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治愈你不开心的企鹅动画片《Pingu》
原创 Lens WeLens 收录于话题#AI Lab45个
不少人大概都有类似的体验,冬日里好像比其他季节更容易感到疲惫。起床越来越晚、易困、烦躁、容易焦虑、疲倦、提不起精神......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冬季疲劳,季节的变化破坏了我们体内的褪黑素水平,进而影响到睡眠和情绪。
有时候抬头看见灰色暗淡的天空,只想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一动不动地做条咸鱼,放空大脑,简简单单地生活。
如果你也有点低落或无聊,这只名叫 Pingu 的小企鹅或许可以帮你治愈所有不开心。
可能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用过/见过他的表情包。
Pingu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企鹅了,他由黏土捏成,总是欢脱、偶尔沙雕,是1990年上映的瑞士公司制作的《Pingu》(《企鹅家族》)系列黏土动画的主角。《Pingu》每集只有5分钟,角色没有对话,说着叽里呱啦的不属于任何语言的“企鹅语”。
▲《Pingu》经典片头,小企鹅Pingu挑着包裹走在冰面上
Pingu 在上个世界90年代火遍全球,也是一代80、90后的童年记忆。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Pingu 也在社交媒体上以表情包的形式重回“网红”的地位。
在这只企鹅现身的40多个年头里,依旧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乐与感动。
一只顽皮的企鹅
Pingu 和他的家人朋友们住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在长年冬日里过着简单但快乐的生活。
父亲是个忙碌的邮递员,但他总会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他擅长做家务和玩具,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妈妈擅长烤蛋糕,喜欢给孩子们织毛衣,她悉心照顾着孩子,总是给他们温暖的拥抱。
Pingu 是个5岁的企鹅男孩,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虽然有时会感到寂寞,但身为小孩子的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乐趣,即使一个人宅在家里也能自嗨起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太像还没有手机玩时的你我了
)
像很多小朋友那样,Pingu 也不喜欢吃蔬菜,经常要爸爸妈妈的监督才能吃掉被他摆到一边的蔬菜。
他不怎么听话,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总是顽皮,喜欢恶作剧,脑子里装满了各种鬼点子,眼睛滴溜溜一转,就做出大家意想不到的举动,也因此经常闯祸,惹爸爸妈妈生气。
Pingu 喜欢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把自己的嘴变成喇叭,发出奇怪的声音,或是高兴或是悲伤,或者只是单纯地把它当作喇叭使用。
海豹 Robby 是 Pingu 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个都喜欢钓鱼。别看 Robby 看起来憨憨的,他也经常和 Pingu 在一起“闯祸”。但两个朋友互相照应,也携手面对了很多的危机。
▲《Pingu》经典的一集,Pingu与Robby的相遇
Pingu 有着小孩子的天真和无忧无虑,但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像所有人那样,他会因为一些小事感到悲伤、不安,偶尔也会抓狂地拍拍自己的小脑袋。
在妹妹 Pinga 出生后,因为担心失去爸爸妈妈的爱,他伤心地离家出走。在父母的安抚之下,他又被可爱的小妹妹吸引,带着她一起玩,逗她开心地笑,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尽力照顾好她。虽然他总是会搞砸,但还是在努力地做好哥哥。
或许在一些人眼里 Pingu 有些不合时宜,但他虽然调皮捣蛋又有着一颗单纯善良的心。闯祸时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教育,但每当受伤,总能回到家收到父母温暖的怀抱和安慰。
妈妈喜欢亲切地抚摸Pingu的头
《Pingu》里的故事虽然简单但也足够有趣、不失温馨,让冰天雪地看起来也温暖了起来。
用简单的故事
表达清晰的想法
导演 Otmar Gutmann 说,“Pingu 是一个鲜活的拥有真情实感的角色,它的行为模式和我们人类一样。这其中有我的想法,塑造Pingu 的时候,我同时也在回忆自己的青年和童年时代。到目前为止,我和 Pingu 仍有很多相似之处。”
▲ Pingu 和妹妹帮忙做家务
从1990-2006年,《Pingu》一共出了6季节目,156集和1集25分钟特别版,虽然每集的时长不长,但背后倾注的是创作团队的无比热情。
在人人都在追逐使用最新电脑技术的时代,导演 Otmar Gutmann 坚持选择用手工制作的黏土形式,制作出自然、逼真的场景,动画里每个场景都是制作团队精心建构的。
Pingu带妹妹Pinga玩
团队制作出不同的道具,从小件家具、陶器到食物,模型的每个细节都必须是完美的,因为即使是最细微的变化都会在胶片上显露无疑。
看似简单的动画,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是定格动画,一个个镜头被剪辑在一起才形成我们看到的影片。拍摄过程中一次左右腿的踱步需要八个动作完成,也就是要拍八个镜头。而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足位,这都需要对细节的精准把控。
Pingu 40周年展览上,展示的动作拆解模型
