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揭晓 见证年度文物舆论焦点

2021-01-18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作者:文宣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举办的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结果揭晓(名单附后), 62篇(组)作品脱颖而出,获评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

媒体记者参评踊跃

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工作自2020年12月20日启动,截至2020年12月28日,共收到38家媒体73个媒体平台230余名记者申报的184篇(组)参评作品。

与往年相比,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参评作品中成组系列报道更多,共25组,占比13.6%。其中中国文物报社参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专题系列报道”等系列报道9组,人民日报社参评“解码•文物保护利用”等系列报道2组,新华社参评“马首回归圆明园”等系列报道3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参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系列报道2组,体现出新闻媒体单位对文物系统典型经验、重大事件予以专题报道的重视,集中宣传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亦可看出在疫情不利条件下,文物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开拓,2020年度文物工作成就不俗,吸引媒体深度解读与持续关注。

与往年相比,地方媒体参与文物好新闻推介积极性更高,共16家,占比42.1%。例如遭受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共有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4家媒体申报的5篇参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展现疫情下湖北文博人克服困难、恪尽职守,以优异的文博服务鼓舞人、凝聚人、感召人,令人印象深刻。

推介结果覆盖均衡

经专家评议,62篇(组)作品获评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含特别推介作品3篇;单项推介作品56篇,其中报纸期刊类39篇、广播电视类7篇、网络类5篇、媒体融合类5篇;优秀组织保障推介3篇。推介作品来自28家媒体43个媒体平台,覆盖报、网、台、端、微等多种媒体形式,基本涵盖文物保护、考古发现、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革命文物、博物馆、民间收藏文物、流失文物返还、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机构队伍建设、文物保护法修订等文物工作。推介作品作者分布较为均衡,记者单篇均只有1篇,另有4名记者除单篇外,亦有与他人合作系列报道作品1至2篇。

推介作品反映年度文物舆论趋向

自2016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连年举办文物好新闻推介活动,活动日益成为国家文物局宣传传播品牌,入选作品也逐渐成为年度文物领域大事、要事、喜事的晴雨表,反映出年度文物工作重要成就和文物新闻舆论工作突出特点。

2020年,文物热点事件备受关注,考古、云展览、流失文物返还成为年度新闻热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引领文物工作方向与新闻舆论导向。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开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专栏,编发406篇稿件;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首次采用网络直播形式面向公众,“考古中国”发布4次共16项重大成果,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以较大篇幅并在重要版面予以宣传报道,“考古”题材获选好新闻推介作品最多,共计12篇,占比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文物局统筹疫情防控与文物工作,指导全国文物系统举办2000余项云展览,舆论关注量超50亿人次;刘玉珠局长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云展览”有关提案,人民网、新华网大篇幅采写人物专访,“博物馆”题材获选好新闻推介作品10篇,占比16%。

岁末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马首铜像划拨入藏圆明园,国家文物局高质量内容供给为媒体深度报道提供丰富素材,各媒体平台精彩报道迭出,仅微博阅读量超20亿人次。“流失文物返还”成为此次好新闻申报数量最多的题材,经评议,共有6篇作品获评推介作品,占比10%。

2020年,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受到瞩目,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博工作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20年,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发展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捷报频传,山西、甘肃等地文物部门增编扩容,年中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专业,同时基层文博“后继无人”现象也依然存在,中新社、南方周末等媒体予以深度报道。以敦煌研究院群体为代表的广大文物工作者继续受到推崇,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的“抗疫日记”点燃舆论,光明日报、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连发报道;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以“莫高精神”为标杆,基层文博单位的生动实践、基层文博人的奋斗形象,走向社会大众视野。本次相关题材好新闻推介作品9篇,占比15%。

2020年,文博机构与媒体单位携手开展工作成为常态,文物工作社会影响力、传播力有力攀升。国家文物局与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合作直播“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圆满完成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报道,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联合推出文物“潮”我看,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鉴往知来”系列新媒体作品。一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广东省文物局、武汉市文物局、沈阳市文物局等地方文物部门也与媒体深度合作,推出相关宣传产品,将文物资源优势与媒体生产传播优势有效结合,不断提升文物影响力。本次好新闻评选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中国文物报社获评优秀组织保障推介。

2020年,宣传传播成为文物事业发展增量,强化正面舆论引导日益成为文物工作共识。这一年,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工作充分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在重要会议、政策、成就、通知发布节点,通过发布新闻通稿、媒体专访等形式广为告知、凝聚共识。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革命文物保护等工作也高度重视宣传力量,借助媒介传播优势,有效提升文物正面宣传关注量、到达量、阅读量,借势发力,推动事业发展。上述题材均在好新闻推介作品中有所体现。

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

特别推介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专题系列报道(共20篇)

国家文物局政府门户网站

王征、徐秀丽、文冰、李瑞、中国文物报社遗产编辑中心

《文物赋彩 全面小康》暨文物“潮”我看系列直播节目(共9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陈晓夏、宾芳、董皓、王振波、刘畅、朱一侃、郝建隆、张昕、鲍贺南、崔洪菲、李霞、李晖、康亦鸥、王昆、秦芬

文物系统抗击疫情专题报道(共18篇)

中国文物报

王征、徐秀丽、李瑞、郭晓蓉

单项推介

我国文物保护力度、文物追讨力度持续加大——68件文物组团归来

人民日报

张贺

千余件文物去年“回家”

人民日报

王珏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专版

人民日报

杨雪梅、王瑨

“解码·文物保护利用”系列报道(共3篇)

人民日报

杨暄、智春丽、管璇悦等

北京 守护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人民日报北京分社

施芳

新修文物保护法 补哪些短板?

