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石化:从一无所有到世界“超级工厂”
新年走企业
浙石化,
掀起石化产业一江春潮
浙石化成绩单
全年共加工原油2310万吨,创产值748亿元,占舟山2020年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
在正式投产第一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喜上加喜的是,2020年12月31日,浙石化从市场监管部门拿到了《首批产品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生产的苯、PX、苯乙烯、乙苯、丁烯-1等10个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条件,当年达产,当年达标,打通进入流通领域第一步,浙石化落户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经过合理优化,我们常减压装置全年保持稳定的高负荷运行,一期原油加工超过2200万吨/年的设计量,再次印证了我们设计建设的优质、管理的高效。”浙石化副总裁郭和宽自豪地说,“等二期投产,我们将成为国内规模、体量最大的现代石化企业,形成一个集炼油、芳烃、化工、高端新材料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以世界级炼化水平为目标,浙石化始终贯穿安全的红线、质量的底线、进度的主线,实现“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建设目标,在东海之滨,掀起石化产业一江春潮。
记者 沈磊 摄
怀抱梦想
绿色石化基地屹立
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曾经的垄断行业向全社会打开了大门。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应运而生,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世界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也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大幅降低国内相关石化产业的价格,缓解进口依赖,为中下游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凭借舟山港口区位优势,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能更有力地赋能长三角乃至长三角腹地。
这么大的项目,浙石化作为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董事长李水荣遇到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几年,年过六旬的李水荣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舟山工地上。郭和宽说,“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暂停旗下其他产业投资,把所有的资金流水都集中过来,可以说是押上全部身家性命。”
心不苦,就不辛苦。这是李水荣的口头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用这话鼓舞士气。振兴民族企业,不让中国的化工产品受制于人、有自己的话语权是他的梦想,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无疑是他梦想中的重音。他激情满怀,从8架织布机起家,一步步向上游产业攀升,实践着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实业报国的人生信念。这也成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快速崛起、屹立的精神内核。
“在中国做企业家,就是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好企业。”在李水荣朴素的情怀里,“做好”企业的内核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为此,浙石化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工艺路线和技术装备,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走科技密集型之路。郭和宽说,浙石化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和我国大学、科研机构、国内一流生产制造商合作,并设立研究院,进行自主科技研发。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进口替代
自2015年6月鱼山岛上传来第一声开山炮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直书写着“愚公移山”“浙江速度”传奇:2016年9月,鱼山南防波堤合拢;2017年12月,全球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的丙烯塔吊装成功;2019年底,一期工程投产……
对鱼山的日新月异,浙石化副总裁、安全总监张建国感慨万千。至今,他仍保留着每天为鱼山拍张照片留念的习惯:“当时我们光开山就8700多万方,用掉了24000多吨炸药。”1月14日,记者和张建国在办公室碰面时,他拿出手机翻看照片:鱼山岛从一无所有到“超级工厂”,而画面里的他也渐渐鬓染霜华。
鱼山大桥
他无法忘记一期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力量。采用设计3D模型化、装备制造模块化、焊接预制自动化、现场监管视频化、施工组织专业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手段,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零出错、零事故,无一不体现了国际一流水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乙烯裂解炉的安装,9台炉子,单体重3689吨,高53米,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液体原料裂解炉,装运过来时,全是“穿衣戴帽”的模块,如同大型乐高积木一般在鱼山现场搭建、焊接,令人叹为观止……
一体化炼化
随时调整生产紧俏产品
