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骂这个不要命的网红,你没资格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最近,一位网红离开了我们。
2020年12月26日,短视频博主「西藏冒险王」王相军不幸遇难的消息传遍全网。
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短视频博主,他拍摄的内容和时下流行的都不太一样。
打开他的账号,看到的都是他记录下的西藏各地绝美的冰川景象。
冰山,冰洞,冰河……
因此,他也被网友称为「冰川哥」。
此次意外遇难,正是发生在一次冰川探险中。
为了追求完美的拍摄效果,他不慎踩中暗冰跌入冰河。
冰河温度极低,并且被冰川完全包围,生还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消息一经证实,大家纷纷悼念.
短短两天内,王相军个人账号的关注人数就从一百多万飞速涨到了三百万。
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声音。
「不专业」「不注意保护措施」「靠危险动作吸睛」……诸如此类。
甚至连一旁没能救援成功的同伴,也遭到了恶劣的网暴。
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着迷于拍摄冰川?
为何能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极端的地理环境探索?
真的仅仅是为了吸睛吗?
今天,鱼叔就结合一部同样聚焦于「冰川」的 纪录片,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逐冰之旅》
Chasing Ice
这是一部拍摄于2012的纪录片。
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是著名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出生于1984年,还非常年轻的他,已经拍摄了颇受好评的三部纪录长片。
其中,去年的热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豆瓣评分8.7,居然是他评分最低的作品。
《追逐珊瑚》算是他的成名作,豆瓣评分高达9.0。
这部《逐冰之旅》也有着8.8的高分。
除了青年才俊的导演。
片中还有另一位著名纪录片导演路易·西霍尤斯以嘉宾身份出镜。
他拍摄过让无数人震惊的杰作《海豚湾》。
更值得一提的是,「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还为影片演出了片尾曲《Before My Time》。
这首好听的曲子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
杰夫·奥洛威斯基向来是一个关注各种「问题」的导演。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讲的是社交媒体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侵蚀。
《追逐珊瑚》拍的是因环境问题而被严重破坏的珊瑚礁。
而这部《逐冰之旅》,自然也不是什么拍拍美景就完事的风光片。
它直指的是全球范围内,冰川逐年都在大面积缩小的问题。
一开篇,导演就使用快速剪辑的新闻素材交代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人们已经不关心,甚至不相信「全球变暖」了。
「全球变暖」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9年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
此后,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得到普及和重视,被视作一个全世界都在面临的生存挑战。
只是,人类向来容易陷入物极必反的规律中去。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逐渐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产生了麻痹心理。
老生常谈,不以为意。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全球变暖,听说过啊。
但它压根没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也没干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为何还要相信呢?
纪录片的主角——詹姆斯·巴洛格,一开始也持有这种想法。
他觉得人类的力量还没大到足以影响全球的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不过是骇人听闻的假说罢了。
不过,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詹姆斯涉猎广泛。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策划了一期「冰川」专题摄影。
转变,就此缘起。
我们有句古诗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和冰川对于全球温度变化的感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片中有另一种说法——「煤矿中的金丝雀」(因为金丝雀对于瓦斯浓度极度敏感)。
冰川,就是全球气候的晴雨表。
通过这次意义非凡的与冰川的零距离接触,眼见为实。
詹姆斯察觉到有部分冰川趋于病态,像一个在垂死挣扎的老人。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直觉,他挑选了几处冰川,决定隔一段时间拍一次照。
作为对比,看看它们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很惊人,甚至可怖。
詹姆斯回到几个月前拍照的地方,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
原本蔚为壮观的一大片冰川,居然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詹姆斯第一次认识到了全球变暖的威力。
直观上的冰川变化,比一切气温数据或是科学模型更具说服力。
于是,见识了如此「奇迹」的詹姆斯决定开展一项宏伟的项目——
成为那个追冰川的人。
他将之命名为「EIS」(极端冰川调查)。
该项目的内容,是分别在25处冰川前设立一台相机。
保证它们在白天每隔一小时拍摄一张照片,持续三年。
然后将所有照片拼接成视频短片,以展示三年内冰川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一开始,詹姆斯干劲十足,集结了一批有志之士。
包括气候学者,冰川学家,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向导等等。
虽然遭遇的困难很多,比如冰川所在地的恶劣天气。
