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达·芬奇为何能成“天才”?还好家里不管他,幸好时代纵容他
原创 檩子 小花生网
檩子:又到咱们的“人物专栏”了。
我们希望每周和大家分享一个“人生故事”,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成长故事”,得到有益于自己的启发。
▲ 我们安利过、、华裔企业家、2020年、、夫人,还有 ...
我们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人,也分享给小孩。
那么,究竟什么人的故事值得去观察呢?
其中有一类,我们认为特别有必要从教育的角度去审视的,就是改变历史、刷新人类认知的一些人。
了解他们的故事,当然不是为了模仿,而是发现人类的成长中有哪些要素是 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和共通性的。
▲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是刻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一句箴言。了解别人,就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新年第一期,我们想和大家安利一个500年前的人物,Leonardo Da Vinci 列奥纳多·达·芬奇。
为什么是他?
因为当我们想起“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希望赋予孩子最宝贵的品质时,没有一个历史人物比他更有代表性。
▲ 据说,年轻时的达芬奇是个长得特别好看的人,大概是这样的。他发明了一种“染发剂”,可以把自己中年后开始灰白的头发染成“Blonde”-金黄色,很有人情味儿啊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虽然花友们都博学多识,但这个故事的“新鲜度”,我觉得还是够的。我们都知道达·芬奇这个人,也知道“蒙娜丽莎”,但除了名称之外,其实我们并不怎么了解他。
今天就来“扒一扒”他的故事,希望你读完,也能和孩子讲讲,告诉你家娃:无边无际的好奇心,是你最可宝贵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哦~
1
还好他是个“私生子”…
提到达·芬奇,所有研究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一个“好奇心无边无际”的人,在好奇心驱使下,他把自己“折腾”成了天才。
怎么无边无际?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早上醒来会问自己 “天空为什么这么蓝?鸟儿为什么会飞翔”的人。
他有一本留存到今天的笔记本,笔记本里随处都是他在问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山顶会出现贝壳、海珊瑚和海草的印记?
为什么石头掉入水中能引起一道道涟漪?
人到底为什么会打哈欠?人的脸上究竟有多少块肌肉?
鳄鱼的爪子到底长什么模样?鹅的脚掌究竟是张开还是并拢的?
为什么鱼在水中比鸟在空中运动得更快,按理说水中阻力更大啊?
影子的边缘是什么样子的,我应该怎么把它画下来?
啄木鸟的舌头究竟长什么样子?
关于达·芬奇,近年来关于他的最有影响力的传记是这个人写的,他叫 Water Issacson,原来是《时代周刊》主编,还做过CNN总裁,特别擅长给最有历史影响力的人物写传记:《达·芬奇传》、《爱因斯坦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传》,“级别”够高他才写。
Walter Isaacson “Leonardo Da Vinci”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得知自己不久与人世后,亲自请他为自己写传记,就是那本大名鼎鼎的《乔布斯传》…
写了这么多顶级名人传记,他发现被人类称为“天才”的这些人,个性各异,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这些人,都 拥有巨大的好奇心。
在他看来,达·芬奇的好奇心尤其突出;尤其重要的是,达·芬奇遇到了“适合的家庭、适合的时代、适合的地方”,让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贡献。
“适合”的家庭 ...