站在绿色石化基地的观景平台上,向下望去,塔桥林立、管道纵横,好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石化基地。最高的设备便是常减压装置,原油经这里分离切割后,根据性质被分送到不同的生产装置里。在这里,每根管道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被后台监管平台清清楚楚盯着。
舟山日报社记者在浙石化现场采访
《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图表,更是清晰地展示了原油被“吃干榨净”的全过程:一滴原油被加工成乙烯、丙烯、芳烃、碳四、碳五/碳九等产品,而每一个大产品下面又是十数个甚至数十个小产品。
“这就我们一体化分子炼油的特点。”张建国说,“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更通俗地说,不仅可以根据原油品质加工成最适合的油品和化工产品,更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调整方向炼化最紧俏产品。根据我国“降油增化”要求,浙石化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精细化、深加工,综合平衡炼油-乙烯-芳烃3条产品链,多产芳烃乙烯原料,适量产汽油、航煤,少产柴油,最大化挖掘炼油产品的化工利用价值。
截至目前,一期项目成品油总收率35%,预计二期投产后将降低至29%,远低于传统炼厂60%水平。
去年春季,新冠疫情吃紧,作为抗击疫情最重要的防护用品,口罩的生产和供应牵动着众人的心。去年3月2日下午,浙石化聚丙烯装置一线成功由原牌号S1003转产至口罩原科S2040,以每小时45吨的速率,为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提供重要材料。这一转产印证了浙石化生产线灵活多变的高利用率,站在技术前列、市场前沿,提振了浙石化“实业兴邦”的信心。去年上半年,在疫情爆发、中美贸易大战的背景下,浙石化比原先的产能提高了130%。
最严格的环保监管
生产最清洁的产品
和基地工作人员一起行走在绿色石化基地,一眼便能看到最高处耸立的是火炬塔架,里面熊熊烈火在燃烧,可周边却没有任何刺鼻气味。
“这是目前全球最高最大的火炬塔架群,盯住它,就知道生产运行的情况。”基地工作人员说。
“请老百姓放心,我们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监管,生产最清洁的能源产品。”张建国说,“仅一期工程,我们就在环保上投入152个亿,做到了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大气中无色无味,催化装置排气囱上空的烟雾,其实都是水蒸汽。”
浙石化夜景
张建国说,石化基地的生产厂区主要使用自产合成气、干气等脱硫清洁燃料,从根本上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将特殊的超低氮燃烧器引入常减压、连续重整和芳烃联合、乙烯裂解等主要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进行进一步脱硝处理,确保污染物排放水平优于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二期,我们还会使用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这是全球石化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张建国介绍,浆态床渣油加氢转化技术是未来实现重劣质原油清洁高效转化的关键技术,代表了当今炼油工业的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后将显著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并改善产品清洁度和渣油加工过程的清洁化程度,极大地促进炼油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和转型发展。
优质的技术水准,让浙石化得到了更多的市场关注及部门扶助。
2020年7月,浙石化获得全国首个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质;
2020年11月18 日,获得100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
至2020年12月底,短短1个多月时间,出口成品油85万吨。
去年4月16日,浙石化又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航煤加氢装置通过航煤生产审定,正式进入国内民用航空燃料市场;12月5日,浙石化航煤首供浦东机场。
注重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精耕中下游产业链
“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速度比一期更快。”指着规划图郭和宽说,“在这个区域,我们还谋划了2.5期,再上两套乙烯裂解装置”。
如今,二期项目建设得如火如荼。
今年1月2日,基地二期项目渣油加氢装置反应器框架经过6个多月的加紧施工,终于完成最后一块模块的吊装,顺利封顶。据了解,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产值将超2500亿元,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6000亿元。项目建设期可直接提供超7万个工作岗位,运行期可直接提供超1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重点围绕三期开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不仅做精做强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更是要把舟山精细化工和宁波新材料联合起来,推动甬舟石化产业一体化。
“原先这里叫石化大道,现在改名新时代大道,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一起奔跑在鱼山新时代大道上,回头一路有故事,低头坚定有脚步,抬头有清晰远方。”指着地图中一期、二期项目中间的道路,张建国豪情满怀。
就像他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创作的诗歌那样“新时代春风,绿色石化,群英云集,同心共创;自由贸易港区,石化航母璀璨光芒;产业报国铁肩扛,看未来浙石化美景,繁荣永昌。”
时代的春风,催动创业发展的春潮滚滚。
视频来源:仙岛岱山
原标题:《浙石化:从一无所有到世界“超级工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