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核查 | 手机+电脑,年轻人记忆力下降的元凶?

2021-01-20 1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NJU核真录小编 NJU核真录

第177期

记者 | 郭琦璠 陈惠娟 朱虹颖 龙禹圻

责编 | 陈惠娟 葛孝

美编 | 龙禹圻

2020年10月底,“奇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自然>:经常边用电脑边看手机要当心!斯坦福科学家发现,“媒体多任务”与18-26岁年轻人记忆力下降有关》的文章。作者谭硕主要引用了今年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论文,并参考了分别于2013、2015和2016年发表在外文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最后得出了“‘媒体多任务’与18-26岁年轻人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有关”的判断。

除了“奇点”公众号,多家媒体发布了以同一篇论文为理论依据的报道,虽然都引用了“媒体多任务”,但对其涵义的阐释却不尽相同。此外,和其他报道相比,“奇点”公众号的题目多了“18-26岁年轻人”的年龄限制。

因此,记者在核查时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1.“媒体多任务”该如何定义?

2.18至26岁年龄段的界定是否存在科学依据?

3.“媒体多任务”是否只针对该年龄段群体?

4.“媒体多任务”是否与记忆力下降有关以及相关性程度。

记者选择“奇点”公众号文章中的事实性结论进行核查:一心多用式的“媒体多任务”(Media Multitasking),与18-26岁年轻人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有关。

经核查,记者得出以下结论:

① “媒体多任务”(Media Multitasking)在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无足够证据证明“媒体多任务”与“边用电脑边玩手机”的行为之间能划等号。

② 对18至26岁年龄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18-26岁年龄段并不能指代全部年轻人,也并非唯一受影响群体。

③ “媒体多任务”与记忆力下降有关这一陈述基本准确,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并未被证明。

核查点一

“媒体多任务”等于“边用电脑边玩手机”?

结论:缺乏足够前提,表述不严谨。

确定核查目标后,记者认为所需要的信源有两种。第一,这篇报道主要是根据2020年10月刊载于学术期刊《Nature》上的、由Kevin P. Madore, Anna M. Khazenzon等7位科学家联合署名的文章《Memory failure predicted by attention lapsing and media multitasking》来进行改写的,因此这篇文献是重要的信源。第二,记者还查阅了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将媒体多任务作为研究主题的数篇论文,互相补充与质证。

这篇文章开头,以原文献的研究结论为依据,指出这样一心多用式的“媒体多任务”长期以来并不是好事,将其与“边用电脑边看手机”的行为建立了对等的关系。那么,由“Media Multitasking”翻译而来的“媒体多任务”是否准确,它在原文中被如何界定,是否能与“边用电脑边看手机”划等号?

“媒体多任务”的表述是准确的,已被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列入论文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网站,以“媒体多任务”为关键词搜索,显示49条结果。按照发表时间由远到近排序,自2014年起,“媒体多任务”已在多篇国内研究生论文或者北大核心期刊中作为关键词被使用。所以,将“Media Multitasking”翻译成“媒体多任务”基本准确。

原文并未对媒体多任务(Media Multitasking,以下简称MMT)的含义进行严格的界定,但运用了不同的方式模拟媒体多任务行为以及测量个体媒体多任务的程度。

在记忆任务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前后浏览电脑屏幕上的两组物体图片并判断区别,以此来模拟媒体多任务行为,研究媒体多任务与记忆力的关系。

在个性化问卷中,研究者以阅读、看视频、玩游戏等九种媒体活动作为评估对象,以此计算个人的媒体多任务指数,其得分较高表示MMT较高,而得分较低表示MMT较低。

媒体多任务清单(MMI)是根据先前的研究修改而来,可以估算出一个人在一个典型的媒体消费小时内所使用的媒体数量。问卷第1部分评估了每周通常花在以下9种活动上的小时数:阅读,功课(阅读除外),观看视频,电影或电视,听音乐,广播,有声读物或其他音频,玩视频游戏,浏览互联网,发短信或使用社交媒体或即时消息,电话交谈或视频聊天以及其他计算机活动。第2部分中,参与者为每项活动指明他们同时参加其他各项活动的频率。

“边用电脑边看手机”的行为特征基本符合学术界探讨的“媒体多任务”,但无足够证据证明两者之间能划等号。[1] [2]

检索结果中,最早一篇使用“媒体多任务”这一名词的国内文献是2014年4月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论文中写道,媒体多任务操作指的是在同一时段内从事多种不同的媒体活动,女性比男性更擅长媒体多任务操作,例如她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浏览网页。

另外,同年九月在北大核心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的《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一文对媒体多任务进行了界定。媒体多任务,指同时对多个电子或非电子媒体任务进行处理或做出反应,个体在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尤其是计算机进行多任务操作时,并不是随意挑选两样或以上的任务同时进行,而是会根据注意中心和认知资源进行筛选和匹配。任务的匹配大多是习惯性行为和注意加工行为的结合。从这种观点出发,文章开头描述的日常行为基本满足媒体多任务的特点,但还需满足一些前提。

核查点二

“经常边用电脑边看手机要当心!”尤其是18-26岁年轻人?

