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董钧的“残酷戏剧”:《两生花》中的意象与策略 | 卢川

2021-01-21 13: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卢川 影艺家

董钧个展:两生花

展览由董钧2020年完成的文本写作《熟人识得蓬山客,却道心底两生花》生成而来,艺术家热衷于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那些对“欲望”和“克制”碎片化的情感和思绪被嵌构在一个更为微观的视角下,因为矛盾,所以对隐藏充满迷恋,拒绝将“故事”具象化,而是希望将“回忆”和“语言”在能指中不断的流动,对“她”而言,意识不仅仅只是隐藏于内心的流动,而是风暴,甚至是对周遭世界的吞吐与席卷。爱情是无数个偶然凝固的瞬间,艺术家希望用微妙的情愫搅浑一切,以摧毁感受与想法的不可分及语言的无用性。

董钧的“残酷戏剧”——《两生花》中的意象与策略

文 | 卢川

站在被《TIME》评为“最糟糕年度”的2020年末尾,艺术家董钧完成了自己的全新个展《两生花》。回首魔幻、残酷、真切的2020年时,我们只能相信齐泽克“欢迎来到实在界(the real)荒漠”的预言绝非危言耸听。面对荒漠般的现实语境,《两生花》用一组高度意象化的视觉语言,塑造了一处充盈着象征(the symbolic)与想象(the imaginary)的艺术空间,而在拉康看来,正是后两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角度与可能性。

在整个展览中,董钧用对峙与镜像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虚构的都市女性,用两条分别叙事的情感线索,建构了其微妙而纠缠的精神世界。

熟人识得蓬山客,却道心底两生花(截屏)|高清有声双通道录像|黑白&彩色|18分47秒|2020

展览的主体作品《熟人识得蓬山客,却道心底两生花》是一部由文字衍生的影像。在文本的转型中,董钧将视觉化的理解与表现权力委托给了三十四位女性,再由他对这些肢解后的素材进行汇编与重塑。这一颇具意味的取材策略一方面为艺术家塑造异性主体施加了某种合法性;而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一种矛盾而辩证的戏剧性:碎片化的影像依循着剧情建构着两个相互映照的主体,但指向悖论的两种社会身份使作品逾越了拉康式的“自我镜像”,从而产生了撕裂般的张力。

跌落的时间|摄影|80cmX60cm X 1|2020

表象上,这种张力是由影像中三组对立的意象构成的——黑白与色彩、隐情与身份、宣泄与暧昧;但更重要的是,(委约又梳理过的)影像与(创建又阐释后的)独白之间的内部冲突酝酿出更为纠缠的撕裂感,使得形象和语言不断争夺着观者的情绪走向,令我们很容易放弃建立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并从中阅读到亨利·米勒式的超现实感。

无人知晓(截屏)|高清无声三通道影像+超市推车|彩色|28秒X B|2020

无人知晓(截屏)|高清无声三通道影像+超市推车|彩色|28秒X C|2020

另外,考虑到社交媒体与互联网对今人的认知与塑造,影片中借调的微博与朋友圈等同质却对立的出口,都令这一超现实的荒诞感显现出某种真实性。由此,一场“与现实、与危险保持神奇而残酷的联系”的“残酷戏剧”(安托南·阿尔托语)在《两生花》中悄然萌生,并披着情欲与伦理的外衣,试图揭露人性与隐情的伤口。

界世的门楚|高清无声单通道录像(截屏)|彩色|52秒|2020

界世的门楚|高清无声单通道录像(展览现场)|彩色|52秒|2020

但董钧显然并不满足于令作品陷入无止尽的内心刻画之中。因此,展厅里的其他作品在复调了主体影像的同时,又通过现成品的粗暴介入暗示性的挪用,以及上帝视角的导引,将观者从窥视欲的共情中抽身开来,转而走向疏离并漠然的视角。

从入口处那句伤感的独白开始,霓虹灯温良而挑逗的质感,同时配以略显逼仄的入口设计,为整个展览铺陈了诡秘的情绪。而在极其容易忽视的入口背部,一句谜语般的独白隐现在一个并不舒适的观看高度中,令它的形式、内容、陈设都显得悬疑而危险。展厅中,荒诞的购物车与平地而起的泳池直白、优雅,又不动声色地扮演了从意象到情境的媒介。其中承载的两组影像,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主体作品的情绪与空间进行了拓展。这些开放、细腻又微妙的叙事策略,使《两生花》在一个有限而完整的空间里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表达。

两个故事|摄影(展览现场)|170cmX110cm|2020

谁也看不见我泳镜里的泪水(展览现场)|高清有声三通道影像装置|2020

但最令我在意的,是整个展厅中陈设最耗时力的那座泳道。在从筑造(Bauen)到存在(bin)的追溯中,这件装置显现出了极具现象学意味的观察空间。虽然在主体影像的最后,董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决绝的毒誓作为这段情欲的结局,但泳道中那个循环往复的身影似乎又暗示了某种永不休止的自我缠斗。当我们凝视那个矫饰在景观中的西西弗斯时,似乎面对的正是通过媒介(社交媒体与互联网)而精心装点,却无比徒劳的自我。在那个瞬间,《两生花》于我而言显然超越了关于性别的对立与情愫,它指向的仅仅是人,永恒而寂寥的人。

当你结束观看,准备从展厅逆径而出时,那句入口背部的谜语将再次亮起,也许那时我们会突然意识到,这句委婉平常的表述,实则是整个故事的文眼,而它正用自己暗含的不安与遮掩,送别各怀心事的我们。

作者

卢川,艺术史研究者、大学教师。

艺术家

董钧,艺术家、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主任,1839摄影奖发起人。他的研究方向涉及影像创作、电影制作、展览策划与艺术教育等领域。他关注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公共议题与在地化个人思考,作品呈现出对丰富而多变世界的人性关怀与探讨,试图去触摸及分享最为敏感和细腻的社会肌理与时代境遇。董钧曾在中国的长征空间举办个展,作品在美国布罗德美术馆、美国Morono Kiang 画廊、韩国ARKO美术馆、台湾诚品画廊、澳门牛房艺术中心、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长征空间、深圳OCAT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南艺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清华大学、法国国际环境电影节、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云之南纪录影展、北京独立影展等机构和影展展出及放映。作为策展人曾在韩国ARKO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馆、西安当代美术馆等机构策划展览与电影节。

原标题:《董钧的“残酷戏剧”:《两生花》中的意象与策略 | 卢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