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CP27同人国创30人论坛(下):如何让“中国创作”发光

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2021-01-14 20:46
来源:澎湃新闻
异次元 >
字号

在COMICUP圆桌环节,画漫画的、做动画的、写书的……嘉宾们济济一堂、相互碰撞,对当前“中国创作”做了一次大起底,其中不乏尖锐的话题。

沙龙嘉宾交流对中国创作的看法

“中国创作”的矛盾:从效仿国外起家到建立文化内核

说到“中国创作”的特色,受国外影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塔希里亚”世界系列作者吴淼并不否认,奇幻的框架起源于西方,但中国人写的奇幻,骨子里依然是东方的,比如“塔希里亚”的特色便是黑白剪影的视觉语言。在他看来,融合东西方特色在现在已经非常常见,甚至开始出现了文化断代的现象,比如一些修仙文大量融入西方打怪升级的游戏模式,反而跟中国的传统文化距离更远了。

有一段时间,吴淼在学校任教,发现学生在创作时已经很难画出中式的人物,身上的装甲护肩更接近于欧式。吴淼指出,创作还是要从现实出发,找到一个细微的点去观察、去展开,让这个故事变得可信,才是最重要的。

漫画家于彦舒也不避讳地谈到,中国漫画是从学习日本经验起步的。他认为漫画就像一门语言,用的架构相同,但是内容有根本不同。既然我们做的内容跟外国人肯定不一样,那就不需要特别去规避,越刻意越容易搞得不伦不类。

他提及“文化倒灌”这一概念:“小时候我们能接触到的文艺作品,关于生活、文化、风俗等等方面的描述都是空白的,当时对于文化的接收是被倾销的,一提及暑假就是烟花大会,基本上国外作品描述了什么,那就认知成是什么。但是这一代人所接触到的文化浪潮差别已经很大,他们实际见过了国外的东西后,已经不会像过去一穷二白的时候那么惊讶。当我们的民族、国家变得强大之后,本土文化的内容自然会更容易涌现。”甚至这两年,文化交流时还有一种反过来的倾向,就是国外的读者对中国文化变得越来越感兴趣,“文艺创作就应该百花齐放,创作本身就是一个不可以量化强弱的领域。”

幻马群英社《上海故事》宣传海报

幻马群英社创始人韩晓菲举例,同样是写科幻,《三体》跟《星球大战》就完全不一样。幻马群英社正在创作动画《上海故事》,因为幻马群英社的小伙伴都是上海人,住在弄堂里,未来也可能会有《广州故事》《武汉故事》……“我很喜欢广州骑楼的感觉。但我只是一个旅客、一个旁观者,” 韩晓菲如是说,“广州市井文化的点在哪,那应该是由本地人来书写,可以由他们写了我们来制作,这才是本土的原汁原味的故事。”

COMICUP创始人兼总策划冯凝华(香菇)表示,中国人创作出来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带有中国的文化印记,比如在手游《阴阳师》里有鬼使黑、鬼使白两个角色,这其实是中国特有的设定,是中国的游戏制作人记忆的投射。当COMICUP之前选送漫画到日本出版的时候,日本的编辑没看上别的选题,反而对她偶然提起的“高考”很有兴趣,因为两国的升学机制有很大差异。这也让她进一步认识到,传递中国文化不需要强行代入什么大的文化背景,只要把自己的日常与感悟做创作,自然就是在传达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几位嘉宾都强烈地感知到,新冠疫情来临之后,很多和平年代中没有那么明显的价值观,现在都有了鲜明的对比。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势必会激发更多本土的优秀创作。

“中国创作”的出路:新模式摸索进行时,创作离挣钱还有多远

另一个让各位创作者头疼的话题,是怎样才能创作建立起良好的市场机制,让创作者可以正常盈利。

COMICUP创始人兼总策划冯凝华(香菇)

在香菇看来,中国创作最糟糕的时候,不是一开始就与海外优秀作品竞争,而是发产业扶持补贴与一些资本想要加速让国漫崛起的时期。产业泡沫过后满地残骸,前几年的漫画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

韩晓菲表示,现在动画市场也开始出现急切扩大产能的趋势,“漫改还有网文改太常见了,但凡你是一个动画公司,你有二三十个人,就有人给你钱,让你变成一百人去消化内容。这个时候团队核心人员就得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市场有需求,我们可以适当地去服务平台,但一定坚持我们做原创的核心。”

另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现在漫画从业者一下子都没有了去向,大量平台倒闭或缩小营业规模。

于彦舒对此的思考是,漫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形式在发生变化,而且读者并非不愿意给漫画付费,CP里他就遇到很多抢着要买的读者。“不是读者没有购买欲,而是你能卖给他什么样的东西?很多平台其实不太会做买卖。”事实上,互联网本身还是有极大优势的。纸媒时代作者只能靠投稿,还得经过杂志社的层层筛选,作品才能跟读者见面,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是间接的。而互联网让作者跟读者连得更紧,读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作品,付费也更直接。但付费的模式还没完全摸索出来。

“页漫是日本先摸索出来的,其实是一种适应周刊连载的模式。”于彦舒分析道,“日本的漫画大约是从四五十年代从美国传来的舶来品,之前跟好莱坞动画的形式几乎一样,一直到80年代才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到达页漫的黄金时代。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走完了日本页漫走过的全部的路。时代在变,技术在变,接下来我们到哪儿去,什么叫‘中国的漫画’,现在还在路上。”

香菇也坦言,目前网漫还在摸索成熟的工业运营模式,COMICUP除了尝试将优秀作品输送海外获取曝光机会,也在尝试向创作者倾斜,未来将通过自有平台向创作者开放单章付费功能。“我觉得网漫目前的问题是太便宜了,而且作者没有定价权。它的定价模式应该是‘我要看就付钱’,‘不同作品就该付不同的钱’。现在也有打赏式的付费,但这种平台本质是网红平台,赞助的是人而不是内容。”她希望这可以启发一种新的付费模式,就像电影票之于电影一样。

《扳手少年》动画海报

韩晓菲认为,95后和00后对国创和内容付费的意愿会越来越强。以B站国创发布会上《扳手少年》的播出为例,弹幕中许多人都在说“这就是国创”“经费在燃烧”,对于优秀作品他们是完全会欣赏鉴别的。但是作为创作者,商业模式还不在他思考的范围,把故事做好,能有一群人愿意花钱来看,就已经是大赢家。

“为了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大的遗憾,尽量创作你发自内心认为应该带给读者价值的。”于彦舒总结道,“中国人觉得很正常,但在外国人看来是很奇妙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作品。现在很多外国朋友圣诞聚会吃饺子,他说这是中国人的习俗,我们看到会很乐,这好像已经是一种流行文化,到后面大家可能真的能养成同一种习惯。这就是世界大同,当我们的作者越来越多地去讲述这种中国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创作。”

    责任编辑:徐崚怡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