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种业翻身仗”如何打?农业专家:关键问题在大豆等饲料用粮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为中国经济把脉定调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1年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引人注目。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解决种子问题。该项任务具体提到了“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等。
如何理解种源“卡脖子”?种业翻身仗如何打?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红星新闻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水稻专委会主任彭甦。彭甦以水稻和大豆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大豆基本靠进口
“卡脖子”主要是指饲料用粮
“主粮存在被‘卡脖子’风险的,主要是饲料用粮。”彭甦介绍说,我国的主粮包括口粮和饲料用粮两大类,其中口粮以水稻、小麦为主,主要用来满足居民的粮食需求。饲料用粮以大豆、玉米为主,是畜禽所需植物蛋白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口粮方面,国内可以自给自足;饲料用粮则更多依赖进口。“这里的进口指的是商品大豆。有限的耕地基本用于种植粮食,大豆基本靠进口,大豆进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饲料用粮被‘卡脖子’的情况。”
彭甦解释说,目前从水稻、小麦到玉米大豆,再到蔬菜水果,几乎所有的种子都是一次性的。不像以前的常规品种,当年种完可以留种,第二年可以再继续再种,所以种植者每年都需要购买新的种子。国内也有大豆种子,但在抗病性、产量、出油率等多方面,都与进口种子有不小的差距,导致国内的大豆种植基本都被进口种子垄断了。所以我国东北地区现在基本不再种植大豆,大量依赖进口。有限的耕地大多都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保证口粮。
想要研发出同等或接近进口品质的种子,短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时,国外的种子都申请了专利。所以种源“卡脖子”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好种,根本原因在于种子的研发水平,而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所以,需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水稻的情况和大豆刚好相反。”彭甦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各种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国外相关企业花钱找我们购买部分杂交水稻育种专利使用权。而大豆则相反,到现在因为没有自主研发的品种可以替代,面对涨价缺少议价权,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对方。“要解决‘卡脖子’的难题,现在大豆要走的路,就是之前水稻曾经走过的路。”
“中国化工集团花费四百多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其实买的就是育种等前沿核心技术。”彭甦表示,农业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科技水平已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谁手里有更好的种子,谁就有更多的话语权。目前农业的最尖端的科技,主要体现在育种技术,分子水平的基因育种技术已经很普遍了。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大概需要8到10年时间。所以对于大豆而言,还有一场“持久战”。令人振奋的是,随着国内农业科技的发展,加上水稻成功的先例,大家对于这场种业翻身仗充满了信心。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水稻专委会主任彭甦与袁隆平的合影。
不断追求亩产新高、研发海水稻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在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同时,该任务中还提到了要解决耕地问题,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块18亿亩的“阵地”对于粮食生产意味着什么?彭甦表示,光有好种子,没有土地种也不行。有足够的耕地,才能实现粮食持续稳定供给。所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才是长久之计。在努力追赶先进水平,提高大豆育种水平的同时,国内还有人在不断寻找新的“阵地”,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袁隆平院士。
“在业内人士看来,袁院士不仅仅是农业科学家,更是战略家。”彭甦表示,袁院士及其团队不断尝试突破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和研发海水稻等耐盐碱品种,在外人看来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都可能会变成雪中送炭。其实就收益而言,杂交水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投入收效比都会逐渐降低。对于绝大多数杂交水稻品种来说,亩产800公斤都是一个临界值。就像一条抛物线,在这个临界点之前,收效会随着投入不断提高,但一旦过了这个点,投入继续增加,收效却会逐渐降低。
为什么袁院士等相关人士还在不断追求更高的亩产呢?彭甦解释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每一亩耕地都会显得弥足珍贵。某些情况下,粮食的重要性远不止其经济价值。那个时候考虑的就不是收益了,而是确保有足够的产量,而能达到更高亩产的技术就会变得至关重要。提高耕地亩产,等同于增大了耕地面积。类似地,研发海水稻等耐盐碱品种也是相同的考虑。根据目前的估算,将现有能改造的盐碱地都种上海水稻,稻谷总产量相当于一亿亩耕地的水稻产量。
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水旱轮作粮经复合型模式
成熟日期精确到天,温度阳光都不浪费
努力提高大豆育种水平,实现藏粮于技;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寻找新的“阵地”,实现藏粮于地,除了上游企业以及专家团队的努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样至关重要。“通俗地说,产业化就是要让种地的人能挣到钱,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投身其中,形成良性循环。”彭甦介绍说,他相信“种稻致富”很快能实现。
“用袁院士的话说就是‘曲线致富’。”彭甦介绍说,目前比较成熟的方式包括水旱轮作粮经复合型模式和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其中,水旱轮作粮经复合型模式,就是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田地空档期,种植包括草莓、大蒜、食用菌、川芎等经济作物。采用这种模式,每亩地的经济效益比之前平均多出上万元。每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时间有所区别,为此他们专门对水稻品种进行了改良,使水稻的成熟时间精确到天,基本头天水稻收完,第二天刚好就是适合经济作物播种的时间,温度阳光都不浪费。而这也是基于成熟的育种技术之上。
相对水旱轮作粮经复合型模式,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的稻虾共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根据《2020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达4110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业产值约710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约440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2960亿元。小龙虾产业是由消费主导的渔业融合型产业。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08.96万吨,养殖总面积达1929万亩。按养殖模式分,小龙虾稻田养殖占比最大,产量为177.25万吨,稻田养殖面积1658万亩,分别占小龙虾养殖总产量和总面积的84.82%和85.96%,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产量和总面积的60.46%和47.71%。
“稻渔种养的水稻都有专门的品种。”彭甦表示,上述两种模式都是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通过水稻品种的改良,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其中稻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因为要养鱼虾,农户自然就不会使用农药化肥。同时鱼虾的粪便增加了田地的肥力,使这种模式更加绿色环保。而最令人兴奋的是,这样的改变,让更多的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中国的农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原题为:《“种业翻身仗”如何打?农业专家:关键问题在大豆等饲料用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