来这里才27岁,主要是嫌弃在原来单位上班“工资太低了,出来闯荡一番,追逐诗和远方”。说完,她自己哈哈笑了起来。她调侃跨出这一步对生于70后的她其实并不容易。而现在,随着出租给她房子的房东日渐“觉醒”,她意识到早晚他们会收回房子,自己经营。而确实,村里有几户村民也自己开始创业了,她说的“觉醒”是指房东的儿子。因房东好酒,不善打理生活,而房东的儿子在2005年还是个初中生,“却有着完全超出这个年纪的成熟稳重,他独自过来跟我签合约谈细节。”15年后,少年已然长大了。

禾木村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为72公里,位于中国新疆最北边的一处自然村落,往东是蒙古,向西是哈萨克斯坦,正北是俄罗斯一大片广袤的土地。禾木村周边有大片的白桦林,这里的房子全部由原木搭建而成,原始味道浓厚,却又没有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狂野气息。这里是图瓦人的聚居地,是现在仅存的图瓦人村落之一,也是最大的。站在山顶俯瞰,冬日的禾木村如水墨画展开,它在网上被称为“神的自留地”。刘新莉在这里上班快两年了,她的体验是“机会难得,工作之余满眼都是诗和远方。”

禾木村的清晨

俯瞰禾木村

 

    责任编辑:季成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