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体育校长|陈刚:首创体育毕业证,运动帮孩子走出地震阴影
【编者按】
中考体育100分、体育中考占比加大、体育培训市场走俏火爆……最近半年,体育牵动着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
但体育的面貌从不只是分数——随着体育理念不断夯实加深,有一群校长用10年或更长的岁月大力开展体育教育,用运动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如何谋生。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全国多地,采访多位“以体树人”著称的体育校长,他们的学校或坐落于城市周边乡村、或来自脱贫攻坚地区,也有杭州、成都的现代化大城市学校。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用体育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体育甚至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制图:白浪
11年后,陈刚仍然记得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的那一个个早晨,熹微的晨光中,学生们在操场上跑圈的身影。
那是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他从成都被派往都江堰负责聚源中学的重建工作——那是地震中伤亡最严重的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他一到达就能感觉到,笼罩在整个校园里的气氛,“不正常”。
体育,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之一,“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可以改善人的精神。”
如今,离开了聚源中学,身为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校长的他,仍然把体育看作是办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创立“体育毕业证”、设计体育学分……正如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说,“重视不重视体育,应该是一位校长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
陈刚校长。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图
体育帮孩子们走出震后阴影
1982年中师毕业后,陈刚就走上了讲台,从乡镇学校,到宜宾县中学,后来他一直做到了县中学的副校长,乃至县教育局的副局长。
但在2003年,他又决定来到成都从普通教师做起,这样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这还不是他教育生涯最重要的选择——2009年,他被成都七中派到都江堰负责领办汶川地震后重建的聚源中学(即七一聚源中学、八一聚源高中两所学校)。
“我有农村和行政工作的经验,学校觉得我去合适。”回忆往昔,陈刚对澎湃新闻记者这样描述自己被“选中”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那个时候,这样一份任务,被很多人都视为一份避之不及的“苦差”。
首先的一个现实就是,重建灾区条件有限。陈刚还记得,震后不久,他曾经陪着校长去聚源中学看望过去那边支教的老师,结果下雨,上完课回到帐篷,被子就已经漂在了水里……
“如果是去支教,还有一个比如一两个月的期限,但领办学校至少就得三五年的时间。”上任之后各方面工作如何解决?能否圆满完成任务?种种担心也曾萦绕在陈刚的心头。
陈刚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当他在2009年春夏之交,以领办校长的身份再度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学校还只有板房,一直到10月份,援建的学校建筑才修建完毕,师生们才得以拥有了“新家”。
但需要重建的,不仅仅是几幢楼房。
在那场灾难性的大地震中,聚源中学正是伤亡最为惨痛的学校,共有278名师生遇难,数百个家庭就此破碎。
重建起来的聚源中学里的师生们,即使走过了那场灾难,同时也不得不背负着痛苦。
“那些孩子还有很多老师,家里要么有人受伤,要么有人遇难,很多孩子家里也有伤亡受灾的,气氛很沉闷。毕竟灾后才一年,整个学校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正常’。”回忆起那段经历,陈刚的记忆依旧深刻。
“大家在活动、在上课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一旦安静下来,就会感觉精神状态不对劲,可能也是出于搞教育的人的职业敏感,仔细观察的话,一静下来,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是一种阴云密布的感觉。”
在聚源中学工作时期的陈刚。
灾难的阴影,想要走出来当然不会是容易的,但作为校长,陈刚也不愿意看着孩子们一直深陷在沮丧与痛苦中,于是他想了一个很简单也很直接的办法——让孩子们多运动。
除了运动会和体育课,他还组织了师生每天早上和课间操跑步锻炼,并且大家一起呼喊口号,孩子们跑步的步伐和喊声,成为了聚源镇的一道风景。
陈刚还记得,当时的七一聚源中学和八一聚源高中这两所学校,高中出早操的时间要早一点,初中则要晚20分钟,“当时我也从成都七中带去了两位同事,就先在高中这边(带着学生)早操跑完了,再去初中那边去带着晨练。”
“不仅是让孩子们从阴影里走出来,对于社区的居民的精神状态也是有积极影响的。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可以改善人的精神。”随着时间过去,“学生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那种苦难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慢慢地愈合。”
在聚源中学,陈刚待了三年,学生们跑步的身影,彼时已经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有一个身影,却在11年后依然让他难以忘怀。
“有一个孩子,腿残疾了,本来跟他说,其他学生去跑步的时候,他可以就留在教室看看书自由活动。但是他却一定要坚持在每次同学们跑步的时候去操场边看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算只是看着大家跑步的样子,自己心里也会好受些。”
陈刚在七中万达学校创办的体育毕业证制度延续至今。
他首创“体育毕业证”
在聚源中学的三年,对于陈刚来说是宝贵的一课,他亲自感受到了,体育的能量原来可以如此巨大和深刻。
回到成都之后,他也没有忘记这些经验,开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体育,这个以往常常被“边缘化”的科目上。
事实上,陈刚自己虽然不是学习体育出身,但对体育的兴趣却是一向浓厚——刚开始工作时,最流行的电影就是《少林寺》,在其影响下,他也开始自学武术,“工作之余每天早上都会以练武为乐趣,就是自己看书,照着书上练。”
而在更早的青少年时代,运动更是伴随了他的成长,“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玩的,就是喜欢动,到处跑,只要有水池就会跳下去。”
陈刚没想到的是,自己在体育上做的新“试验”,很快就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热点。
2011年开始担任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校长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提出了“体育毕业证”的制度:学生必须要完成一定的体育要求才能获得这一证书,打分标准包括体育参与态度、体质健康情况、体育专项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完成了三年跑600公里的要求。
尤其是最后一项三年跑步600公里的要求,当时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陈刚自己也说,“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彼时,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也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很多人可能觉得新建的中学会重点关注分数,发展体育领导也认为风险很大,怕万一我们考得不好怎么办。”
“也有人质疑说,全国没有哪所学校说要体育毕业才能初高中毕业,家长会不会有意见,会不会万一学生毕业不了?”