这个真的是有违普通认知的。Water Issacson 每次谈到达·芬奇,都会说:还好他是一个“私生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再大的名人,都有原生家庭问题。达·芬奇同学的问题是:他是非婚出生,因此不能分到家产,也没有人指望他继承父业。
他们家是“律师世家”,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公证人”( Notary),就跟现在的律师差不多。
中国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道理,在达·芬奇身上,就说得通。
如果达·芬奇是有"合法”地位的,当时可以选择的路估计只有一条:继续做 Notary 这一行。
而且,他得遵从家庭安排,去附近大城市佛洛伦萨接受适合中上产子弟的“拉丁语学校”教育。
这样的教育固然也不会差,但会把培养成一个和别人差不多的人。
而正因为他的“私生”身份,所以没人指望他,没人管教他,也没人在意让他上“贵族学校”。(当时,社会对私生子的宽容度并不是很高,譬如法官和公证员行会不接受私生子加入。)
▲ 达·芬奇童年在佛罗伦萨周边的芬奇镇上读过。他的父亲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佛罗伦萨,母亲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达芬奇基本上和祖父母一起生活。
他自由自在,成了一个“野生”小孩。
于是,他自学一切。他观察河流山川,对自然、科学、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他对家乡河流充满兴趣,可以呆在那里很久观察水流,思考“河里的漩涡是怎么形成的?“
而水,也成了他很多著名画作的背景,他还设计过著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 Master of Water”
在他看来,水是自然与人、宇宙与自然的连通器 connector,是科学的,也是具有神性的:
“In rivers, the water that you touch is the last of what has passed and the first of that which comes; so with present time”
水稍纵即逝,你触碰它的那一刻,它是第一个来的,也是刚刚离去的,和时间一样。
“适合”的时代、“适合”的地方
除了“私生子”这个身份以外,达·芬奇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他是个左撇子(那个时代不怎么被认为是“正常”的),还是个“非直男”(文艺复兴时期有不少大拿都是这样)。
可以说,除了长得很帅以外,其它“原生”条件实在不怎么样。而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适合”的时代、碰巧在“适合”的地方成长。
意大利,佛罗伦萨
达·芬奇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文艺复新的发源地佛洛伦萨读过了青年时期。
那时的佛洛伦萨,贸易、银行业蓬勃发达,各地的人们来来往往,心态与氛围是宽松的,思想与制度是宽容的。三分之一的佛罗伦萨人都识字,比例为全欧洲之最。
统治佛洛伦萨的是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他们很会赚钱,然后很乐意用赚来的钱去资助艺术的发展,是欧洲文艺复兴强大的推动者。
▲ 这是最近的一部高分美剧,就叫《美第奇家族》,已经上映第三季了。“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这座城市近三百年,出过三任教皇、两任法国王后。大家熟悉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受到过美第奇家族的资助…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中间是大教堂 …
因为不同行业的人才经常聚在一起,在佛洛伦萨,各领域的思想交汇也成为常态。丝绸工匠和金箔匠人创造时尚,建筑师和艺术家一起钻研透视科学,木雕工匠和建筑师一起装饰这座城市里的一百零八座教堂。商店也是工作室,商人成了金融家,工匠成了艺术家。
今天的佛罗伦萨,基本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建筑、城市格局…
在美第奇家族的统治下,佛罗伦萨有七个基本要素,让达·芬奇这样不同寻常的人可以很舒服地生存下来:
“第一,在那里可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
第二,那里有一大批衣着优雅的富人。
第三,那里有清澈的河水和建在城内的磨坊。
第四,城堡、市镇、土地和民众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第五,有一所教授希腊语和会计学的大学。
第六,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第七,银行和商业的分支机构遍及世界。”
在佛罗伦萨,达·芬奇“玩”的很开心。他在笔记里回忆自己的徒步旅行,碰到了一个黑黢黢的山洞口,纠结要不要进去:
“我数次探身,想看看在其中能否有所发现,但是里面一片漆黑。我突然冒出两种互相矛盾的情绪,恐惧和渴望——担心黑暗的山洞里有危险,同时又渴望看清里面有无奇观。”
最终无法阻挡的好奇取得了胜利,达芬奇走进了山洞,发现了洞壁上的鲸鱼骨化石…
到14岁,父亲为他在佛罗伦萨找到了首屈一指的一个手工作坊,开始了学徒工作。达芬奇在这个作坊里学各种绘画、工匠的活儿,成为“实验的信徒”,也开启了自己的通才之路…
总之,家庭没有束缚他,时代和环境又“纵容”了他,看来人的成才,除了自身特质以外,还是需要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
2
是位爱记笔记的“好学生” ...
如果达芬奇就是一个天生的天才,其实人们膜拜一下,也就够了。
但他不是。达芬奇留下了7000多页的笔记(据说只是他所有笔记的四分之一),记录、研究、思考、设计 ... 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叹为观止”。
他的杰作,是积累而成的;他的成长,是有迹可循的;他的勤奋与方法,是人们努力一把也可以尝试的。
带大家看看达芬奇的笔记!
他是人体解剖的先驱。
在米兰,他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会在尸体旁边研究很久,仔细记录他观察到的一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直到一具尸体腐烂得无法继续进行研究,他才会停下。
因此,他是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腹腔中阑尾的人,还用文字详细论述了精子、卵子结合孕育的原理和胎儿生长过程...
