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后宫争宠就只能靠不停生娃吗?真实历史中的宫斗学

2021-05-17 2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大象公会Elephantia 大象公会

后宫争宠、抢着给皇帝生孩子,是因为妃子们失去了家族背景。

文|闻韶

在许多影视剧中,母凭子贵乃是常态。一旦生下了孩子,这个角色就可以博得宠爱、在宫廷中横行霸道,最终踏上皇后之位。

然而,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阶段,这一情况是完全相反的,许多皇后终其一生也没有生子。譬如东汉,自皇后马氏到宋氏十人均无子;在东晋,元帝虞后、成帝杜后、穆帝何后、哀帝王后、安帝王后五个皇后不曾生子。然而,史书上说,这些没有生下皇子的皇后们,都是深受皇帝「宠异」。

这听起来是个悖论,受宠爱当然容易生孩子,不生孩子大多是不受宠。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么这么多没生孩子,还深受「宠爱」的皇后们呢?

母仪天下的标准

如何成为一名皇后?

温柔漂亮、贤惠大方、能生孩子吗?

并非如此。《晋书·后妃传》记载了一个皇家娶妻的故事。武帝想要为太子娶卫壤的女儿,但皇后中意贾充的女儿。两口子商量的时候,武帝说「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家族中女性善生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然而,又美又白个又高,性格好能生育的卫氏女反而落下阵来。长得丑、个子矮、皮肤黑且善妒的贾南风被大赞一番「贤明」后,由父亲及其朋党送进了宫,先后成为了太子妃和皇后,而贾南风也果然无子。

· 贾南风可能是历史上最知名的丑皇后。外貌优越、能生能养都是一般标准,贾南风一个都不符合。但考虑到贾南风父族的权势,贾南风还是成为了皇家媳妇

长相在皇室婚姻中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考虑,而「娶妻娶贤」的民间法则也并不适用。在近世之前,皇室婚最重要的是「春秋之义,先娶大国」。所谓「大国」,指的就是大国之女,大国的公主可以带来庞大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危急时刻带来军事援助。

刘秀的婚姻就完全贯彻了这一原则。光武帝刘秀有两个皇后,阴丽华与郭圣通,两人具是出生于地方大族。刘秀先娶阴丽华,为了郭圣通舅舅的十万兵马,又和郭圣通成婚。

· 影视剧中的郭皇后和阴皇后

登基后,刘秀先立郭圣通为后,接着又废后,立阴丽华为后。郭阴两位皇后又各有数个儿子,娶了各自母亲家族势力集团中的女性。而后,每逢新帝登基,便要从这些两大阵营中选择一个皇后,或以后族对抗母族,或者以后族对抗其他可能的皇位继承人。

如此一来,皇后漂亮与否,贤惠与否,能否生子都不再重要。重要的始终皇后家族能为皇帝所带来的利益和权势。

如果说东汉的皇后们有什么品格,那大概是投胎到豪族大姓的特殊技巧吧。

东汉的皇后们的姓氏高度集中,阴、窦、马、宋、梁等大家乃是正儿八经的皇后之族。而这些家族也会相互通婚,形成一张紧密的豪族姻亲网络。

· 东汉皇后列表,不包括被子孙追谥的皇后 / 表格信息来自《后汉书·皇后纪》

日复一日,到明帝之时,已有「四姓小侯」之说,即樊、郭、阴、马四个盛产皇后家族中的男丁可以成为「小侯」,依例可以入学、拜官、参与朝会。这些小侯不被视作为「外戚」,相反,在汉代,他们被视作宗室的一员,外戚也是肺腑、骨肉。

不同于后世史学界对于外戚的强烈排斥和鄙夷,皇帝的统治是高度依赖于皇后、嫔妃及其家族的。只有借助于外戚这样的大族豪强,王权才能有效的维持统治、要求效忠。

外戚乃是宗室的观念在东汉末年也并未消失。如陆抗为孙策的外孙,他在上疏中写道:「况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戚,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惨。」