孩子们进行足球训练。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图
但实施下来的效果,让他自己也感到惊喜,“我们还是坚持实行了下来,并且从来没接到过投诉,家长都是一边倒地赞成。其实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过,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要采取什么样标准,以及运动量的要求,也都是我拿着计算器慢慢地算过,三年时间除去节假日和可能的雨天(学生运动量能达到多少),最后所有学生也都能顺利毕业。”
在2016年来到成都天府七中担任校长之后,陈刚也继续秉承了对体育的重视,虽然没有再提出“体育毕业证”这个名词,但是学生依旧需要在基础类、专项类、综合类三个类别的体育课程拿到足够的学分才能过关,实质上也一样对学生提出了要求。
陈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下学校每个班每周有3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周两次的社团俱乐部活动,整个换算下来,学生一周能有12.5节课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对于学生希望从事的运动项目,学校也不做限制,任何喜欢的项目都可以用来换取学分,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30多个体育项目。
学生可以自发组建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社团,指导教师不仅有体育教师,擅长某个体育项目的非体育教师同样可以担任。
并且体育也不局限在校内,在校外进行的体育练习、参赛等,只要提供相关凭据老师认可,也都可以换取学分。
“比如我校长喜欢羽毛球,就把所有场地都弄成羽毛球场,这科学吗?难道所有孩子都只喜欢羽毛球吗?如果只有一种面孔,再好的东西也有人不喜欢。”
“大家知道四川人喜欢吃火锅,但是就是每个人都喜欢吗?显然也不是这样的,学校的课程就是供学生消费的菜肴,成百上千个孩子有成百上千种个性,所有一定要有丰富的体育课程供他们选择。”
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图
不让学生运动,是违反人的本性
事实上,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于体育课的重视能否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最终还是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说话。
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表现足以让陈刚挺直腰杆。
当年在七中万达,学校的高考重点本科率从一开始的36%到陈刚离开时突破了90%。而在现在的天府七中,建校后第一次中考的重点高中率就达到91.28%,在成都市处于前三名。
“你说运动体育会影响教学吗,显然不会,(有了运动习惯)孩子们都会觉得再难也不难。当时,很多初三老师也说担心,因为孩子根本没有初三的紧张气氛,每天都是乐呵呵,没有要‘打大仗’的氛围。”
“我也有点担心,就去和孩子聊,但经过思考我说,这是课程带来的让人欣喜的结果,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可能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当年七中万达学校有一个孩子考上北大,分享体会的时候第一点就提到了运动对他的帮助。运动就是最好的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全没有矛盾,我用两个学校办学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如今,中考体育加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许多省市都已经推出了相关的政策,同时体育纳入高考的呼声也屡屡出现,这对于各地学校重视体育是一种催促。
但对于早已经把体育作为教学重点的陈刚来说,体育并不只是一门谋求分数的功课,而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真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考试是推动体育的方式,虽然不一定科学,但是很有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看到体育列入中高考的意图是什么,要去领悟,将其变成科学的课程,而不能单纯为了考得好,考什么就只教什么,过分单纯强调应试,不然又会走入误区。”
“现在孩子教学时间太长,运动时间太少,这也是青少年体质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应该呼吁所有学校都去重视体育。重视不重视体育,应该是一位校长是否合格的基本要求。”
事实上,并不需要当下社会上热门的各种“体育补习班”,天府七中在潜移默化中就让孩子们具备了不惧怕考试的身体素质。
学校的体育教师唐金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最近一届中考的孩子“据我所知出去外面体育补课的非常少,但是出来的成绩都非常好。”
50分的中考体育分数,整届孩子的平均分能达到48.55分,如果除去生病和免考的孩子平均分更能达到48.77分,在整个成都市绝对属于高水准,“我们觉得自己是走在了前面的。”
而在2020年9月,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正式公布了首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杰出校长评选的10名获奖校长名单,陈刚顺利入选。
在从小就爱好运动的陈刚看来,运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必须给予尊重,“人是动物,动物的本性就是动,不让人运动就是一种残害。很多学校就是把学生运动的欲望和热情给强行压下去了,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五六年级就不准下楼,学生一跑就怕出问题,多可笑。”
“的确 ,有发生过学生体育课猝死的事件,有些学校就不准跑步了,这是正常的吗?我们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校和老师不需要去承担过错以外的责任。如果因为出现了一个事故,就所有人都不准跑步,最终受害的又是谁呢?”
“如果所有人都只能慢慢地走,那样的环境里是走不出真正健康的孩子的。”陈刚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