或是运送设备的艰难过程。
翻车了
还要设计出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以便实现对相机的管理。
架设完毕以后,也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滑冰坠石,风吹雪刮,日晒雨淋,动物撕咬,有太多外界因素可能导致脆弱的相机停止工作。
即使一处小小的电路发生故障,也代表着前功尽弃。
和相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詹姆斯,恐怕没想过自己也会有对相机束手无策的一天。
好在,这是个足够坚韧的团队,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既然拍照环节容易出问题,便重新设计出了可行的控制器。
使用了全新的电路,使得整个控制系统更为可靠,经得起极端环境的长期考验。
最终,EIS项目的目标得以完成。
在詹姆斯举行的一次次宣讲会上,台下观众惊诧的神色足以证明它的「神奇」。
25处冰川之中,衰败最显著的,居然在短短三年内后退了整整2.5英里。
众目睽睽之下,「沧海变桑田」居然成真。
看到此情此景,很难不去感概自然的无穷变化。
但,这种变化是完全反常的。
虽然冰川面积确实会随着季节变化。
不过,潮起潮落,有减就有增,几千年以来,总体上会保持不变。
近一百年以来,很多冰川的缩小却是不可逆的。
根据片中的数据,仅加拿大一块冰川区的1400座冰川。
在1958年到2008年期间,只有4座变大。
超过300座彻底消失,剩余的则普遍变小。
毫无疑问,冰川正在经历一场剧变。
在詹姆斯的不懈努力下,EIS这一项目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影响力。
它的目标,仍是使用技术手段去提醒人们去关注地球正在发生的剧变。
继而关注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全球变暖问题。
当然,由于冰川本身太过美丽。
加上詹姆斯的操持,整个项目也具有天生的艺术感。
纪录片也拍摄下了许多动人心魄的绝美画面。
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片尾对于一次「裂冰」的记录。
裂冰,指的是冰川发生的大面积分裂现象,分裂出来漂在海中的那部分便成了冰山。
片尾呈现的,正是有史以来被拍摄到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裂冰过程。
分裂出来的那块冰山,犹如神话中想要毁灭世界的水中巨兽「利维坦」。
在海水中不停翻滚,搅动起滔天巨浪,发出低沉嘶吼,表达着对于人类的无穷愤怒。
这是任何灾难片都无法模拟出的特效。
即使是透过屏幕,它带来的强烈震撼也足够让人哑口无言。
同时,作为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詹姆斯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也使得鱼叔叹服不已。
全身心参与整个过程的他不仅越发地深入了解冰川,几乎成了半个冰川学家。
更是发展到了离不开冰川的地步。
他用看待人的方式去看待冰川,用拍摄人的方式去拍摄冰川。
冰川,成了他魂牵梦绕的第二家园。
长年累月的户外工作使得他的膝盖不堪重负,进行了多次手术。
医生建议他不要再进行任何类似于远足的活动。
但即使如此,拄起双拐,詹姆斯也要行走于广阔的冰川世界之中。
奥地利大文豪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
「人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或许在外人看来,本就非常出名的大摄影师是完全没有必要从事此等苦差事的。
但詹姆斯却偏偏就是去做了,还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来,达成了自我实现。
回到文章开头。
同样痴迷于冰川的王相军,就像是詹姆斯的「世另我」。
本来和冰川并无交集,却在偶然的机会下有了接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向大众展示、宣传冰川,也成就了自己。
詹姆斯带着EIS出席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而王相军也受邀参加了2019年在马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只是,相较于詹姆斯精英化的尝试,出身于草根的王相军就显得太粗糙了。
这注定了他将饱受争议,也在冥冥之中指向了悲剧性的结局。
依然是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书中最精彩的章节莫过于《南极争夺战》。
当茨威格慷慨激昂地歌颂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南极点的壮举时。
他选择的主角并非率先到达的胜利者挪威人阿蒙森,而是晚到一步,最后甚至长眠于南极的英国人斯科特。
即使,斯科特在整次行动中准备不周,甚至表现得有点刚愎自用。
同为「失败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相军和斯科特是相似的。
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这不是崇拜,而是一份尊敬。
王相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奉献给了这份事业,并且确确实实地做出了贡献。
他所拍下的影像不仅能够用于科学研究,也通过网络在大众层面将冰川进行了科普。
只要你能从他的视频中发现大自然的美,意义便产生了。
在喧哗浮躁的尘世之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像他一样一心沉醉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上呢?
在《逐冰之旅》之中,詹姆斯手下有两个和他志同道合的助手。
在完成工作后,两人在野外就啃起了三明治,啃了一口,便随手放在了苔藓之上。
动作之自然,让人惊叹。
而在王相军的视频中,也处处能发现这种自然。
很多时候,他都会带上自己的小狗「土豆」一起探寻冰川。
冰天雪地中缓慢前行的一人一狗,这是其他地方不可能见到的动人画面。
我们可以不把王相军当做英雄。
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勇士。
在人类所有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越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要顾及的因素就越多,也就越容易束手束脚。
逐冰即逐梦,探冰即问心。
他是愿意走出舒适的先行者,
也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冒险家。
光阴荏苒,人生短暂。
走自己的道,足矣。
全文完。
原标题:《骂这个不要命的网红,你没资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