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晓霞

越来越多国人爱逛博物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年终报道)文物+科技“跨界”携手,文明之光浸润人心

新华社

施雨岑

从吴哥出发,帮世界留住文明印记——中国文物修复“国家队”走出国门修文物

新华社

毛鹏飞

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系列报道(共5篇)

新华社通稿、新华视点微博、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

施雨岑、黄玥、王鹏

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引领中国文博行业发展的“鲜明旗帜”

新华社

冯源、段菁菁

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专题报道(共3篇)

新华社

张玉洁

疫情中的“国宝”守护人

新华社

李贺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组合报道(共4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

张昕、张立雷、汪晓霖

25年跨国追索 68件流失英国文物终回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

田云华、徐进

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五项重要发现 丰富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文化内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丁飞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千余件文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孙鲁晋

环球“云”赏北京中轴之美系列互动直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

《小屏看中国》栏目组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的“抗疫日记”

光明日报

李韵

探秘新疆北庭故城格局 专家判断其为唐代统治西域时期建设完成

光明日报

王瑟

学考古是种什么体验?

经济日报

张雪

博物馆:为明天收藏今天

经济日报

曾诗阳

Preserving the Past(《守护历史:文博考古事业“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日报

王恺昊

丹尼索瓦人DNA告诉你 人类占据青藏高原的时间比想象中早

科技日报

唐婷

特色展览异彩纷呈——各地博物馆陆续恢复开

人民政协报

付裕

结束160年的流离 马首回归圆明园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云舒、管筱璞

国宝深夜脱口秀:博物馆直播也带货

中国青年报

沈杰群

8000年前的浙江人吃了“海鲜大餐”,还做了“垃圾分类”

中国青年报

蒋肖斌

文物纪录片再成爆款吸睛年轻人 撬动文化认同和自信

中国新闻社

应妮

Chinese archeologists to continue joint project in Egypt(《中国考古队将继续在埃及开展联合考古项目》)

环球时报英文版

陈茜

刘玉珠:“云展览”开启“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服务新形态

人民网

黄维、郭冠华、韦衍行

三个“新”!考古工作者热议总书记关切

人民网

刘颖颖、郭冠华、孟丽媛

“文博探秘”栏目系列融媒体报道(共7篇)

光明网

李政葳

创新机制增编让基层文保人员更安心

中国经济网

成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一周年之际访樊锦诗: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邢婷婷、张寒

不负敦煌不负青

中国网

詹海涛、李芳、胡俊峰等

国家文物局谈石峁遗址等“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五千年文明

澎湃新闻

高丹

美丽山城,文物“活”了

中国文化报

薛帅

修复古桥要留住历史风貌

中国旅游报

王洋、周晨、李远峰

我听到了它们的声音

中国气象报

张加常、王静文、谢丽萍等

千古文心写山河一一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印象

中国美术报

赵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共14篇)

中国文物报

王征、徐秀丽、李瑞等

全国文物系统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文物报

王征

持续加大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保护力度:凝聚胜利、希望与和平的力量

中国文物报

徐秀丽

中华文化基因大家谈 | 一位考古学教授的所思所想——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胜前

中国文物报

李瑞

坚持问题导向 加强顶层设计 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市场发展之路——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文物报

游敏、芈韫婧、何薇

内强基础 外聚合力 构建文物安全联合长效机制

中国文物报

何文娟

大运河连起的扬州与通州

北京广播电视台

黄彦、刘聪

最美长城守护人 用匠心传承中华传统

北京电视台

邓耀明

2020年公安机关破获文物犯罪案件750余起,追缴文物14000余件

北京日报

林靖

一曲民族团结的历史壮歌——“和合承德”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启示

河北日报

龚正龙

炮火下织就不屈的民族精神——走进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陕西日报

高山、申东昕

记录与守望——与武汉共呼吸的博物馆

长江日报、长江日报APP、头条号、官方微博(直播)

张宏斌、张疆雁、程敏等

谁来守护你,中国宝藏——基层文博“后继无人”现状调查

南方周末报

刘悠翔、蔡鹤云

百年重回出生地 马首再会故乡人

香港文汇报

江鑫娴

《博物馆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共3篇)

沈阳广播电视台

姜黎学、王姗姗、刘洋

优秀组织保障推介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系列报道

刊播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系列报道

刊播平台:新华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文物保护看基层(基层文博人)主题宣传活动

刊播平台: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经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等

中国文物报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