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人那些香香的事儿

2021-01-23 2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日照香炉生紫烟”出自大唐头号IP红人李白,庐山香炉峰在他的诠释下瞬间有了生机,今天我们读起来,宛若看见了那一缕缕缭绕了千年的紫烟,如梦如幻……

殊不知在华夏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随处可觅到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香之氤氲。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好好聊聊古人的香文化。

炉瓶三事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juān)洁”。宋人丁谓说的这句话表明,华夏大地第一缕香氲一定是奉献给神明的。在我国,香的使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祖们燔木升烟,上古的巫师伴着袅袅青烟有律动地舞蹈,将族人的诉求通过冉冉上升的烟气与天沟通,在已有近六千年历史的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规模宏大、燎祭遗存的祭坛给我们印证了这一点。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圆形祭坛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已经出现了“香”字,指禾黍的美好气味,也是向神明敬献谷物的一种古老祭法。至周代,周文王订立了祭天的典制,进一步将祭祀香事规范化,服装要求整洁、仪态要求端庄、内心要求敬畏等,做到内外皆修、天人合一的境界。

“香”字源演变

这一传统经一统华夏的秦始皇延续至汉,又由出塞的张骞带回诸多西域香料及器具,融合中原香文化,发展演进出唐宋繁盛的“香艳史”。可以说,香的历史就是从最初的神坛一步步走下来,慢慢地沁入到古人的身体发肤,与生活密不可分。

唐代 敦煌莫高窟壁画之张骞出使西域图

古人日常中的熏香,以香料来分的话,大致为两种,一种为早期草本类的茅香,时称熏草或蕙草;另一种为西汉中叶开始流行的脂类香料。举例来说,茅香有我们中医熟知的白芷、泽兰,还有周杰伦唱红的七里香,这些都属于草本类香料。

白芷

 

七里香

再来例举一些脂类的香料,即我们常说的“沉檀龙麝”,应该拆开来说,分别为沉香、檀香、龙涎香及麝香。这些香料由于产地的单一性和结香方式的特殊性,不那么容易获取,因此自古都是极为昂贵的。

沉香

 

檀香

沉香和檀香很好理解,它们木质内丰富的油脂即为香;龙涎香和麝香简短来说都是动物体内的分泌物与毛发作用,凝结成香。沉檀为素,是为“阴”,龙麝为荤,是为“阳”,荤素搭配,阴阳和谐。

龙涎香

 

麝香

脂类香料所用的香具,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更为讲究,以汉唐流行的博山炉为代表。

博山炉的造型设计搁今天来看也是前卫浪漫的,共分三部,从下往上分别为炉座、炉腹和炉盖。炉座有的矮、有的高,矮的即为案桌款,高的即为落地款。

西汉 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唐代 错金银竹节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博山炉的炉腹部分做得比较深,这是因为要往里搁炭火,炙热的炭火之上再放置用脂类香料制成的香饼或者香球,为防止炉火不进氧气而熄灭,炉身下部还设有进气孔,但都非常狭窄,这样做是保证炉火不至于烧得过旺而影响脂类香料发烟。

如此一来,盖上高高的炉盖,使炉内形成稳定的气流,带动香烟从炉盖上镂雕的孔道中飘出。由于博山炉整体造型好似仙山,一缕缕烟丝好似仙气,视觉、嗅觉都被带入到仙境中去,符合古人寻仙问道的追求。

关于博山炉,我们最后以李白的一句乐府诗来收尾:“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从这句中不难看出打唐开始,古人的香事夹杂着情爱,愈发精彩。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