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国的央行为何叫人民银行?

丁骋骋
2021-01-14 14:5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综观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其命名方式通常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以国名加银行命名,如最早成立央行的瑞典、英国,及后来的法、意、日等国,他们的央行分别为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意大利银行和日本银行;

第二种直接叫“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如埃及、菲律宾、智利等;

第三种称为“国家银行”(state bank),如瑞士国家银行、丹麦国家银行等;

第四种是以“储备银行”(reserve bank)命名的,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南非储备银行等。

有趣的是,新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名称很特别。直到今天,全球范围内以“人民银行”命名央行的独此一家。不仅如此,我国流通的货币名称“人民币”,其命名方式也与众不同,因为大部分国家以国名加一个”元”字命名的。这两个名称的来历与解放之前独特的历史背景有关,要追溯其渊源,首先要从我党领导下早期的金融事业说起。

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大革命时期成立的各种农民金融组织就已经展开。土地革命时期,各根据地也陆续建立了许多银行,但是直到中央苏区成立国家银行,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事业。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同时,决定成立国家银行。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正式开业,这是新中国中央银行的源头。

1935年11月,国家银行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原有的“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合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抗战爆发后,因统战需要,国家银行西北分行于1937年10月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根据两党协议,边区银行成立后没有发行货币,只通过光华商店发行元以下的辅币。“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恶化,国民政府不再补助军饷,边区银行于是从1941年2月开始发行边币(后改为商业流通券),形成了“国统区”法币之外的独立货币体系。

除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西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创建了众多敌后根据地,为经济建设和财政周转需要,大多创建银行,而且每个根据地都发行一种甚至几种纸币,也有少数布币和金属硬币。据统计,当时根据地货币先后有145种名称、25种面额,版别则多达636种。

随着抗战结束,根据地范围迅速扩大。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各个解放区渐连成一片,这些地区的经济正在恢复和发展,物资交流日益频繁,商民往来密切。因此,各解放区的货币随着解放区合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连片后,陕甘宁边区银行与晋绥西北农民银行于1947年11月并为“西北农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

解放军攻克石家庄后,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晋察冀边区银行与晋冀鲁豫的冀南银行也合并成“华北银行”。虽然各大解放区的货币关系已经有较大调整,但由于全国没有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仍存在货币种类版别复杂、比价不一等问题,对各地物资交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把各个解放区的货币和金融业务集中统一起来,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任务之一就是筹建全国性的银行。当时,中共华东局工委张鼎丞、邓子恢曾致电华北财办:“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区银行,以适应战争,越快越好。”华北财办主任董必武也在考虑银行的命名问题,曾任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与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南汉宸商量后,建议董必武叫“中国人民银行”。董必武表示同意,1947年10月致电中共中央请示:银行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很快,中共中央就给予肯定回复,这样,统一的银行名称就这样定下来。

前已述及,中央银行名称一般分四类,但如果按第一种(以国名加银行命名)和第二种方式(直接叫“中央银行”),显然都不合适,因为已经有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而且这两家银行发行的货币还在流通中(直到今天,大陆还有中国银行,台湾还存在“中央银行”)。

按第三种方式(称为“国家银行”),土地革命时期曾经用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虽然也可以,但新中国当时还没成立,正式国名还未确定,所以按这一方式也无法命名。

第四种情况(以“储备银行”命名),就更有问题了。抗战时期,日军侵占华北后,扶植汉奸王克敏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2月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并发行“联银券”。汪精卫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后,也在1941年1月成立了“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这两个银行名称相似,都是在日伪政府下成立的,声名狼藉,国人避之唯恐不及。

也就是说,央行的四种主要命名方式,在当时情况下都已经有过了,作为新中国的央行名称都不适用,只能改用他名。而真要取另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恐怕没有比“中国人民银行”合适的了。

筹备处的负责人认为,创建新的国家银行,不仅要考虑到目前解放区货币统一,还要和将来新中国的银行名称联系起来,这样华东局建议的“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未必最佳。

由于解放区各部队在1946年分别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统一为“人民解放军”,而1948年10月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后又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筹备处负责人联想到今天人民解放军就是将来新中国的军队番号;今天解放区的人民政府,就是将来新中国的政府名称;那么今天创建的中央银行,也将成为新中国央行的行名。这样,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这一名称,不仅与“人民解放军”“人民政府”等国家机器的名称统一,另一方面也说明是“人民”的银行,不失将来作为新中国中央银行的格局。

最早提出“中国人民银行”这一名称的何松亭,在人行历史上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值得说道说道。

何松亭  资料图

1901年出生的何松亭是辽宁昌图人。起初只有小学文凭的他,由于勤奋好学,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功底。由于家贫,小学毕业后的他便于1918年来到辽源裕盛祥银号做学徒,1924年以后在天津边业银行工作,在此期间接触共产党并加入组织。

1928年底,张学良办的“东北官银号”要选送留学生去英美学习银行业务,何松亭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考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费留学生,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何松亭就这样在1929年来到伦敦,1933年学业修完准备回国时,受组织安排前往苏联考察。1934年夏何松亭回国,为寻找党组织,先后在“满洲中央银行”奉天支行及总行供职,因未找到党组织,于同年到天津边业银行任职,先后任科长和副经理。

1935年,中共北方局联络局负责人南汉宸终于找到了何松亭,当时南汉宸的公开身份是陕西省政府秘书长,而陕西省主席就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前,何松亭在南汉宸领导下,为推动马占山、张学良等著名将领反对内战、团结抗日,做出了不朽贡献。因身份暴露,1941年底何松亭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分配在中共北方局社会部工作。由于之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何松亭被组织任命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党委书记兼副经理。为发展边区经济、支援抗日战争,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何松亭被调到西柏坡筹建华北财经办事处,而华北财办的副主任恰好是其老上司南汉宸,他就是后来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

其实,新中国央行不是第一家以“人民银行”命名的央行。第一家是谁呢——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主张银行国有化政策,1918年初便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银行”,苏联正式成立以后,人民银行才于1923年7月改名“国家银行”。何松亭之所以最先提出“中国人民银行”这一建议,很可能受了苏联影响。前已述及,何早年不仅留学英国专门学习银行业务,而且于1933年考察过苏联,对于当时苏联的金融机构是了解的。不仅如此,当时中共高层不少都有苏联留学、生活的经历,对这段历史也是熟悉的,因此统一的新银行使用“人民银行”这一名称,他们也能够接受。

“中国人民银行”名称既定,华北财经办加速了准备步伐。终于在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和北海银行合并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币,简称人民币。新中国宣布成立后,人民银行正式成为国家银行,而人民币也从此成为我国流通的货币名称(英文为RENMINBI),但三字符为CNY,即China Yuan的简写。这个名称也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丁骋骋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