在后世,王室的外孙不太容易将自己视为王室的一部分。

· 某游戏中陆抗的介绍卡片

外戚对于皇室如此重要,以至于皇帝自己的偏好显得无足轻重。桓帝曾想要立宠爱的采女田圣为皇后,但朝臣激烈反对,认为其出身微贱,不足以践后位。桓帝只能立窦氏女为皇后,窦氏自然是传统的大族。顺帝也曾经因为臣子们的反对,放弃了自己宠爱的后妃,而转立转立家世更好的梁氏为后。

在以门阀政治闻名的东晋,皇室娶妻嫁女更是以门第为重。在「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下,司马氏和王氏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儿女亲家。

· 据上表,与东晋皇室联姻有:太原王氏 5 人、琅邪王氏 3 人、颍川廪氏、阳翟褚氏、谯国桓氏各 2 人、济阳虞氏、陈郡谢氏、杜陵杜氏、庐江何氏、颍川苟氏、泰山羊氏、沛国刘氏各 1 人。这些都是当世大姓

唐代略有不同,乃因其以关陇集团起家,所以在唐前期,娶妻基本上都是关陇六郡之豪门女,大多为代北虏姓。李渊的皇后窦氏(鲜卑纥豆陵氏汉化后姓氏),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都是代北虏姓。

高宗的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虽非代北虏姓,但也是关陇集团中的一员。而武则天不属于这一集团,武姓是当朝显贵,但并无根基,既凑不进山东士族,也挤不进关陇集团,只能算作是山东寒族。

唐高宗想要「废王立武」,将武则天立为后。出身微贱的女子通过争宠和生育获得了皇帝的喜爱,进而想要踏上后位,这似乎是一个宫斗故事。

然而,此事一出,满朝哗然,而后分为两派。「挺王」的大多是关陇旧部,而「挺武」的则是山东集团。在高宗和武则天联手下,王皇后和萧妃失势,关陇集团受到打压。高宗立后,立的不是武则天,而是山东集团。

·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之后,关陇集团持续走低,山东郡姓甚至是江南侨姓也逐渐进入了唐代的前朝与后宫。在唐代的 27 个皇后中,甚至还有四位出身低微之人,但大多都是中唐以后,皇权衰微之时才有。

唐文宗时,皇帝想要在世家大族中为两个公主择婿,但似乎并不顺利,皇帝的女儿尚且不如世家好嫁。唐文宗只能叹息:「我二百年天子,顾不如崔卢乎?」此时,适应了科举的门阀们再次占领了朝堂。然而,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 唐代有五姓七望之说,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五姓七家。李氏乃是皇室,世家以崔卢二姓为首。终唐一代,崔氏出相者有 27 人,卢氏也有十余宰相

很快,黄巢继承者们将长安和洛阳屠戮一空,朱温则是在白马驿杀尽清流,「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自东汉至唐,近九百年的门第阀阅就此一空。和皇权相互对抗的势力几近于无,后宫的嫔妃们终于要面对外无父兄、独自争宠局面了。

宫斗如何发扬光大

到了宋代,「酒杯释兵权」,军队被皇帝紧紧掌控,地方割据实力或者强大的军事集团不再存在。

地方割据集团不再存在,门第阀阅也早已不在,皇帝们自然没必要在婚姻上委屈自己了。至此,皇后最重要的品格已经发生了改变,美貌、性格好、能生养成为了择妻最重要的考量。

宋代的婚姻大多「不问阀阅」,而后妃也是「不欲选于贵戚」。司马光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祖宗之时,犹有公卿大夫之女在宫掖者」,但是近岁以来,「军营、井市下俚妇女,杂处其间」。如真宗的皇后刘娥,为蜀中孤女,入宫之前还嫁过人,和门第阀阅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在宋代,有过数次太后临朝,但从未有过女主称制。宋代没有内朝,太后和外戚们只不过皇权短暂的代理人,始终没有过真正的权力。

明代皇室也非常注意控制后妃的出身。朱棣等首代藩王多选娶功臣之女,但这多是天下未定之时、情形所迫的选择。在大明江山坐稳后,朱元璋曾告诫太子和诸王说:「天子及亲王后宫妃嫔风,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索进,恐其恐其贵缘为奸,不利于国也。

既然后妃们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那自然要大展拳脚,斗他个死去活来、天崩地裂。真正意义上的宫斗戏,也只能在宋代以后才发生。

