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幂及格,剧虚高了

2021-01-13 21: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杨幂因为演技上热搜不稀奇。

杨幂因为演技好上热搜,多久没见了?

夸微表情,夸眼神,甚至连最大短板——台词,也被各种吹爆。

究竟是演了个啥?

哦。

人工智能。

曾经诸如“杨幂演戏像个AI”“没有感情的念台词机器”这样的批评,反而还成了优势。

当然最重要的,杨幂足够美。

这次她大概真的选对了——

听见她说:完美女孩

播了近两个月的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终于收官。

单元剧,每集一名女演员,以独白形式完成一个故事。

最后一集,赵薇选择流量炸弹杨幂压轴。

Sir一直在等这部剧收官。

因为它的外表,正如最后一集标题:“完美女孩”。

题材到形式,再到阵容,都是顺应当下舆论绝对正确和自带好感的节目。

赵薇发起并担任导演之一,演员众多实力派,郝蕾、咏梅、奚美娟……唯一“流量担当”杨幂,也是最强流量。

题材关于女性主义,性别平等,以及现实反思。

形式更是装逼高冷,独白剧。

收官评分8.4,这在今年国产剧中是个难得的成绩。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瑕疵吧。

嗯,Sir这时候又要说些你们不爱听的话了。

就从完美女孩,杨幂开始。

01

对于演员来说,演好独白剧很难。

因为大部分时候,只能凭借自己的表演和台词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

一不小心,或者昏昏欲睡,或者尬出天际。

对于杨幂来说,无疑像是让初中生强读大学课本。

结果,居然出乎大家意料地还不错。

Sir也认为,杨幂这次表现很好地做到了“不出错”。

当然最大的因素是角色贴合——一个拥有完美比例的女AI。

“我的诞生,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爱与和平。我是完美女孩2020。”

公元2035年,人工智能小爱,正微笑着介绍自己。

Novo30080型号机器人,是人类对于“美貌”的最终想象。

五官,由大家票选决定,必须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审美。

三围,根据客户专属需求定制。

高矮胖瘦,ABCDEF,都可以选择。

会烧菜,做家务,可提供购买各种功能的数据包服务人类。

虽然,她的算法完全可以支持整个证券公司的交易。

但大家只需要让她做家务。

小爱担任过多种服务型工作,服务过各种各样的客户。

她永远甜美地微笑,任劳任怨。

杨幂与小爱的贴合不仅在于一个“美”字。

更在于,她的美,足以喧宾夺主。

这个作为演员时的“缺陷”,如今成了角色的特点,赵薇的剧本几乎量身定做。

表演没有大问题,就看故事。

纵观全八集,《完美女孩》无疑在情节上最有故事性和看点。

科幻+悬疑。

且,这是整部剧中,尺度最大的一集。

剧情核心是两次“致死”事故。

第一次,小爱因担任养老院护工时出了意外,瞬间沦为次品。

她说,那一天很奇怪。

养老院情况危重的老爷爷,把她叫到了床前。

不是和往常一样,需要端屎端尿。

而是定定地看着她,心跳加快,眼神之中,还有某种奇妙信息。

小爱无法读取出那是种什么样的情绪。

但作为人类你一定明白。

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突然握住了老人的手。

还弯下身来亲吻了他。

这一系列举动,让病危的老人火速归西。

她触犯了机器人铁的定律:造成人类的死亡。

可是作为一个服务型AI,怎么会主动做出这些亲密的举动呢?

公司调查才发现,原来,小爱被养老院里为她升级数据的一个男员工,偷偷放入了亲密数据包。

而且,是每个夜晚。

只不过那天,男员工睡晚了,忘记把数据包换回来,造成了意外。

不是她的错误,却让她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成为特别产品。

什么是特别产品?

说白了,私人玩偶。

以高价让私人买断使用权,可以进行“特别使用”。

这种特别使用,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我准备服务他

可他看着我

脸色冷漠

他拿出了绳子和鞭子

被虐待到支离破碎,被返厂修复,抹去一切伤痕,又送回客户手上。

她说:

我的系统认知中,没有情感,没有羞耻,我对鞭子没有感觉。

我,是完美受害人。

一直为她维修的女工程师还打趣,想为她装上一个格斗数据包。

可是,玩笑归玩笑。

“为了爱与和平”的AI,格斗这项技能,是违规无效的。

“我的诞生,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爱与和平。我是完美女孩2020。”

这句话,小爱说了八次。

前七次,都是笃定的。

直到最后一次——

她在这句话中,加了两个字,“记得”。

不再称自己为“完美女孩”,而是自己的名字,“小爱”。

从结局来看,小爱似乎得到了重生,开始了情感上的觉醒。

可细思极恐的一句台词出现了。

那个曾经夜夜为她装上亲密数据包的养老院男孩,似乎为她开启了全新人生。

可他的话语。

依然没打算把小爱,从“完美骗局”中救出来。

他轻轻地对我说

小爱

你是完美的

《完美女孩》实际是一部恐怖片。

它描述的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它指向的也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所有被舆论规训而失去自我,只能在他人布下的完美骗局中无限循环的人。

这,才是《完美女孩》的尺度底线。

尽管它被聪明的赵薇包裹得如此含蓄。

Sir也认为,它是短片合集中质量最高的一集。

02

那么,是其他的短片拍得不好吗?

