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俞敏洪:让孩子10岁前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2021-01-15 12: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不能出门。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不免手忙脚乱。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提几点建议。

第一,利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充分探讨生命的意义、亲情的意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让孩子更加理解生命的珍贵。家长可能会问:这要怎么探讨呢?其实很简单,可以跟孩子分享有关生命的故事,讲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孩子平时可能忙着做功课,没时间听这些。所以,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天天坐在那儿看电视,也不要玩手机,一定要和孩子坐在一起聊天,充分进行交流沟通,增加亲情。

第二,和孩子一起阅读,最好是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一起来探讨书中的内容。历史、哲学、文学、小说,不管什么书都行。当然,如果找到一些探讨生命的书、有关生老病死的书,一起读、一起探讨,也会别具意义。但如果你们的阅读习惯不同,也可以阅读不同的书,你读你的,孩子读孩子的,可以跟孩子约定三天以后,讲一讲书中的内容,谈一谈各自的体会。如果你只是刷手机,和孩子没有什么交流,那这种家庭氛围会比较糟糕,也意味着你不会利用时间来跟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这一点在疫情期间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陪孩子玩、一起运动,不管孩子大小。在家里待久了,尤其是疫情期间,无聊感、空虚感和压力感也会越来越大。而当疫情进入新常态后,一家人在一起,对家庭建设至关重要。全家人在一起玩就是减压最好的方式。比如说全家一起做网上流行的游戏,一起扮演各种角色,一起唱唱卡拉 OK,这些都很好,是全家释放压力的一个机会,而且还能进行非常好的合作。

第四,给孩子留点独处的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孩子在房间,有些家长每三两分钟就想去看一下,对孩子特别不放心。这不是好现象。不管孩子多大,一定要让孩子有独处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孩子可以跟同学玩,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只要不是整天都在玩就行。孩子独处是一种心理释放。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是父母的天然倾向。但父母一天到晚在孩子面前,孩子心理上的压力比父母要大很多。所以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时间,让他自己在房间里面,不管做什么,聊天、看书、做游戏、上网都可以,这很重要。

可以给孩子选一些网课。疫情期间,网课的学习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上不至于耽误太多,进而让孩子在开学以后能够跟上,这很重要。但是家长们也要记住了,选择网课一定不是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充满了。十几个小时都在上网课,一是对孩子的视力不好,二是会让孩子感觉到很枯燥、很无聊,孩子也没有这么强大的注意力。所以,网课一天选择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包括新东方在内的很多机构都开设有网课,大家有各种选择。

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

父母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有五项。

第一项,我把它叫爱,但不是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用说的,尤其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度的话,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地就把孩子变成我们的宠物,宠得没有限度,甚至不关心孩子的行为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比如说有些家长对孩子,从小就不要求他们干任何活,不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了事情也不要求孩子道歉,在成长过程中不给孩子立规矩……这样的话,表面上你特别爱孩子,但实际上已经变成宠爱、溺爱,这样很容易把孩子给惯坏了。一个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实际上是 3~10 岁。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孩子 3~10 岁时没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个性习惯、良好的遵守各种规矩的习惯,长大再培养就非常难了。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他放纵,等到他长大,一定会对你进行“报复”。所谓的“报复”不是说他要来打你,而是说他会没有出息,行为不端,在生活中没有规矩,也没有任何奋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他对你之前的宠爱的一种“报复”。所以,我们对孩子要爱而不是溺爱。

第二,要让孩子学会规矩和自我控制。我刚才讲过了,对于孩子来说,守规矩、有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怎么培养这两点呢?比如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他干的事情,你千万不能代替他干。我有一个朋友,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求他在玩完玩具以后,必须把它们放归原位,不能扔在地上就走,如果扔在地上就走了,那就不允许孩子吃晚饭了;吃饭的时候,要求孩子必须把饭碗里的饭全部吃完,不允许剩; 吃完饭以后,还要孩子到厨房把自己的碗洗干净……这些表面看上去很小、很简单的规矩,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具备自己安排生活的能力。否则孩子长大了,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这样的孩子你觉得能够成功吗?结果显而易见。