宫斗的常规场景 —— 大清后宫,则更是如此。入关之前,爱新觉罗氏和蒙古人尚且有联姻。在据有天下之后,则开发出八旗选秀来营造出「天下美人尽入吾彀中」的氛围感。

· 《甄嬛传》中的选秀

八旗中满十三岁到十六岁到女子,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不得私自嫁娶。出身八旗听着不错,但是从皇太极起就渐夺八旗军权,入关之后,八旗力量逐年衰落,远远不能与皇帝抗衡。故而,秀女大部分也都出身小官或者平民之家。

因此,今天的宫斗戏看起来更像是职场剧 —— 出身类似的人进入职场,看我如何整死那个害我的贱人。

后宫养蛊故事

和中央集权的宋朝相比,白沟河另一边的辽就颇有上古遗风。

辽共有九帝,所有的皇后都出于一族。既述律氏,或后来的萧氏。终辽一代,计有六位母后皇太后摄国政,辽代三百年,有接近一百年是由母后摄政称制的。其中,应天皇太后述律氏 —— 即阿保机的皇后,广泛的参与了辽代的建政,而承天皇太后萧氏,则是辽朝走向复兴的主要决策者。

· 在京剧《四郎探母》中,尚小云饰萧太后。萧太后因为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担任反派角色而广为人知

事实上,辽代只有两个姓,即皇室的耶律氏和皇后一族的萧氏。皇室固定和后族通婚,后族世为高官、拥有特定的食邑,更重要的是,皇后及其一族,始终拥有直属的私兵。皇后亲领属珊君、国舅帐下有账剋军,家族食邑当中还有着数目庞大的乡丁,随时可以变成武装力量。

因此,同样是太后,宋朝的刘娥和辽朝的萧绰,其权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是胡人政权,大清朝比起辽朝来,就汉化更彻底,对后妃的控制也更充分。

乾隆皇帝要求所有后妃和家族断绝财务沟通,领着皇帝的俸禄,靠着皇帝的赏赐过活。更有甚者,清代皇室娶妻的嫁妆,都是从内务府置办好了送过去的。

· 清《大婚典礼全图册》局部

这就更像是职场剧了,大家都靠老板发薪,只能抢破头争取升职机会了。众所周知,升职最快的是最会拍马屁的,后宫大概也不例外。

不过,和顶天不过开除转行回老家的职场剧不同,宫斗失败的惩罚显然更多。没能升职成功,一辈子在低位上打转在后宫是相当严重的。在明清两朝初期甚至可能为老皇帝殉葬,后来也存在「守皇陵」这样的变相惩罚。

但是一旦宫斗成功,除了不用被殉葬或者赶去守陵,还能有无边富贵。只要生居高位,或者生个一儿半子,命运就不会太差。运气平平,可以在宫内颐养天年;运气稍好,就能在晚年出宫前往儿子的王府养老;如果运气爆棚,自己的儿子登基了,那甚至可以登上至尊之位。

乾隆皇帝的生母钮钴禄氏,就属于运气爆棚的那一类。亲儿子登上皇位,且极尽孝顺之能事,老太太当了几十年的皇太后,日子过的美满幸福。

· 电视剧《甄嬛传》的女主角甄嬛就是以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为原型创作的

这么看来,争宠是只赢不输的生意。即便用力过猛,被皇帝嫌弃,只要留下了儿子,不得宠爱也关系不大。嫔妃的后路们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争宠争宠,最终变成了争着给皇帝生孩子。

越是身份低微的妃子,越需要抢着给皇帝生孩子,既为了保命,也为了日后可能的荣华富贵。或者说,前景越光明,就越不需要体现自己的生育价值,而前路越暗淡,就越要借生孩子来翻身。

参考文献:

[1]陈苏镇:《论东汉的外戚政治》,《北大史学》,第15期。

[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金仁义:《东晋皇室婚姻初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29卷第2期。

[4]陈寅恪:《岁让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15年版。

[5]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以后妃亲族为中心》,西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历史研究》1985年第6期。

[7]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原标题:《真实历史中的宫斗学|大象公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