不全是。

《听见她说》共八集,涵盖不同的女性困境,有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家庭暴力、全职太太、重男轻女等。

水平,也有高有低。

比起BBC原版《她说:女性人生瞬间》,《听见她说》无论是选题上的尖锐性,还是表达上的深度,都远远不及。

《她说》第一集,矛头对准著名的好莱坞韦恩斯坦性侵事件。

此外,1961年妇女解放运动的前夕,一名体面端庄的女秘书,诉说着另一名女性让她高潮的经历。

女性高潮,真的如整个社会宣传暗示的那样,是一件非常肮脏羞耻的事吗?

还有为妇女争取投票权的老人。

在婚内强奸仍被认为合法的九十年代,控诉被丈夫强奸的主妇。

以及用力控诉宵禁制度的少女。

作为一部纪念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百年的作品,《她说》用平凡个体的人生瞬间,连接真实的历史节点,也让它成为一部丰富的女性抗争史。

比起BBC原版,《听见她说》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办法触碰。

赵薇接受采访时说:

他们从60个故事里,选出了8个比较容易通过和操作的。

那些没拍出来的故事中,有一个让赵薇印象特别深刻,真人真事,一个因为贫困,在海关偷运孕妇血被抓的小女孩。

拍不了。

更不要说那些女性话题绕不过的,性。

简直如履薄冰。

奚美娟老师的《云重传》中,描绘性经历的一段独白,明显多处进行过后期处理。

《完美女孩》里关于“胸围”的表述,也在后期重新配成了“高矮胖瘦”。

口型:CDEF

字幕:高矮胖瘦

不难发现,最终呈现的故事,都太安全,也太老生常谈了。

像是大龄单身,还有原生家庭等等。

《听见她说》与原版区别就在于——

后者,试图在顺应“正确”的时代中,还原女性个体的血肉;

前者,则是以个体的名义整合着时代的口号,逃避正面冲撞。

03

当然,《听见她说》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贡献了不少精彩瞬间。

比如开播就被热议的第一集,同样赵薇执导,齐溪主演的《魔镜》。

那一段直视镜头的卸妆表演。

不仅勇气让人佩服,台词和表演节奏,完美得让人心酸。

且在细节上,也非常周到。

看女生房间的布景,完全没有一个角落被浪费:

保健品区,化妆品区,首饰区,搭配指南区……

这不就是每个都市精致女孩的房间吗?

可如此用心的制作,如此高水准的阵容。

最后得出什么?

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耳朵都听出茧的鸡汤:

“自信的女孩才最漂亮”。

郝蕾主演的那集《她和她的房间》。

讲述一个常年遭受家暴的女人。

作为一个多年家暴受害者,她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对面的一直戴着墨镜的朋友,和她有着同样的命运。

“你说你眼角的伤是你自己撞的,你骗了谁你也骗不了我。”

丈夫生病去世,她却在葬礼上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忘了朋友当时说了什么那么好笑,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

咏梅主演的《重塑》。

是一个遭到丈夫抛弃的中年家庭主妇的独白。

小时候,她是个很“野”的女孩,喜欢奔跑,喜欢爬树。

严厉的父亲对她说:

那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

你会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

温柔的母亲对她说:

你长大了不能再那么野了

你要懂事

接着,是母女间一段令人心情复杂的对话。

女儿:可是妈妈,你那么懂事,为什么你夜夜还会在洗手间里哭?

妈妈:你要通情达理,你必须通情达理。

女儿:我是你的乖女儿,我是丈夫的好妻子,我是孩子们的好妈妈。可是妈妈,现在我和你一样,只能躲在卫生间里,打开淋浴喷头,水声哗啦啦地响。

……

这些对话与细节,无疑临摹了许多平凡女生的真实经历,刺痛了许多藏在内心的委屈。

然后呢?

依然是无尽的鸡汤、口号。

在Sir看,《听见她说》像是一位女性问题中优秀的“和事佬”。

她不仅能像失恋来安慰你的闺蜜一样,帮你臭骂“渣男”。

还能像感情治疗师般,精准地找到你最耿耿于怀的伤痛腹地,适时地提供一句充满共情的安抚:

“我也一样”。

它很有效,却也很短暂。

原版《她说》中,Sir印象最深的一幕。

一个女演员,诉说着自己面对制片人的潜规则时。

像是被催眠了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说着“yes”。

“这样可以吗?”

“Yes.”

显然,镜头里这个女生一点不“完美”。

甚至你都想反问——

怎么那么蠢?怎么不反抗?

可这不完美,不坚韧的瞬间背后是什么。

——那个密不透风的,庞大而牢固的社会无意识,强加于女性而形成的自我扭曲。

所以。

Sir希望,《听见她说》不仅是我们一次“蹭热点”的昙花一现。

它的勇气,它对女性视角的多元展现。

原标题:《杨幂及格,剧虚高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