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象》:约翰·莫尔绘画奖,以图像追随时代

2021-01-19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

“对话”——约翰·莫尔绘画奖:以图像追随时代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前不久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约翰·莫尔绘画奖诞生于1957年,是一项没有赞助商和政府机构参与的绘画奖,每两年举办一届,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搭建国际性的艺术平台,挖掘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奉献最优质的绘画作品,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认可度。

约翰·莫尔绘画奖不设专业门槛,只要年满16岁就可以参加比赛,参赛作品限定为“可悬挂的架上绘画”。约翰·莫尔绘画奖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独特的匿名评选机制,评委们在完全不知晓参赛者姓名的前提下进行评选,不带任何偏见、立场,以纯粹的艺术眼光对作品作出选择。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地区的比赛,从2010年到2020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每届参赛者数量都以千数递增,得到各地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为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展现艺术成就创造了条件。

约翰·莫尔实是一个利物浦商人,年轻的时候酷爱艺术,但一直没有机会从事艺术行业,1957年,他创立了约翰·莫尔绘画奖,一路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2010年约翰·莫尔绘画奖被引进到了上海,走过了5届10年的历程。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

著名艺术家丁乙曾经参与过2012年约翰·莫尔奖(中国)的评选,也参与过2016年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奖的评选,2020年又担当了约翰·莫尔奖(中国)作品展的策展人,对于这个奖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称其为和英国泰特艺术奖齐名的国际奖项。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理查德·汉密尔顿都曾获得过这个奖。

据介绍,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冠以约翰·莫尔名字的绘画奖,由约翰·莫尔绘画奖理事会统揽英国和中国的比赛。它拥有独特的评选机制,每次中国区的评委都包括3位英国评委和2位中国评委,且每届评委都不会重复。赛事的评选过程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网上评选,评委将从3000多份投稿者中筛选出大约2000份作品,然后中国的评委会去英国,和英国的评委一起进行第二轮评选,最后这些作品还要全部运抵上海,英国的评委来到上海进行现场评选。经过三轮评议,保证了结果的公平公正,挖掘出拥有不同风格、不同艺术追求的作品。

约翰·莫尔绘画奖的推广也非常值得推崇,因为获奖者不仅能在利物浦大学游学三个月,在那里举办群展,还能和英国的约翰·莫尔绘画奖获奖作品,共同进入利物浦国家美术馆共同展览。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其他的地方巡展,提高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曝光度和交流频率。

丁乙认为,约翰·莫尔绘画奖的含金量最主要来自评委的组成系统,评委成员包括美术史学家、资深艺术评论家、美术馆馆长、已经成功的艺术家等,都是非常知名人士。因此投稿者能够获得这样的奖项,对他自身的鼓励和自信的塑造,都是一种突破性的评价。

韩锋《大飞机》2010年一等奖作品

聂正杰《存在》2012年一等奖作品

郑皓中《邱晨》2014年一等奖作品

郎水龙《基本工具》2016年一等奖作品

钟学庆《如履薄冰》2018年一等奖作品

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六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区的评选面临了前所未见的挑战,身处中国、英国、美国的五位评委,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进行评选。大赛共收到3166件征稿作品,其中30岁以下的作者占一半以上,不仅年轻参赛者数量大幅提高,艺术家的地域构成也出现了变化,广西、内蒙古、宁夏、西藏等地的投稿者数量明显增加。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难以判定最终的大奖作品,因此本届比赛的五幅作品均为优秀奖,大奖空缺。经过三轮评审,最终有88件作品入围了“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

90后艺术家“李强强”的作品模拟了人呼吸的感觉,他在画的背面安装了一个可膨胀收缩的气球,当观众用手挤压充气囊时,画面会由于气球的膨胀由中间向外凸起,随后充气囊会自动放气,画面恢复平整状态。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核磁共振的经历,作者试图以用绘画的方式探索身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李强强《人,人,人,不是人!》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作品)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李青”,用建筑元素在油画上营造出了一种一丝不苟的秩序感,包含了作者对于建筑内外有序与反常、自由与困局、静穆与疏离、确定与不确定等关系的思考。

李青《窗口》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作品)

“谭彼得”的油画作品,图像原型源自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照片。1932年,为应对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国开办了第一所空军学校,培养了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画面上描绘的是正在食堂用餐的一部分飞行员。作者非常重视画面的透视感,飞行员们由远至近,从小变大,让参观者仿佛进入了历史,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部分。

谭彼得《8.15》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作品)

来自新疆的王龙伟,以一幅《疼痛的记忆》纪念内心的创伤,他认为身体的疼痛会在医治后被逐渐遗忘,只有内心深处的那一丝创伤永远不会被抹去。

王龙伟《疼痛的记忆》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作品)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杨威,用手工水彩纸制作了眼前的这件作品。它描绘了作者被压缩的情感,表达出在特定的时间中个人无意识的思想碎片,带有强烈的当代气质。