他是第一个正确描述人的四种牙齿,尤其是牙根结构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血液功能的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血液是不断循环的…
他是第一个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还画出了心脏瓣膜,发现了主动脉瓣的工作方式的人(这项工作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证实哦)…
他也是第一个发现动脉硬化的人,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懒!缺乏运动…
他还有大量的机械发明…
从小对鸟的飞行着迷不已,于是设计了好几种飞行器;还自己测试过一把自制飞行机器,不过失败了。这是他为剧院设计的一个天使从屋顶降落的装置,像不像直升机…
还有螺旋千斤顶:通过旋转一个大的螺杆来推举重物,在15 世纪被广泛应用…
还有不少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
达芬奇还为米兰的河道设计了水闸 ...
▲ 达芬奇的水闸设计手稿
500多年后,虽然米兰的一些旧河道已经停运,但达芬奇的水闸仍被完好保存~
▲ 该段运河干枯后的水闸现状
这幅笔记,最最有名 ..
双腿直立双手平举,手脚的四个端点可以构成一个正方形,也就是双手中指之间的距离即为身高;双腿笔直分开,使身高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直抬高,中指指尖与头顶齐平,这时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四个手脚的端点可以连成一个圆,而圆心就是人的肚脐。
据说,这就是达芬奇自画像,他在表达自己的“终极探索”:人在宇宙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3
“蒙娜丽莎”,到底好在哪里?
这些年,去巴黎卢浮宫参观过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朋友可不少,人们想象中的“蒙娜丽莎”是这样的 ...
好不容易来到罗浮宫,实际看到的是这样的...
然后,在拥挤的人群里,你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蒙娜丽莎”到底好在哪里?
这可是世界第一名画啊,欣赏不来,是达·芬奇“虚高”,还是自己水平不够?
呵呵,今天就来看看达·芬奇的“好奇心”是怎样驱使他把科学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用16年的精力,一生积累的全部技巧,“整”出这幅“世界第一名画“的。
▲ 2017年,达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在纽约拍卖行以4.5亿美金的价格成交,成为世界上价格最高的画。想想“蒙娜丽莎”有一天开拍 ...
达·芬奇一生都在提升“融汇艺术与自然”的能力,“蒙娜丽莎”是巅峰之作。
达·芬奇是50岁前后开始绘制这幅画的。之后的16年,他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不断进行完善。在最后一段人生岁月中,他还把这幅画带到了法国,在此期间,他用极为细微的笔触添上一层又一层的薄釉(最多处有30多层),不断加以完善和润饰,并在其中注入了对人与自然更深的理解,直到1517年65岁去世。
Water Issacson 说:
开始时,这只是一幅丝绸商人年轻妻子的肖像,后来演变成了一次探索之旅——列奥纳多在探索如何描绘人类复杂的情绪,如何通过神秘的微笑使其过目不忘,以及如何将我们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联系在一起。最终,蒙娜丽莎的灵魂与自然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
▲ 这是达·芬奇当年轻的作坊学徒时候的一副女性肖像画,叫《吉内薇拉·德·本奇》,她们身后的风景中都有流淌的河水,都是侧面坐姿。对比之下,后面这幅要“厚重”的多。
关于这两幅画的差异,摘一段精彩评论:
“如果说《吉内薇拉·德·本奇》出自一位有惊人观察力的年轻艺术家之手,那么《蒙娜丽莎》就是他用毕生敏锐的观察力来探求知识的成果。
他对知识的追寻详尽地记录在数千页笔记里——照射在曲面物体上的光线、人脸的解剖、几何体的形状变换、湍急的水流、地球与人体的类比——所有这些都帮助他领悟如何精妙地描绘动作与情感。
他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他在不同学科间来回的跳跃,都在一幅作品中变得和谐、统一。科学知识、绘画技巧、对自然的痴迷、对内心的洞察力全部融在其中,而且平衡得天衣无缝,以至于一开始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最终,他没有把这幅肖像交给委托人,也没收钱,而是“为自己、为不朽而绘制一幅具有普世之美的作品”。
Water Issacson的传记,对“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有上万字的解读。引用其中一些轻松有趣的点,和大家分享:
