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治理短周期重污染及夏季臭氧污染,上海将有哪些改进举措?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2021-01-14 20: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月14日14时30分,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思路。

出席发布会的有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建国、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

生态环保工作如何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下,生态环境如何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与环境政策、宏观政策有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有关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表述,其中提到了“1+2+6”的结构。“1”是国家发展的规划是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2”是指两个主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6”包括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政策要紧密配合。把环保政策纳入到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的范畴,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使生态文明的要求内化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当中。

生态环境部门将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总要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环境政策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紧紧围绕“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这一工作主线,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针对性,着力做好环境容量的“加法”,为经济发展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做好污染排放的“减法”,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绿色发展的“乘法”,释放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倍增效应;做好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除法”,积极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程鹏表示,重点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是绿色赋能发展。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发展导向,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二是改革助推发展。在前两年环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范围,豁免或简化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环评手续,加大对“3+6”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统筹保障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并纳入环评“绿色通道”,服务保障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指导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政策落地实施,牵头研究一体化示范区环评改革支持政策。

三是产业促进发展。管环保还要管发展,管环保还要促行业,通过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推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整合国内外先进低碳环保技术和产业资源,下大力气支持低碳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低碳环保产业能级和经济贡献度,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是服务保障发展。坚持严格执法和柔性宽容、主动服务相结合,继续推行“不见面审批”“非现场监管”,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帮扶指导,在服务中夯实企业责任,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执法方面则要看具体情况,程鹏表示,要看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疏忽,是首次违法还是屡教不改,是法人违法还是企业里个别的自然人违法,是轻微的违法还是严重的违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执法。同时,又要执法又要主动服务上门,告诉企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夯实企业环保的主体责任。

如何改善短周期重污染和臭氧污染?

过去一年,上海的环境质量数据在不断进步,但也发生了数次短周期重污染过程以及夏季的臭氧污染问题,面对这些短板,上海将有哪些改进举措?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空气质量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以前大家出门时可能会看气象条件,比如是否下雨,生活是否方便,但是随着生活质量和要求的提高,市民养成了关注空气质量的习惯,这代表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期望,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空气质量整体状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柏国强表示:第一,从目前历史的轨迹来看,上海的空气质量已经呈现出持续改善而且比较明显改善的趋势。“十三五”期间,PM2.5浓度下降36%,从具体数字来看,2019年PM2.5达到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一趋势得益于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也得益于长三角的联防联控,同时得益于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提升工作。

第二,从现阶段的空气质量状况来看,还没有到“人努力天帮忙”的阶段,稍有松懈时,空气质量可能就会有反复。秋冬季还有污染天气甚至重污染天气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段,臭氧超标时有发生,复合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2020年,上海PM2.5超标17天,臭氧超标27天,重污染天气1天。

究其原因,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二是结构性污染矛盾仍较为突出,以钢铁、化工等重化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虽然大气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四大结构调整方面依旧任重道远;三是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既有本地排放量大的内因,也有区域传输的外因,还有部分时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累积加快扩散不利的因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

下一步,上海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以协同推进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和碳排放达峰为抓手,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提升空气质量。

一是继续降低本地污染排放,以能源、产业、交通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移动源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同时充分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化区域联防联控,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为抓手,深化三省一市合作协作,协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共建绿色长三角,上海应如何发挥好作用?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边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的协作是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明确,长三角的大气和水污染协作机制由上海牵头,办公室设在上海,机制建立以后,长三角区域按照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原则,逐步深入推进区域环境协作工作,效果明显。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十三五”期间下降了31.4%,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果,也说明了长三角总体上正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上海如何发挥作用?

柏国强表示,协作机制成立以来,上海主动服务、积极做好协作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编制印发并分工落实《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各年度重点工作等,并做好跟踪调度评估的相关工作;紧抓跨区域、跨流域重大问题,有序推进各项协作重点任务。推动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柴油货车污染协同治理,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各项低排放控制措施,推进长三角地区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毗领地区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协同治理,加强太浦河水质预警联动等;强化基础支撑。建成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城市大气复合污染重点实验室,组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推动落实区域环境信息共享、环保信用联合奖惩和重要跨界水体联保等工作。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为了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纲要,前不久,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三省一市研究编制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保联治规划》《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也是“十四五”中长三角区域协同推进联防联控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我们将一项项逐步落实,不限于在原来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方面,而是把整个生态环境全方位的协作推到新阶段。 

下一步,上海将会同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协作工作。首先,适应新的形势和战略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协作机制,现在是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按照落实共保规划,将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协作。其次,把共保规划和固废、危险废物联防联治方案作为明确的重点任务,分年度、分阶段组织实施,长三角将继续各扬所长,分工协作。最后,一体化示范区有很多制度创新,计划在进一步深化落地的基础上逐步向长三角区域复制和推广。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