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财长刘昆解读财政政策:直达资金常态化制度化,促结构性减税
2021年,直达市县基层资金今年将怎样安排?减税降费力度与方向如何?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对此进行了解读。
刘昆表示,一方面,将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节用裕民,更加突出绩效导向。
在减税降费方面,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多位财税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今年以及“十四五”期间制度性减税将与阶段性减税相结合,规模不会像去年那么大,但力度和效益依然将很可观。
专家分析称,从结构上看,减税降费将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减税、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
直达资金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总量和范围扩大
刘昆表示,2021年,财政部将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增加直达资金总量。同时,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以及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都将纳入直达范围。
2020年的2万亿元直达资金包括1万亿元增加的财政赤字、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今年直达资金总量增加意味着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急转弯”,今年的赤字率可能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
此外,对于直达资金总量的增加,施正文分析称“去年没纳入的今年要纳入”,例如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作为财力分配到基层,由基层自主使用,上级财政不附加任何约束限制。这些资金将直接用于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施正文认为将“直达资金”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更加及时有效地满足基层财政的需求,基层财政往往是最困难、最薄弱的,直达资金将解决长期困扰地方的财政下达不及时问题,打通财政上下级通道。
二是更精准地使资金到达最终的财政使用单位,到达最困难的群体。这有利于各级财政形成合力,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则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受疫情及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也不一样。因此,疫情可能将拉大一些区域间的差距,而适时给与地方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将资金直达基层能够缩小区域间的差距,更均衡发展。
保持一定减税降费力度,制度性阶段性减税相结合
“近年来,我们实施的许多减税降费政策不是一次性、临时性的,而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企业减负也会越来越明显。”刘昆说。
刘昆表示,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今年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
刘昆介绍道,2020年,在财政收支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我国连续发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规模预计超过2.5万亿元。他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左右。
施正文表示,今年减税降费依然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但考虑到2021年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减税降费规模不会像去年那么大。
具体来看,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个人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应会延续,其力度和效益依然将很可观。李旭红表示,今年虽然减税降费的规模可能会有所调整,着力于提质增效,但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将会对经济的恢复及市场主体的解困发挥积极作用,社保的减免政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将是“雪中送炭”。
从结构上来看,施正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我国还将强调制度性减税和阶段性、应急性减税相结合,例如提高直接税比重,其关键是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既要进一步调整税率和完善费用扣除制度,也要整体上谋划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
此前刘昆在人民日报也撰文表示,今年我国将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其占税收收入比重。当中值得关注的是,要适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修法,合理扩大纳入综合征税的所得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
为了推进税制更加公平,国务院还明确提出增值税税率三档简并为两档。李旭红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增值税的国际发展趋势,目前保留两档税率的国家占多数,“十四五”时期增值税在推进税收立法中,三档税率是否能简并成两档是一个核心问题。
在进度上,刘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财政兜底民生,发力就业、养老、科技
“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我们将更加注重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刘昆表示,要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
据刘昆,2021财政保民生的着力点包括就业、教育、养老等,具体措施包括: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深化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
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刘昆解读称,要督促省级政府切实担负起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向困难地区和基层倾斜,逐步建立基层“三保”长效保障机制。
据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今年还将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