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黄氏河源龙”站起来了!

2021-01-21 19: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记者从河源恐龙博物馆获悉,该馆历经一年半时间,依据河源出土的“黄氏河源龙”副型标本,修复出3具以“站立、产蛋、孵蛋”等姿态的恐龙骨架模型,让躺卧在红砂岩层里的“黄氏河源龙”站立起来了。

“黄氏河源龙”复原图

这3具已修复完工的

“黄氏河源龙”(恐龙)骨架模型

将作为河源恐龙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黄氏河源龙”的有益补充

永久在河源恐龙博物馆对外展出

修复耗时一年半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告诉记者,多具出土的恐龙骨骼被修复出来时,还是嵌在红砂岩块而露出骨骼形状的“黄氏河源龙”,曾一度“躺”在河源市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对外展出。2018年5月1日,该馆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对“躺”在红砂岩块的相对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进行精细化修理,并选择重要的部位从红砂岩块中剥离出来,将剥离出来的完整恐龙骨骼制作模型,根据解剖学对恐龙进行立体复原拼接装架,让红砂岩中保存的“黄氏河源龙”能够以“站立”姿态更好展示其立体状态。

站立姿态的“黄氏河源龙”骨架模型

“让深埋地下、零落散乱的化石重新‘站立’起来,所有的努力,只为无限接近黄氏河源龙的原貌。”杜衍礼称,在“黄氏河源龙”副型标本未与岩石层剥离之前,先要对化石各个部位的原始形状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在档,包括各部位骨骼的图形、图像采集、长、宽、高等数据。

产卵姿态的“黄氏河源龙”骨架模型

杜衍礼告诉记者,在修复过程中,首先需将恐龙骨骼的标本从围岩中凿解分离,剥离各部位骨骼化石的围岩,使标本可以更好地分离开来,然后涂上保护剂进行加固保护;对于保存不完整的骨骼化石有缺陷的部位用石膏填充修复完整,对剥离后在副型标本中缺失的部位,参考正型标本保证不同位置骨骼的完整性,最后将剥离出来的恐龙骨骼根据需要展示的站立、产卵、孵卵等姿态进行整体装架。

孵卵姿态的“黄氏河源龙”骨架模型

“恐龙骨骼修复需要耐心、细心和专心。”杜衍礼说,河源恐龙博物馆技术人员单从围岩层剥离出多具恐龙骨骼化石,就耗时近1年时间,再加上骨架装模过程,前前后后共耗时一年半时间,才将躺在红砂岩层的“黄氏河源龙”组装成3具个体并长久站立起来。

河源恐龙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世界

如今,已修复出来的3具“黄氏河源龙”骨骼模型,在河源恐龙博物馆被当成“宝贝”,并被视为镇馆之宝的有益补充,将永久陈列在河源恐龙博物馆对外展出。杜衍礼称,2012年9月,“黄氏河源龙”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此前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黄氏河源龙”恐龙化石,堪称“双料国宝”。杜衍礼说,“黄氏河源龙”目前系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黄氏河源龙’是以该化石的发现者、原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黄东的姓氏而命名的。”杜衍礼告诉记者,“黄氏河源龙”属于窃蛋龙科,属名河源系指化石产地,种名则赠给在河源恐龙化石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任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

据了解,在河源境内出土的“黄氏河源龙”骨骼,不仅是窃蛋龙类发现于蒙古戈壁之外的新类型,丰富了窃蛋龙类的古地理分布,同时也为恐龙类向鸟类演化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志青

图片来源:河源恐龙博物馆

原标题:《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黄氏河源龙”站起来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