结论:缺乏科学依据,此年龄段群体并非受特殊影响群体。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有几条评论很难不被注意到——“哎呀,还好我已经30了”、“吓得我连忙拿出身份证,确认了一下自己已经不属于那个年龄了,才放下心来。”。

事实上,奇点网的标题断章取义的起法存在误导性,表达了18至26岁年轻人尤其需要注意行为的含义,但该年龄段的界定并无科学依据。原文献仅在介绍实验的“抽样”过程时提到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参与者”是研究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和周围社区的网上广告中招募的80名18~26岁的志愿者,虽然志愿者的抽取是随机的,但因为抽样的范围集中在大学附近,所以志愿者的总体年龄偏小。研究未对全年龄层的人群进行研究,因此18~26岁的年轻群体并非受媒体多任务影响的特殊群体。这个研究将重点放在探索了媒体多任务与记忆力之间的相关性,但并未涉及媒体多任务处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年龄因素未纳入研究范围。

媒体多任务影响的人群范围覆盖了13~65岁的人群,并非仅针对年轻群体。SSCI期刊《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上一篇名为《Age Differences in Media Multitasking: A Diary Study》的文章写道:“在媒体上多任务处理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所有年龄段的人每天都要在媒体上多任务处理一个小时以上。”研究发现,年龄最小的人群(13-16岁)确实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同时,这项研究表明,50~65岁的人在处理媒体任务的绝对时间上排名第二。年龄最大的人群往往会将广播、报纸、电子邮件等媒介活动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核查点三

“媒体多任务”与记忆力下降有关?

结论:基本准确,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并未被证明。

这篇文章中,一个重要的新闻点就在于“媒体多任务”与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下降的关系。在论述关系时,文章的主要依据就是《Nature》上这篇论文的实验数据,得分显示媒体多任务与记忆力呈负相关,与注意力下降程度、任务出错率等都呈正相关。

原论文作者选取80位年轻人(平均年龄21.7岁)作为样本,运用脑电图学和瞳孔测量的相关方法测试了媒体多任务(multitasking, MMT)、注意力分散(attention lapses)和记忆力下降(memory failure/forgetting)的关系。被试者首先要进行一段针对目标的情景化记忆测试,在这期间他们的脑电波活动以及瞳孔直径的变化被测量和记录,此后参与者还完成了单独的特质水平问卷调查和持续关注任务。

通过这些测试,作者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在目标提示之前,瞬间的注意力消失与伴随而来的目标编码的减少有关,这对记忆有显著的直接影响。②基于实验室的认知测验(特别是注意力和记忆力)数据与现实世界中媒体多任务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具有冲突性,部分原因是媒体多任务与持续注意力的下和心灵游荡的增加正相关,因此即使在执行一项任务时,媒体多任务也会降低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③注意力下降是为什么多媒体任务较重与情景记忆较弱相关的一种合理解释。较重的多媒体任务与较差的情节记忆有关,部分原因是注意力更容易或更频繁地遭受破坏。

实验以媒体多任务位自变量,测试了其与记忆力、脑电波活动(α波)和瞳孔直径的变化,从散点图来看,媒体多任务的得分与记忆力呈负相关,与注意力下降程度、任务出错率等都呈正相关。

两者的相关性由实验数据作支撑,不过,文章中的研究工作只是证明了相关性,并没有论证背后的因果关系。因为记忆分辨力还与接受多种数字媒体的信息、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的能力减弱这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相比其他潜在因素,媒体多任务和记忆力、注意力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媒体多任务是否一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个问题还没有标准答案。

综上所述,这则事实性陈述及这篇健康报道存在以下问题:将“媒体多任务”简化为“边用电脑边看手机”的行为;错将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当作实验结论的有效对象,误将“18-26岁年轻人”作为实验结果的适用群体。

考虑到科普类报道的可读性,记者尝试用读者思维理解其动机:用具体的动作代替“媒体多任务”的概念增强了情境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强调年龄界定,更能吸引特定年龄段读者的眼球。健康科普类报道以增强可读性为出发点简化实验,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表达上则需要审慎使用文字,否则谣言就在字句间悄然产生。

信源列表

[1] Madore K P, Khazenzon A M, Backes C W, et al. Memory failure predicted by attention lapsing and media multitasking [J]. Nature, 2020.10

[2] Hilde A. M. Voorveid, Margot van der Goot. Age Differences in Media Multitasking [J].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2013. P:392~408

[3] Becker M W, Alzahabi R, Hopwood C J. Media multitasking i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3, 16(2): 132-135.

[4] Ralph B C W, Thomson D R, Seli P, et al. Media multitasking and behavioral measures of sustained attention[J].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15, 77(2): 390-401.

[5] Moisala M, Salmela V, Hietajärvi L, et al. Media multitasking is associated with distractibility and increased prefront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J]. NeuroImage, 2016, 134: 113-121.

[6] 刘晨,孔繁昌,周宗奎.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J].心理科学,2014,37(05):1132-1139.

[7] 杨晓辉,朱莉琪.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04):277-282.

原标题:《核查 | 手机+电脑,年轻人记忆力下降的元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