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22日全国公映

2021-01-07 20: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月22日

抗疫题材纪录电影

《武汉日夜》

将亮相大银幕

再现“英雄之城”武汉

在战“疫”期间经历的日日夜夜

据介绍,影片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真实背景创作,以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一线干部、社区居民等人物日常生活状态为故事线,记录下特殊时期普通人的点滴生活,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团结抗疫的坚韧和勇气。

“我们想用光影真诚记录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在这些珍贵的素材里,浓缩了紧张的抢救、焦急的等待,也饱含着不舍的告别和充满希望的新生,希望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细节,能成为影片打开观众心门的钥匙。”

该剧导演曹金玲表示,影片全部取材于疫情期间发生在武汉的真实事件,为了完整呈现影像背后的感人故事,幕后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对海量素材进行了细致挑选和艺术创作,以此来致敬平凡英雄。

《武汉日夜》剧照。

导演曹金玲:

千余小时真实素材比电影技巧更有力量

《武汉日夜》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人物、画面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打动我的,相信也能让观众真切体会到这种真实的力量。

1月6日,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发布预告片,并开启全面预售。《武汉日夜》导演曹金玲说,她相信真实的力量。《武汉日夜》由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精炼而来,是30多个摄像师共同完成的,他们来自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电视台、《长江日报》等武汉媒体的摄影记者、摄影师。

《武汉日夜》剧照。

曹金玲导演的上一部作品、环保题材的《莫尔道嘎》,入围第4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临危受命”的她之所以扛起《武汉日夜》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大旗,是因为她相信真实的力量比高超的电影技巧更容易留在观众心间。

曹金玲说,她接触到这个纪录片项目时已是4月底,拍摄工作基本完成,素材量非常大,多位摄影师从去年1月23日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开始拍摄,涉及抗击疫情的方方面面,有些画面让她深受触动,她决心尽全力把这个纪录电影做好。

《武汉日夜》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真实背景,展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社区居民等人物众生相, 借助真实视角探寻普通人的不平凡,平实记录平凡英雄的伟大之处。影片内容全部为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拍摄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力求记录疫情下,抗疫医护和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存和生活状况。

《武汉日夜》剧照。

该片记录下的武汉故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暂时关闭离汉通道之后的70多天,第二个节点则是2020年10月份的回访。

曹金玲说,《武汉日夜》主题曲的前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歌词令人印象深刻——“你把我当成宝,默默地陪我熬,你有多好,你都不知道”。“陪我熬”这3个字所指向的,正是抗疫英雄们在武汉那日日夜夜的坚守。

片名《武汉日夜》中的“日夜”,不同以往。“日夜更迭,生生不息,是这两个字的原意。”曹金玲说,“但在特殊的时期里,它意味着24小时的运转,而‘陪我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前两个字——‘陪我’。”在片中的无数片段中,我们都能看到武汉日夜里,彼此之间的关照与依恋。

《武汉日夜》剧照。

曹金玲说,最初的思路和出品方是有共识的,就是立足于普通百姓面对疫情的点滴。后来看过素材,决定将主线聚焦到抗疫最前沿——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及病患,来反映与疫情战斗、与死神抗争的场景。

故事上,在众多志愿者当中选择了“W大武汉孕妇紧急救援队”,因为这是一条“生”的情节线,是破题,也表达了创作团队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片中的人物就通过这样的思路渐渐集中了。

该片最开始试图着力于呈现群像,在前几个剪辑版本中,人物更多一些。因为所有人物都戴口罩、医护人员都穿防护服,很难辨别。人物一多,分不清,观看过程就有障碍,情绪很难放进去。后来就逐步删去一些人物,又增加了主线人物的更多细节,让其更清晰。

《武汉日夜》剧照。

在曹金玲看来,创作《武汉日夜》最主要的困难,可能主要是画面、声音。素材原本是为电视新闻类节目准备的,画面的时长、构图、质感等离常规意义下的电影画面要求有一定距离,摄影器材用保鲜膜防护,现场声音多不可用……

“当时一线拍摄是非常艰辛的,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影像拍摄要让位于医护人员的救治和病人的康复,几乎只有一次机会,难免关键性时刻的镜头有虚焦及不平顺的问题,但这些镜头我还是采用了,我觉得它传递的情感力量远远大于技术指标。” 声音方面,也在疫情后回到武汉进行了补录。

曹金玲说,通过《武汉日夜》,她最想传达的,是生命中诸多无常、苦难,如何面对、如何带着爱、痛、勇气和希望继续好好生活下去,是她在这部影片里探求的核心意义。

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海报。

原标题:《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22日全国公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