第三,培养孩子对社会和世界的正确看法,不能光让孩子去跟别人比成绩。家长常常犯的一个特别重大的错误,就是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成一片、受同学欢迎,是不是有帮助其他同学的良好习惯,是不是胸怀广阔,这些很多家长都不在意。只在意成绩,只在意孩子在班里的名次、不在意孩子的人品,不在意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这些都是家长常常犯的错误。那什么是对社会、对世界的正确看法呢?这个世界不像一些人心中想的那么坏,当然也有很多地方不一定是光明的,但是整体来说,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首先要学会接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善良,让社会更好地接纳我们;通过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远离是非之地,让自己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要给孩子灌输的一些理念。大家可能经常会在我的一些演讲中听到我对孩子说,你的善良、你的真诚、你的乐于助人,这些能力都是未来很重要的生存之道,不能只看重成绩。但这绝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我们也要适当培养孩子的竞争心理。如果孩子成绩不好的话,对孩子适当地提出一点要求,帮助他把成绩提高,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就不去关心孩子的人品或者在未来社会中的成长了。

第四,要平等地对待孩子,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个平等并不是说父母没有威望。一个家庭中,如果夫妻两个人在孩子那里都没有威望,都宠孩子的话,这个孩子有可能会被宠坏。如果说一个宠,一个有威望,并且能把孩子管住,那还好一点。如果两个人都跟孩子既能亲近,又有威望,我觉得这就是特别好的父母。可能有些家长会问:我既然有威望了,那还能亲近吗?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比如说去玩的时候、去旅游的时候,跟孩子打成一片;晚上散步,跟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但是作为父母,在需要体现威望的时候,比如要求他们遵守一些规矩、要求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也能够非常快地理解我们的意思,并且愿意去做。这二者实际上是不矛盾的。

那我说的平等对待,成为知心朋友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一直以势压人,觉得自己是家长,自己说什么孩子就该做什么,任何事情都不问原因,只要你自己心里觉得不对,或者不舒服,就让他停止,不让他做了,那么孩子就会把你屏蔽掉,不光是在身体上屏蔽掉,还会在心理上、思想上屏蔽掉。那么到最后,你就不可能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到底在做什么,因为他什么都不告诉你。这样,你怎么能够管好孩子呢?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愿意把什么都告诉你。你需要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以平等的姿态来跟孩子交流。有人可能会说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你没有放下父母的架子,他怎么可能跟你交流?而且你要制造适当的场合去交流。比如说我跟我儿子经常一边散步一边聊,这时他会放松警惕,把好多事情告诉我;或者他去上学的时候,有时我开车送他,在车里就跟他不断地聊同学、聊老师、聊朋友、聊有没有恋爱、聊他喜欢什么东西以及内心有什么想法。创造和孩子聊天的机会,孩子会不自觉地告诉你,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第五,把自己的时间留给孩子一部分。我觉得家长能够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社会地位,更不是给他买东西,而是给他时间。这个时间怎么给?首先,一定要留出跟孩子充分接触的时间。比如说不管你多忙,都不能每天晚上 11 点才回家,那时孩子已经睡着了,然后早上 5 点又出门,孩子还没醒。结果就是,孩子一天到晚都见不到你。这样不行。一定要有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哪怕你什么都不说,只要父母在家里,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不一样。当然,给时间要给有质量的时间。有些家长看上去给孩子时间了,也在家里,但只顾自己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让孩子做作业,这是远远不够的,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会想:我天天在家里拼命做作业,你却打游戏、看电视,你都不努力,为什么要我努力?所以,跟孩子在一起最好的方法,一是与孩子进行交流,二是做让孩子看得到的事情,比如说读书,或者夫妻一起做事情。这都是非常好的。我记得大概我儿子 4 岁的时候,我在那儿用电脑工作,他就不学习了。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学习了?他说:你都在玩电脑,我为什么要学习?在他的概念中,电脑是用来打游戏的。后来我就知道了,在他学习的时候,我就拿一本书在他对面看,他就学得非常认真。所以父母要给孩子留出时间,为孩子做出榜样。有了这样的榜样以后,孩子会自觉地努力、上进,也会走向我们内心所期待的成功之路。

成功的七大要素

美国人曾经对成功的要素做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非常科学,调查了几千位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士,涵盖思想界、学术界、企业界、政治界等领域的知名人物,总结他们身上的特征,来判断到底哪些特征更容易让一个人取得成功。当然了,调查的内容也包括这些人的家庭背景、所上的大学等。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家庭背景和所上大学的好坏,与一个人成功与否真的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而真正跟一个人成功与否有联系的,是七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第一,curiosity,即好奇心;第二,grit,即坚毅能力;第三,self control,就是自我控制能力;第四, social intelligence,就是社交能力、社交情商;第五,enthusiasm,即对生命的热情;第六,gratitude,即感恩和感激;第七, optimism,即乐观。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七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好奇心,好奇心是生命前进的基础。我们这些大人也依然没有摆脱好奇心,比如说没去过的地方想去看一看,没登过的山想去登一登,没见过的人想去见一见,这些都是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们让孩子只注意学习成绩,把他对每一门功课的兴趣都给抹杀了,这就是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跟成绩没关系,你要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比如说鼓励孩子对某个领域进行探索,不管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还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或是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都可以让孩子始终保持好奇心,鼓励孩子对不同的人和事进行探索,不要觉得孩子做这些不靠谱,就一棍子打死,那会很麻烦。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昆虫,父母也是大学毕业,还比较有这方面的意识,一直鼓励孩子研究昆虫。从初中到高中,这个孩子写了上千页的昆虫研究笔记,最后把笔记寄到了耶鲁大学,被耶鲁大学录取了。所以你看,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有多么重要。可有的家长就会说:研究昆虫,那么恶心,赶快停下来,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扼杀了。