1、达芬奇懂得“材料学”
他选择了合适的画板、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底漆,能更好地反射光线,从而增强景深、光亮感和立体感。
随着房间内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蒙娜丽莎的脸颊轮廓和微笑也在变化。因此,这幅画活灵活现。
2、他是光线、阴影和光学大师。
在一段笔记中,他说:“如果你想画一幅肖像,要选择在天气阴沉或者黄昏的时候。注意观察黄昏和天气阴沉时街上男男女女的面庞,看看他们的脸庞显得多么柔和精致。”
仔细看,蒙娜丽莎好像真的是阴天画的。
3、细节惊人,“彩蛋”多多
达芬奇一开始是为一位经营高级丝绸商人的妻子绘制肖像,所以人物服饰上精致用心,然后还在里面夹杂了很多“私货”,把自己喜欢的元素加了进去。
比如,衣服的领口,首先是两种编织的螺旋纹样,这是达芬奇在自然界中最喜欢的图案;
螺旋纹样下面是一串绳结,它们与达芬奇喜欢在笔记本里画的那种绳结类似,它们呈十字架形,绳结之间隔着两个由绳绕成的六边形。
4、薄纱朦胧,寓意微妙
丽莎的头发上罩着一层薄纱,这是美德的标志,因为薄纱非常透明,要不是它在她的前额留下了那条边缘线,人们几乎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达芬奇对现实难以捉摸的本质和人类感知的不确定性了如指掌。由于认识到光线并非集中于视网膜上的一点,他写道,人类能感知到的现实中没有锐利的轮廓和线条,相反,我们看到的一切边缘都有一种类似晕涂法的柔和感。
这不仅适用于向远处无限延伸的雾中风景,连我们看起来触手可及的丽莎的手指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达芬奇深知我们在透过面纱看世界。
5、风景中包含世界观
一片荒芜起伏的地貌让人想起漫长的史前时代,但是一座隐约的拱桥将其与现在连在一起(可能画的是13世纪的布里亚诺桥,它位于阿雷佐附近的亚诺河上),这座桥横跨在丽莎左肩旁的河面上。
从风景过渡到丽莎的形象,这体现了达芬奇所信奉的地球宏观世界(cosmos)与人体微观世界(human body)的类比。
画面右侧从桥下流过的蜿蜒曲折的河水,它似乎流入了搭在丽莎左肩上的丝巾。丝巾的皱褶一开始条理分明,但是在她的胸部稍稍扭转,看上去几乎和达芬奇画的水流一样。
在画面左侧,弯弯曲曲的道路似乎与她的心脏相连。她领口正下方的衣服就像荡漾着流经她身体的瀑布。
这些风景展示了地球及其产物如何被水流塑造、雕琢和供养,这些河流来自诞生于亿万年前的遥远的山川河谷,通过人类建造的桥梁道路,它们与一位年轻的佛罗伦萨母亲连在一起,河水直抵她脉动的颈部和体内的血流。
因此,她变成了一个永恒的标志。正如1893年沃尔特·佩特对《蒙娜丽莎》那段著名的赞颂那样,“世界的万千气象汇聚于她……一个永恒的生命,席卷起上万种感受”。
6、神秘的“眼睛和笑容”,来自“最基础”的科学研究
看过“蒙娜丽莎”的人,都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发现: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地方看蒙娜丽莎,她都在“盯着你”。
这个现象的一个科学解释是在三维世界里,人物脸上的光影会随着我们观看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一幅平面的肖像中就不会如此。因此,即使我们没有站在画面前方,仍然会感觉人物直视前方的眼神总在盯着我们。达芬奇对光影的娴熟运用让《蒙娜丽莎》中的这一效应更加明显了。
还有,就是《蒙娜丽莎》中最神秘和迷人的元素:她的笑容。我们注视的时候,它一闪即逝。我们的目光稍稍移动,她的微笑似乎也在变化。
在完善这幅画的漫长过程中,达芬奇在医院地下的停尸房里停留许久,他剥开尸体的皮肉,暴露出底下的肌肉和神经,研究微笑是如何形成的。
▲ 比如,达芬奇的笔记里,研究人类嘴部的神经和肌肉,我们看蒙娜丽莎似笑非笑,嘴巴的姿态十分微妙,估计也是达芬奇苦心研究的结果
《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在这个过程中趋于完善。
所以,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天生就难以捉摸。
通过《蒙娜丽莎》,达芬奇也许在说:我们永远无法从外在表现中完全了解真实的情感。对于他人的内心,我们总有一种朦胧感,永远隔着一层薄纱。
怎么理解《蒙娜丽莎》,好像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有一定是肯定的,达芬奇是一个孩子从小长大,读书、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人,甚至会遇到很多次。
他们是像我们一样,只知道一个名称、记住一些考试要用的知识点呢,还是真正地去了解这个人,懂得为什么500年后他值得记忆,以及,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 ...
但愿点燃达芬奇人生的火把 - “好奇心”,一样可以点亮我们孩子的人生 ...
原标题:《还好家里不管他, 幸好时代纵容他, 要不然就没有这幅每个孩子都要"学"的画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