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黄山矩阵全景摄影的影像探索
原创 冯建国 中国摄影出版社
冬雪的莲花峰、玉屏峰、天都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序言
文 | 冯建国
当我第一次观赏到黄山矩阵全景摄影作品时,便联想起英国著名跨领域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他同样使用Photoshop 软件,将不同角度拍摄的宝丽来照片拼贴成一幅图像,以“摄影拼贴”的方法来制作作品。他最关注的问题是: 如何观看并再现这个多彩的世界。大卫·霍克尼的作品有立体构成的观念,让不同的画面形成错落感,表现影像观看的立体构成。矩阵摄影的拼接原理与它有几分相似。
2014 年,一个摄影小组汇聚在黄山之巅,各路专业人士一起探讨核心问题:面对黄山拍什么?怎么拍?换句话说,就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用摄影镜头表现黄山之美。
迎客松与石,1914 年,黄炎培、吕熙寿摄影
黄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既是中国自然与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1914 年,旅行家兼编辑黄炎培先生携旅行家兼摄影师吕熙寿等一行数人登临黄山考察并拍摄数日,而后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摄影专辑《中国名胜第一种:黄山》,为一百年前的黄山留存了十分珍贵的影像。时隔百年之后的今天,同样有一个对黄山的自然与文化怀有憧憬之心的探索小组登临黄山,思考与探索如何用影像来表现黄山的自然与文化的新的内涵与景观。最终,他们探索出以矩阵全景的方法来拍摄黄山,尝试使用焦段长一些的镜头进行多点、多行、移动拍摄,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大视野的全景画面。
从贡阳山眺望西海九龙峰、丹霞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从狮子峰顶望北海群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组的带头人是一位生活阅历丰富、对摄影艺术充满热情的从管理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的老人。虽然他与黄山相遇相知恨晚,却对黄山的自然与文化充满了崇敬之情,赤子之心。黄山固有著名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但他还总结出了黄山有开阔、雄美、奇幻、本真四个特点。怎么拍才能很好地体现黄山“五绝”和四个特点呢? 他集思广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觉得只有用矩阵全景的拍摄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出黄山开阔、雄美、奇幻、本真这四个特点的精髓。譬如,用广角镜头虽然也能拍出黄山开阔的特点,但和矩阵全景拍摄相比,视觉效果并不一样。相反,如果想表现黄山某个局部,可以用微距镜头来拍摄。但如果既想表现黄山大的场景,又想充分表现独特的细节,用矩阵全景拍摄方法便是最理想的选择。
《早春图》,北宋宫廷画家郭熙绢本设色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为晚年之作,现藏于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早春图》中的主要景物集中在画面的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北宋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曾提出山水绘画透视的“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他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三种对空间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境和章法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使用矩阵全景摄影这种方法与郭熙所说的“三远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试图在一个画面之中,包含从仰视到俯视,从左到右约 180°— 360°的环视视角,就好像将“三远法”的视角浓缩在一幅空间之中,来体现画面的一种大空间感。从摄影的画面表现方式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也只有在数字影像技术硬件和软件高度发展的今天,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种无痕的拼接。
东海景区秋色,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从清凉台望云雨中的北海,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在超过一百多年的黄山摄影历史中,有很多摄影家留下了有关黄山的诸多优秀作品。为了在视觉上充分体现出黄山的大气与开阔, 摄影小组开始尝试局部手动矩阵全景接片。获得成功之后,便尝试更大场景的自动控制矩阵全景接片。在反复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实拍之后,最终得出90 毫米的镜头拍摄的画面比较简洁,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实验结论。
另外,由于使用的相机是专业级的数码后背, CCD传感器尺寸为 53.7 毫米×40.4 毫米,有效像素为 8000万。使用高像素数字后背拍摄几十甚至上百张照片,然后进行后期合成,最大的一张照片接近100GB,这种大文件的后期数据处理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支持。想要真正体现出高清、全景的效果,也许需要做成巨幅画面才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在前期探索中,摄影小组曾经尝试输出一幅3 米×9 米的巨幅作品,其影调细节十分细腻逼真,这种巨幅展示也是近年一些艺术摄影作品展览的一种流行叙事方式。
因为是全景画面,拍摄过程常常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譬如,黄山山势高耸挺拔,光线角度大,山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天与地的反差十分强烈,如何平衡与兼顾二者,常常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寻找解决方案。
从卧云峰望“十八罗汉朝南海”,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观瀑楼秋色,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当今,智能手机都已具备了拍照和拍摄视频的功能,甚至还有全景拍摄、延时拍摄诸多功能。一般的拍照,只能从一个真实的场景中截取一个理想的画面,单幅照片和横向平摇的全景照片是有区别的。矩阵全景拍摄的方法似乎结合了以上两者的优点,既是宽幅全景,又包含了俯视和仰视两种视角。矩阵全景不是单纯的大场景,还包括了更多的细节,这样的结合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影像观感。
今年是5G+8K 应用传播的元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摄影作品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交互式的呈现。譬如,在手机或电脑上可以观看并自由地进行局部放大,被放大的局部就是一个画面场景,也就是我们平时拍摄的一幅画面。一幅全景图就包括了诸多片段式的景观,观众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进行交互式的浏览和观赏。若干年前,故宫博物院就成立了数字博物馆,把绘画等藏品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原先观赏绘画等藏品时只能单向的有距离观看,而数字博物馆可以让观者在触摸屏上自由观看,可以局部放大,看清任何想看的细节。现在应该有不少博物馆都采用这种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交互式的呈现。
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作品集内页,每幅照片右上角附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图像和数据细节。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观看方式的局限性已经被打破,这是一种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使用矩阵全景拍摄也是顺应了这种趋势,让它不仅能印制巨幅照片,同时还能通过多媒体灵活呈现。这部作品集也尝试每幅照片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图像和数据细节。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这种灵活的观看方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摄影作品观赏的新的需求,也充分发挥了数码时代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一位耄耋老人引领一个摄影小组,以“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情怀和气度,集集体之智慧和力量,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不惧各种未知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部黄山矩阵全景摄影作品集,用一种前无古人的崭新的摄影语言展开了一场人与自然、人与黄山的真情对话,可喜可贺,可敬可书。
雪霁的北海群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从天都峰眺望云雾中的莲花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从鳌鱼峰眺望云海中的九龙峰,选自《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
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文来源
作 者:《矩阵摄影 全景黄山》编委会
版 次:2020 年9 月第1 版
ISBN 978-7-5179-0951-4
出 版: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新书 |
跟随格里·巴杰,重新读懂摄影
?
什么,成就了莎莉·曼?
| 征集 |
2020“岭南明珠·生态始兴”全国摄影大展
| 影廊 |
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
| 话题 |
| 影史 |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来稿邮箱:xuhanwen@cpph.com
原标题:《关于黄山矩阵全景摄影的影像探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