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华发布 | 建区30周年巡礼(五)——成华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

成华发布
2021-01-11 17: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2020年,

成都市成华区建区30周年。

这是披荆斩棘的30年,

诠释着成华人民团结拼搏、执着追求的信念;

这是波澜壮阔的30年,

见证着成华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的决心;

这是岁月如歌的30年,

吟诵着成华大地蒸蒸日上、繁花似锦的乐章……

华仔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与梳理

成华30年的巨变,

描绘与展望

成华这座时尚、发展、宜居城区的宏伟蓝图。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成华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

自建区以来,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成华工业先后经历“东调”“北改”“中优”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通过“聚集—扩散—再聚集”,实现了“传统制造业、都市工业、总部经济—新经济”三次转型发展。

传统制造业

聚集阶段(1990—2000)

作为成都工业文明的诞生地,曾经的东郊可以说承载了兴盛工业时代的城市记忆,它代表着曾经的工业集群,是历史留下的一本书卷,更是老成都人剪不断的情怀。

建区初期,成华区依靠“三线建设”积累的工业基础,依托东郊为中心的工业建设热潮,拥有红光厂、机车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全区工业占据成都市半壁江山,也是东郊工业最后的辉煌。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心城区发展建设扩大,受制于厂房老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经营艰难等现状,以及过度集中的工业企业使东郊片区热岛效应明显,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

都市工业

扩散阶段(2001年~2007年)

2001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以后,成都市启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华启动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明确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及现代城市工业产业群,实现“老工业基地”向都市工业的转型。

作为“东调”主战场,成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退二进三”的产业布局要求,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大规模外迁。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按产业规划导向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腾出空间引进SM广场、伊藤洋华堂等商业项目,并结合沙河整治,改善了东郊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风貌。

总部经济—新经济

再聚集阶段(2008年至今)

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大力实施“三个集中”和打造产业高地的要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将产业定位调整为发展总部经济,并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总部经济试验区,由都市工业逐步向总部基地、总部经济城转型发展。

2017年,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重塑经济地理,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十字方针”。成华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二强三”工作总基调,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成为全市第一个以新经济命名的功能区,进一步聚焦以智能终端为主体的数字通信产业集群、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以云研发设计云制造为突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3+3”现代都市工业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向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的都市工业转型发展。

30年来,成华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工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已从最低点15.1%提升到28.1%。特别是2017年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十字方针”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83亿元增长到约800亿元。

初步形成了以卡诺普、成焊宝玛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以航天通信、赛英科技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以四川国莎、桃李食品等为代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以金域检验、三方电气、检验检测科技园等为代表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30年来,

成华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华丽转身,

接下来成华还将有哪些举措助推产业发展呢?

坚持集约高效,全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新经济服务中心效果图

成华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单个项目“供土地”向集中发展“供平台”转变,由过去的建设单层生产厂房向建设现代化都市工业楼宇转变。同时,依托中心城区在人才储备、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交通物流等方面的优势,用好全区60余座楼宇载体,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研发设计类、技术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全域发展、立体空间、亩产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高端集聚,推动主导产业抱团成链

产业集聚

成华将充分利用产业比较优势,依托西南油气田、川庆钻探、宝石机械等能源总部和配套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发挥成焊宝玛、卡诺普、焊研科技等企业在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优势,拓展在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钢结构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并向机器人成套设备研发及制造环节延伸;

依托航天通信、赛英科技、亚光电子等企业在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领域的应用基础,推动电子信息在军民融合、5G智能终端制造领域高位快进;

利用十一科技、欧锐德等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运用中的实践推广,促进产业间资源共享、配置优化、协同发展;

同时,集中资源招引高能级企业,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数字通信等都市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双轮驱动,加快产业创新双向融合

成华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力推动理工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提升发展,依托中国焊接协会等优质资源,积极搭建“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平台,加强企业在科技交流、技术创新方面的协同发展。

同时,高标准打造科创空间,全力支持升华电源、赛英科技等企业积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帮助成焊宝玛、卡诺普、赛英科技等优质企业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提高产业显示度。

坚持服务优先,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成华还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服务,用好用活各类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在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促建上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争取各级产业扶持资金。

同时,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精准举办都市工业企业“投融资对接会”专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科创贷”“壮大贷”等科技金融的作用,为都市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此外,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以“周周菁蓉汇”双创品牌为抓手,促进市场信息加速流动;变“给优惠”为“给机会”,利用“双千发布会”定期发布“城市机会清单”,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下、长得大,形成强大的磁吸效应,持续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曾以工业闻名的成华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

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处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景象,

而成华创新驱动的脚步从未停止……

值班主任/刘蓄瑞

编审/张媛

原标题:《成华发布 | 建区30周年巡礼(五)——成华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