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将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21-01-12 18: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月12日14时30分,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有关情况。

上海将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

《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在回答“村庄规划和用地政策方面,特别是先行片区的支持政策上,有哪些新的举措和办法”时表示,在规划方面,结合乡村管理实际,落实2035总规要求,构建了“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含村庄布局规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了村庄布局规划和应编84个镇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实现了规划全覆盖,可以有效指导全市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进行各类建设活动。

为了支撑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在农业先行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规资局会同市农委研究建立了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多规合一,重点做好前期项目策划、土地使用等关键问题统筹研究。涉及规划调整的可同步开展前期研究,并将协调一致后的规划成果同步纳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将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实施的法定依据,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设施农业项目和各类生态修复项目落地实施发挥好基础性作用。

用地方面:通过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业先行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需求。鼓励盘活乡村闲置用地、闲置用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将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向先行区倾斜。近几年,不断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乡村振兴项目落地,优先保障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市政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用地指标。

按照上海现行管理要求,乡村振兴项目需使用减量化产生的用地指标。经统计,2019年全市乡村振兴项目使用用地指标93.33公顷,占减量化指标使用总量的6.6%;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项目使用用地指标146.04公顷,占全市减量化指标使用总量的15.9%。下一步,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局将积极保障有关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将减量化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并向农业先行片区倾斜。

保障先行片区设施农业用地需求。设施农业用地,是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符合“农地农用”等管理要求的,按照农用地管理,无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近年来,上海规划资源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保障都市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坚持农地农用,坚决遏制非农化现象,用足用好农业设施,更好地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菜园、智慧猪场等AI场景安全可溯源

在谈及上海农业数字化转型时,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表示,数字农业是国家发展“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上海围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这条主线,按照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的要求,本着为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服务这一宗旨,全力打造“一网、一图、一库工程”。就是将农业农村的所有生产、管理、服务等信息汇聚到一个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构建农业农村一张地理信息GIS地图,一目了然的掌握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应用“一库”、“一图”,用数据将业务串联起来,构建农业农村一张综合管理信息网,最终实现“一库汇所有、一图观三农、一网管全程”。

打造数字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保证城市供应、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按照这样的目标打造数字农业。打造数字农业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为更科学的管理决策服务,二是为更精确的指导生产服务,三是以更高的标准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农副产品。

为决策管理服务,为生产者服务。上海人对绿叶菜的需求比较恒定,几乎天天买绿叶菜。如果没有数字化平台,很容易产量多的时候价格下跌,损耗很大,少的时候价格又上去。有了数字化平台,不需要政府指导播种多少,相关部门只需发布每天产出量对应的生产面积是多少,菜农自己可以决定哪一天播种。这样不仅可以平稳市场价格、保障菜农收益,还可保障市民享受到价格稳定的蔬菜。

而且,通过数字农业的打造,还能让市民很容易就可以追溯到这个菜是哪儿来的,谁种的,什么时候种的,生产过程是什么。

2019年,上海对全市农用地现状进行了一次大摸底,按照最小单位将全市农用地进行了划分和统一编码,每块地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基本摸清了农业生产现状用地这个底数,解决了这块地到底是谁在种的问题。

2020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市9个涉农区在粮食、蔬菜、瓜果、水产领域全面应用生产作业信息系统,有近6000家经营主体入网直报,覆盖面积超70%,基本解决种的是什么的问题,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让市民吃到放心菜打下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近期,围绕“绿色田园”建设,为让好人不吃亏、让市民有口福、让管理更轻松、更精准,正抓紧建设多套信息系统。如围绕畜牧产业,构建一套集生产、防疫、检疫、屠宰等为一体的畜牧全产业管理系统,让畜牧生产更安全,让市民买到又好又安全的畜产品。

为保护长江生态资源,打击非法捕捞,应用北斗、AIS、视频、雷达、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构建长江口禁渔智慧监管系统,为子孙后代谋福。在农机管理上,在农机装备上应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农机实时调度、作业实时跟踪、数据实时统计,通过自动采集技术逐步替代人为填报,让数据更准确、更可靠。比如北斗系统市场化商业应用推广以后,可以打造无人农场,通过学习以后,给它一个指令,拖拉机自己从机库开到田里,油没了它自己回来了。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果园、智慧菜园、智慧稻田、智慧蟹场、智慧猪场等数字农业试点示范,逐步搭建病虫害诊断、水肥药投入、无人驾驶、冷链物流、加工仓储、安全溯源以及体验销售等数字农业领域的AI场景应用,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