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四五”时期,新型建筑工业化如何更好落地实施?

2021-01-21 0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程小红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调发展,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近期各地公布的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都将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建设报持续跟踪观察到,自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层面陆续发布了推进当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企业层面也进一步加大了相关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具体实践中还有哪些痛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就此,北京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闫俊杰对中国建设报表示,目前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在顶层设计层面有很好的基础,上述《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很强,但建筑产业粗放式发展和增长模式由来已久,要想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整个产业架构都需要重构。“‘十四五’时期,还需进一步加大技术体系研发力度、加速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

加强技术体系研发与成果应用转化

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统计,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13.4%。但对比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70%的占比来看,我国13.4%的占比仍较低,未来仍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相关市场主体该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做优做强?相关一线企业负责人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产品力为王,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能生产出可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谁就真正拥有市场竞争力,也就掌握了做优做强的主动权。

经过多方面长期共同努力,目前行业内已研发出较为多元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不少企业的技术体系也日趋完善成熟。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拳头产品的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五化一体”模式,已形成GS-Building(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和ME-House(三维模块化建筑体系)两大核心体系;集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研发了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保温一体化PC幕墙系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自承式楼板支撑系统(无立杆模板支撑系统)等多套体系。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仍需积极鼓励发展企业专用体系。“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也是从专用体系逐步走向社会化通用体系的过程,专用体系是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

不过,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发人员,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福阳表示,技术体系研发确实很重要,但如何做好相关成果的应用转化更重要。目前各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研发的技术体系,行业内的技术体系已足够丰富,可这些技术体系过于分散,仅靠企业自身很难推广普及,因此还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闫俊杰也表示:“政府层面除了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外,还应狠抓落实,对于一些已经经过充分论证的技术体系,应鼓励一部分企业先用起来并在一些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各方面条件一旦成熟,要及时进行规模化推广。”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业链生态

“目前很多地方的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做得还远远不够,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进行装配式建造的能力,即便他们想走装配式建造道路,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所需的部品部件,因为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和供应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齐骥深入一线调研后表示。

上述《若干意见》出台后,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布局投资成立新公司以提高产能,并积极寻求多方合作。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拟在浙江省绍兴市投资建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服务融合示范基地,总投资4.5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装配式建筑产能40万平方米。“长三角新型建筑工业化产教联盟”前不久也在南通成立,拟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和产业链企业的资源整合,推进智能建造业和建筑人才的培养……

“依托政府层面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加速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装配式专业人才,并想办法让建筑产业工人工作环境变得更友好,让建筑产业工人更有职业尊严,确实是目前比较紧迫的任务。”闫俊杰表示,但接下来还应优化整个产业链生态,利用数字化手段逐步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凝聚合力实现提质增效。只有各方面主体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才能真正形成产业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对于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发展产业链并完善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更好落地实施,王福阳表示,企业层面要加强标准化设计、加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实现多方协同的一体化设计和部品部件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政府层面要尽快开启技术体系评估工作,推选出适合全国各地的技术体系进行推广,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同时还应做好工厂生产、现场施工等过程的监管工作。“现阶段行业内企业发展鱼龙混杂,劣质和假冒产品频现,十分影响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加强规范化监管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实践案例征集

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解决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产业组织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2017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名单;2018年11月,为梳理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决定对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继续认定为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评估不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撤销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认定;2020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公布了第二批18个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133个产业基地名单。

为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指导作用,梳理成功经验、促进经验交流、更好服务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长期从事“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发展情况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各省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为行业主管部门、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等提供信息决策参考。欢迎相关城市及产业基地提供一线前沿信息或实践案例线索,也欢迎相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系列调研和专题研究。

联系邮箱:jsbzpsjz@163.com

联系电话:13011117649

联 系 人:程小红

监 制:肖正华  主 编:程小红  责 编:高洋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