第二个要素是坚毅能力,就是坚韧不拔,包括应对困难的能力。怎么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呢?其实是在鼓励中培养出来的。中国家长常常喜欢限制、批判孩子,老师也喜欢批判和指责。其实,限制、批判、指责、贬低是伤害一个人的能力的最好的武器。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就是鼓励,而不是去伤害孩子。伤害往往会让人变得更加脆弱,而鼓励往往会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摔倒,如果你总是不断地把他扶起来,那他就很难学会自己爬起来,但你让他自己爬起来,不管失败多少次你都给他鼓掌鼓励他,他就知道失败是可以克服的。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剧,讲了一群小学生上体育课,练习跳鞍马。学生中有一小个子同学,大家都跳过去了,就他一个人跳不过去,老师鼓励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跳过去。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些老师会说,你就别跳了。但是这位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围着他一起给他鼓励,这个孩子在第五次终于跳过去了。跳过去之后,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孩子脸上也露出了非常骄傲的神情。这种在挫折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坚毅能力,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比如说我高考,第一年失败了,第二年失败了,如果说我没有坚毅能力,不考第三年,那我就永远进不了北京大学。新东方做事情也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我坚持做下去了。阿里巴巴是马云开的第五家公司,这也是坚持的结果。所以大家要记住了,培养孩子的坚毅能力,要不断鼓励他发展。比如说孩子考了 40 分,你怎么办?打他一顿是没有用的。但是你鼓励他说下次考 50 分,爸爸就请你吃好吃的,考到 60 分就可以有更大的奖励,他就会感受到你对他的鼓励。而且你提出了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他会愿意去努力。

第三个要素是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为了未来一个更美好的结果,愿意牺牲眼前的快乐,面对眼前一个强大的诱惑能够放弃,以争取未来更大的利益。比如说要高考的学生,肯定不能天天打游戏,因为考大学是一件需要他付出努力的事情。他也知道考上大学以后,会过得比今天更好,能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部分学生会控制自己玩游戏,不去浪费时间。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天天逛来逛去,天天打游戏,不努力学习,这样的学生自然也考不上好大学。美国的研究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些 4岁的孩子每人发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在15 分钟之后,没把棉花糖吃掉的话,他们就可以拿到第二颗棉花糖。结果大部分孩子都把棉花糖吃掉了,剩下那几个没吃的孩子拿到了第二颗棉花糖。后续跟踪调查发现,这些没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都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有比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四个要素是社交情商,就是对社会的接纳度。一个孤僻的人、一个不会欣赏他人的人、一个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的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一个喜欢抱怨社会的人、一个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为什么?因为他可能会被其他人群排斥。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便培养他跟别人相处的能力非常重要。怎么样培养孩子的社交情商呢?从小把孩子扔到人堆里去,但不是扔到成人堆里去,因为成人跟孩子之间是有隔阂的,而是把他扔到孩子堆里去。这不仅仅是指在学校跟同学在一起,也包括跟小区里的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出现攀比竞争心理,有的时候不是那么放得开,怎么办?那就要父母来帮忙,比如把小区里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请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形成一个小团队,一起去沟通、交流、合作,有东西大家一起分,即使打架了也没关系,还可以通过沟通进一步和好。这样就能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社交。美国有一个项目叫作“斯利波尔”,就是让这家的孩子到那家去睡,那家的孩子下个星期到这家来睡。这样孩子一起打打闹闹,会变得很开心,也从小学会了跟人相处。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学一学。

第五个要素是对生命的热情。我在给学生讲课时,就讲到过生命热情的问题。对生命有热情,意味着对未来有期待,就是自己能够欣赏这个世界,对未来有追求,能够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美好的,不管是大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那生命热情是怎么激发出来的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寻找和探索美好的事情,那么就能够激发出生命的热情。一个天天在父母抱怨、批判中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对生命有热情的,还可能会对生命感到烦躁。如果家长能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去看一看,带着孩子去欣赏自然美景, 比如说下雪时,带着孩子观察雪,或者说到雪地里去打打雪仗,就是对大自然的欣赏。我在长江边上长大,小时候天天看着长江上太阳升起来、落下去,大江奔流,打小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壮阔感。我觉得这种壮阔感影响了我对生命的看法。