杨威《侵蚀 01》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作品)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分为三大板块,由于此次入围的作品风格迥异,而且都不仅仅代表一种指向,拥有多种交叉的内涵,因此每个板块都以两个词来概括。

第一板块“历史与语言”。顾名思义,此板块的作品题材有些倾向于历史,有些则跟寓言有关,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某种回顾性。其中包含有西方名画的影子,或者有历史人物的影子,它引申为艺术表达的一个媒介,包含了对于历史的思考。

第二板块“景观与幻象”。这两个词的含义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却代表了如今的艺术家看待世界的角度。我们今天的视野跟20年前不同,因为见证了城市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年轻人对于艺术视觉性的表达蕴含了多种可能性,有的带有对未来的幻想,也有的会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新的提炼。

第三板块是抽象和新图像之间的关系。抽象艺术是一个综合门类,当一个艺术家无法绝对确定面向的时候,或者他有很多东西想综合表达的时候,他往往采用抽象的语言,但当你创造一个独特的抽象语言的时候,观众因为它不太对应现实,会感到很陌生,这个陌生会带来语言的新颖性,所以艺术家们会选择抽象语言来表达自身对于新的图像、新的次序、新的表现语言之间的关联。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入围作品“历史与语言”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入围作品“景观与幻想”

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入围作品“抽象与新叙事”

约翰·莫尔绘画奖是针对架上绘画的奖项,因为曾经在很多知名艺术家起步的时候给了他们最初的肯定,因此颇受业内外人士的肯定。在如今当代艺术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加入创作的环境下,约翰·莫尔绘画奖还能够遵从绘画的本体性,并保有每年递增的投稿数量,体现了这个国际性奖项的魅力,更为绘画的存在价值做了最好的注释。

“讲述”——陈云伟·戏单收藏 一张旧纸载沧桑

近日,沪申大讲堂《戏曲与曲艺之异同》在半淞园街道保屯居委会举办,主讲人戏单收藏家陈云伟通过自己多年来看戏和收集戏单的经验,为在场的群众讲述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曲艺和戏曲的发展历史以及两种艺术形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所谓戏单,其实也就是说明书,或者叫宣传册,以前叫戏单,最早也叫堂报。最早在清末的时候有印刷的,也有木刻、石刻的戏单。戏单的演变,其实也是我们国家整个印刷事业的演变过程。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日积月累,陈云伟至今已收藏了两万多份的大小戏单,从清代宣统年间的戏单,到改革开放期间首次来沪演出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节目单,从民间地方戏到大剧院豪华演出,林林总总,无单不有,有的甚至还极为珍贵。

这是一份话剧《茶馆》的戏单,上面签满了当时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的名字,这份戏单非常珍贵,同时也是陈云伟非常喜爱的一份戏单。

陈云伟在儿童时代就经常跟随父亲去各大戏院看戏,京剧、话剧、越剧、沪剧、评弹,无论什么演出,他有戏必看,最开始也就是在每次看完演出之后存着节目单,留个纪念,慢慢地越攒越多。因为居住在西藏路、北京路一带,周围半小时路程内有几十个剧场,包括黄浦电影院、贵州剧场、市府礼堂、大上海电影院、五星剧场、西藏书场、和平电影院、红旗电影院、上海音乐厅、大众剧场、嵩山剧场,朝西还有像上海杂技场、风雷剧场,大光明电影院、长江剧场等,就好像置身于上海的“百老汇”一样。

在陈云伟收藏的戏单中,存世年份最早的是宣统元年的戏单,距今111年,是一份宫廷内昆剧演出的戏单。据说,最早的宫廷演出没有戏单,只有类似折扇一样的戏折,后来才慢慢有了戏单的存在,所以戏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

因为收藏了大量戏单,陈云伟多次受邀参与一些老剧场的修复工作,同时他的戏单收藏还为众多专业剧团的复排、复演、设计海报提供了历史资料。未来,陈云伟非常希望上海能建立一个戏曲博物馆,对上海的剧场发展史做系列的整理和挖掘。

“搜客”

本周文化热搜: 原创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在沪首演

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

本周文化热搜: 上海市第11届书法篆刻大展

书法篆刻大展

本周文化热搜:“与古为徒”中国古代金石书画及古籍名墨特展

”与古为徒“特展

《印象》每周日19点30分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栏目以20至45岁对文化艺术领域感兴趣、或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士为目标受众,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人物、文化现象。

栏目分为“对话”、“讲述”、“搜客”三大板块,分别对应嘉宾访谈、人物专题片、文化艺术短视频三种样态。抽屉式的编排方式赋予节目弹性的制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节奏明快的观赏体验。

《印象》

原标题:《《印象》:约翰·莫尔绘画奖:以图像追随时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