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季平:在行走中记录城市的变迁

2021-01-16 2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欲知更多季平画作的故事,请点击上方完整视频(15:00)
想要理解上海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角度向来多姿多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街头,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亲身走进人群中,体验生活百态,感悟他们的韵味以及背后的故事。有这样一位都市艺术家季平,创作了一系列的水墨写生,重点聚焦于都市化改造浪潮中,人们在生活、记忆、观念与思想上细微的变化,而他对于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成就,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季平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副主任

 

主持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我知道您以浦东为主题创作了一个作品,能不能跟我们聊聊您眼中的浦东是什么样子的?

季平:我想用一个关联词——触景生情,来展开谈今天的话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时候只能摆渡来浦东,当时觉得浦东和乡下没什么两样,一直到现在,浦东已经是上海的金融、经济、科技中心,我被浦东这样巨大的改变所触动,有感而发,我觉得现在浦东,不仅仅是上海的浦东,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典范。

▲季平作品:《吾心安处是我家》

主持人:当时是怎么想到去创作这样的一个作品?

季平:我经常到浦东来参观、办展,恰逢这两年文联专门组织艺术家、文艺创作者到浦东来进行采风、创作的活动,使得我们有机会走进浦东了解更内在的东西,我们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坐地铁,坐有轨电车,感受到浦东的变化和开发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我是画人物画的,所以在采风的过程中,更关注浦东的白领以及高科技人才。于是想创作一幅反映人才公寓的作品,跑遍了上海各区的人才公寓,发现在浦东张江的人才公寓,更能体现人们朝气蓬勃、奋发上进的风貌,因此我又触景生情了。

▲季平在创作中

主持人:您能说说作品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季平:实际上我第一稿是以人才公寓的楼为主的,当时专家评审觉得不太合适,落脚点最好还是在人身上,正好这是我最拿手的人物画。于是整个作品从外景移到了内景,描绘的是人才公寓大堂进进出出的这些人,上班去的上班去,坐班车的坐班车,整个的画面就是以人为主,主要是反映建设者们的精神面貌,他们在这里迎接一天新的开始。

主持人:听说这次围绕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您又创作了一幅作品,是什么样的画?

季平:这次我受邀画浦东建设者的群英图,巧的是我还是画张江主题的作品,因为张江是一个高科技园区,我想作品还是以科技人才为主。我在中间占画面三分之二的部分,描绘了一群科技人才在一起做实验的画面,我淡化了这些人才的身份,因为没有特定他们是从事医药、还是智能制造或其他,所以在这个高科技园区里,画面中做实验的科技人才代表了整个张江的人才构成。同时我也淡化了背景,不过还是能一眼看出这就是张江,这些就是张江的群英们。

▲季平作品:《张江高科精英们》

主持人:您现在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

季平:回到触景生情这个关联词上,其实艺术家做作品,是用作品来抒发情感的,那抒发的情感从哪里来呢?这需要我们入景,就像浦东相关的创作一样,如果你没有看到浦东的变化,你没有亲身经历浦东的变化,你很容易随声附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样的观点。而当你经历了浦东的发展过程,你一定会感恩开发开放。所以我觉得艺术作品就是触景生情,没有触景就不可能有你的感情,只有当你进入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你才能有感而发 ,才能画出好作品来。

主持人:您对未来的创作有怎样的期许?

季平:美国有位教育家说过一句话,艺术是一个动词,做艺术其实就是深入生活,就是你在当下,你是不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关注周遭的发展,要做好艺术,其实艺术就是在你的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用你的画笔,你用你的文字,都可以成为艺术。在变革的时代中,我把感受和体验用画笔记录下来,这就是创作,这就是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