第六个要素是感恩。我们通常说的感恩是比较狭义的概念,比如说孩子要对父母感恩,我们要对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很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孝顺,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整个社会体系有一种感恩心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一打开开关,电就来了;一打开水龙头,水就来了;卫生体系在大部分情况下做得非常好;街上有各种各样的饭店,在家里一下单饭菜就送到了家门口……这些表面看上去很平常,但实际上我们要感恩。为什么呢?在古代社会,要享受这些服务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说以现在的医疗条件,绝大部分疾病我们都能够战胜,这是要感恩的,这是人类共同合作发展的结果。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份感恩心理,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甚至是不公平待遇,我们依然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好。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而不是对社会的抱怨,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个要素就是乐观了。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我们常听到一个说法,桌上有半瓶水,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瓶水,而悲观的人可能会说这瓶水已经快没了。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的。生命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在走向死亡,像我现在已经50多岁了,后面的日子其实已经不那么多了,尽管现在医学比较发达,就算能活到 100 岁,我也只有 40 多年,何况大部分人都是活不到 100 岁的。我大半瓶子的水都没了。如果我这样悲观地想,那生命就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乐观讲的话,我可以充分利用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天,让自己做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所以,乐观也可以说是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我们应该把这七种能力中的任何一种灌输给孩子,让它变成孩子的习惯,孩子如果能拥有两三个,甚至更多,就更好了。不一定七种都要,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七种能力,但是或多或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都比成绩重要百倍。

情商、智商、逆商

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具备哪几个方面的能力?我觉得要从智商、情商和逆商三个方面来考虑。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这句话的英文是, We need to prepare children not for a life of tests but the test of life,意思是我们为孩子准备好的,不是一辈子的考试,而是对于生命的考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参加各种考试以外,还会有很多考验,一路成长的过程就是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失败和挫折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三方面的训练,一个是情商的训练,一个是智商的训练,一个是逆商的训练。

所谓情商的训练,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人,主要包括三点。首先是被人信任的能力。被人信任并不是通过花言巧语让别人信任你,而是他人对你的人品、人格的信任,这在生活中会给你带来极大的益处。因为别人相信你,就愿意对你敞开心扉,也愿意把自己的资源给你用。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被别人信任,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次是善于分享的能力。好东西要跟人分享,分享可以把饼做得更大。当初,我把徐小平、王强从国外叫回来,跟我一起干新东方时公司的发展已经比较稳定了,如果我继续一个人做,百分之百地拥有新东方岂不是对我更有利?其实不是的。他们回来了,后来虽然分走了不少股份,但把新东方做大了。这个饼越来越大,我们每个人就越来越好。所以善于分享,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对自己更有好处。

最后是乐于助人,就是让孩子愿意帮助别人,进而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没有一个人是百分之百没有自私心理的。但有的人的自私,表现为把眼前的东西全部拿到自己手里,而有的人则是先帮助别人,再得到大家的帮助。二者孰优孰劣,大家一目了然。

我觉得这三点是情商最重要的体现。

对于智商,我在这本书开篇的时候单独讲过,我们提到智商常常讲的是学习成绩。一个人学习成绩好就是智商高,其实不是这样的。智商有天生的成分,有的人天生智商高一点,有的人低一点,但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人的勤奋和思考能将智商充分发挥出来,或者抵消天生的智商不足。智商绝对不仅仅指考试成绩,还包括你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所谓的学习能力,就是通过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实践让自己变得更加灵敏,等等。所谓的研究能力,是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索,在每个学科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除了智商,另外一个对孩子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逆商。什么叫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人一生中一帆风顺的时候真的非常少,我们总能碰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谈恋爱可能会失恋,考试可能会成绩不及格,工作中可能会失业,创业也有可能会失败。面对生活,我们最重要的是能够扛得住,要有这样的信念,任何一次失败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内心中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就不再怕失败、挫折了,考试不及格也不会对他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家长的重大成果。

因此,对孩子的培养,情商、智商、逆商三方面都要有,这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事情。