导演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
“我创作Pingu的目的是展示我对整个动物世界的基本看法,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他人我们什么都不是。通过这只企鹅,除了让人感同身受外,还可以展现诸如生态、全球变暖、资源匮乏等多种话题。简而言之,一个完整的经济世界可能会带来的人和食物的匮乏。”
“最重要的是用简单的故事表达清晰的想法。”
导演 Otmar Gutmann 与Pingu
导演手稿
摄制组还找来了著名的意大利小丑、配音演员 Carlo Bonomi 为剧集配音,正是他创造了这种虚构的“企鹅语”,他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看着画面配音,从牙牙学语、咕哝语到喇叭声,在前4季中,他一人配了所有的角色。
这成为了动画的一大特点,也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能够理解故事打下了基础。
▲ 感受一下配音的魔力
不幸的是,导演在1993年 Pingu 刚火起来时,在《Pingu》第二季的拍摄现场心脏骤停去世了。此后,这部跨时将近20多年的动画的设置团队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秉承着导演的理念。
Pingu 到底有多火?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Pingu 在世纪交替之际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喜欢 Pingu 和企鹅的热潮。
在当时有多火呢?因为片子没有语言的限制,全球范围内陆陆续续有150多家电视台播出,至少十亿人观看,还在许多国家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形象大使。
Pingu 登上各种杂志封面
不止小朋友,大人也从中获得了快乐。编剧 Silvio Mazzola 称,“孩子们和大人对这位来自南极的黑白相间的角色有着同等程度的热情。”
Pingu 的形象出现在了世界各地。日本和瑞士航空公司在航班上赠送 Pingu 纪念品,还出现了Pingo 主题航班。Pingu 食品也被制作出来,印有 Pingu 标志的巧克力、奶酪......各种玩具周边在市场上热卖。
1993年,Pingu 气球在埃及
载有 Pingu 的船,年份不详
Pingu 与史努比、唐老鸭等一起出现在街头涂鸦上
美国还专门出了一部纪录片《 Pingu ——一个征服世界的卡通人物》(Pingu - A Cartoon Character who conquers the world)。纪录片里主持人扮演的“侦探”试图找出 Pingu 受人们欢迎的原因,最后片子以侦探穿上了 Pingu 玩偶服结束。
这股 Pingu 热潮,在喜爱萌物的日本再登高度。1992年,索尼公司将其引入日本,《Pingu》成为了在 NHK 上播放的儿童节目。根据一份调查,在日本超过90% 的高中生认识 Pingu。
2017年,日本动画工作室 Polygon Pictures 甚至重新启动了 《Pingu》剧集,制作了《Pingu in City》,通过电脑制作让 Pingu 重归。
新剧集里 Pingu 和家人从小村庄搬到了大城市,在那里遇到了许多从事有趣工作的企鹅。
索尼杂志经授权后还发行了,除了原工作人员以外,唯一得到瑞士 Pingu 工作室认可的漫画家 Michelle Nie 画的漫画。
图源:ins:pingu_jp
那些日常故事
就是他的冒险
编剧 Silvio Mazzola 说,Pingu 的故事是讲给“那些希望尝试新生活,愿意拥抱自然的大小朋友们”的。
“他的冒险就是那些日常的故事,他还没有了解太多东西,以至于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个性和行为。”
Pingu 的世界如此简单,他会有烦恼,但又能保持着单纯的快乐。他放肆地哭,也放肆地笑,有难过的时候,又会很快恢复开朗的心情。那些平常日子中,他也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东西。
足够的简单,却也足够吸引人。《Pingu》后来的导演 Steve Cox 说,“这里没有自以为是的教育,只有调皮的角色,大家喜欢这种。”
在《Pingu ——一个征服世界的卡通人物》纪录片里,侦探走遍世界各地,询问人们喜爱 Pingu 的原因,最后总结到,“Pingu 代表着一种大众精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Pingu。”
这或许是大家都爱 Pingu 的原因,每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在长大后慢慢失去的无拘无束与天真。希望大家都能像 Pingu 那样不丧失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在无聊简单的生活中为自己寻得乐趣。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让 Pingu 治愈你的不开心吧。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pingu.fandom.com
http://www.pingu.j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ngu
http://www.geocities.com/EnchantedForest/5681/pinguFAQ.html
ins:pingu_jp
YouTube:Pingu - Official Channel
Pingu - Making of und Interview mit Pingu-Erfinder Otmar Gutmann (1937-1993)
Pingu - A Cartoon Character who conquers the world
图片和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治愈你不开心的企鹅Pingu》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