好父母的三大特征

提到父母的角色,我想把母亲、父亲分开来讲。当然了,这不是绝对的,不是说母亲做的事情,父亲不用做,或者父亲做的事情,母亲不用做。整体而言,我觉得要各有侧重点。

我先讲讲母亲。我觉得一个好母亲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有心平气和的态度。我发现母亲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比较容易急躁,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这种比较急的脾气也会影响孩子的脾气,导致孩子变得比较急躁,遇到事情不沉着,对孩子的个性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一个母亲,遇事应该心平气和,跟孩子讲道理、分析问题,最后再定规矩,而不是脾气暴躁,把孩子骂一顿,出口伤人,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父亲也是一样的。但整体来说,相对于母亲,父亲跟孩子的日常接触还是要少一点,而且父亲对孩子要更加宽厚一点。所以,母亲在这方面尤其要注意。

好母亲的第二个特征是整洁、干净、勤快。一个母亲要有能力把自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内到外给孩子做榜样。但是光这样还不行,母亲还要要求孩子也养成勤快、干净的习惯,要孩子学会整理家里的东西,把东西放得井井有条。如果一个母亲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从来不收拾东西,没有条理的话,孩子也很难有条理,这对孩子的一辈子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好母亲的第三个特征就是拥有阅读、学习的爱好。我觉得从读书的角度来说,妈妈喜欢读书比爸爸喜欢读书还要重要,因为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妈妈是陪伴孩子比较多的人。如果妈妈喜欢读书,并且跟孩子一起阅读,就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妈妈喜欢读书比父亲喜欢读书还重要。当然,如果夫妻两个都喜欢读书就再好不过。我对读书的喜好,也对我的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接下来,我讲好父亲的三个特征。父亲,我觉得更多时候还是帮助孩子认知这个世界,培养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某种个性。所以,我认为好父亲三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个是正直、开明、有担当。一个男人如果在孩子面前做得不像男人,就很麻烦了。

第二个特征是善于探索、钻研。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对于知识的探索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亲来引导的。即使有老师、有榜样的作用,父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能缺失的。我在孩子小时候就陪着他,帮着孩子一起弄 3D 打印机,带着孩子潜水、了解海底世界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父亲在培养孩子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对孩子来说,这种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是了解世界、对接未来、走向世界的重要的窗口。

好父亲的第三个特征是有不屈不挠的追求理想的勇气。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他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对理想的期待和努力,让孩子感觉到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存在。

我觉得这三点对父亲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和气质。我们常常发现,小女孩如果有一个胸襟非常开阔的父亲,那她身上就会带有一些潇洒、大气的精神,而这样的女孩在社会上往往更加容易取得成功;而一个男孩如果只是跟着母亲长大,他身上可能会缺一点阳刚之气,或者内心比较敏感,缺少父亲正常陪伴所形成的男子气魄。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分工和角色是不同的,比如阳刚之气就更多是父亲来培养的。比如,我儿子小时候要从台阶上跳下,妈妈就会拉住,说危险;但我会鼓励他从一块大石头上往下跳,当然是不会出现危险的那种。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区别。

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在一起到底应该做什么?我觉得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第一是要一起制订孩子未来的发展计划,并且要达成大致一致的方向。千万不能两人完全不一致,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父亲说要学体育、打篮球,结果母亲坚决不让打篮球;母亲说要学数学,父亲说不行,一定要学语文。这就不一致了。母亲说这件事不能干,父亲说这件事能干,而且当着孩子争论,这是很可怕的,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干还是不干,会形成进退两难的个性,一旦久了,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所以父母在对孩子的个性、能力、性格进行分析以后,在孩子的成长路径上、该做什么上面要基本达成一致。孩子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哪些行为需要指责,夫妻要达成一致。此外,两人一定要学会跟孩子充分交流,至少有一方是能够让孩子掏心窝子说话的,这个非常重要,否则孩子就会把事情憋在心里。尤其在外面,如果他没有更好的朋友的话,这种心理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也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尽管很多孩子要到了二三十岁以后才能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但是如果现在跟孩子交流能更加流畅的话,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身为父母,除了给孩子定好规矩,鼓励他们对世界进行探索,鼓励他们战胜挫折、不断取得进步,还要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且进行培养,等等。所以,为人父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天赋,培养他的天赋,使其变成他的才能,并根据他的天赋建立他走向未来的梦想。这样的话,他就能够在自己的天赋梦想方面取得成功,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们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生幸福、事业兴旺。所以,希望父母能够不断和孩子进行合作,不光是做孩子的父母,还能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本文整理摘自俞敏洪最新力作《俞敏洪:我的成长观》,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阅读

《俞敏洪:我的成长观》新品信息

俞敏洪 著

“智商+情商+逆商”的人生成长书。俞敏洪心路历程全盘分享,充满长者智慧,能够帮助读者学会正确看待自己、考虑未来,尤其是对于“逆商”的培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吴军、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 倾力推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