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版《梁祝》跨年上演,茅威涛和“蝴蝶剧场”这一年
今年元旦小长假,杭州西湖边的蝴蝶剧场(小百花越剧场)连续上演了三晚的新版越剧《梁祝》。这是百越文创与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2021•中国式新年音乐会》。元旦当晚,87岁的作曲家何占豪也来到现场,在演出临近尾声时,他在缓缓升起的乐池中举起指挥棒,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熟悉的旋律也再次响起。
熟悉的乐曲伴随剧场两侧屏幕上播放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祝》片段,影像中是袁雪芬、范瑞娟两位越剧老艺术家的经典形象,在场的所有观众一起重温了越剧《梁祝》从原版到新版的艺术生命。
时龄87岁的何占豪先生担纲指挥,吴正瑜女士担任独奏
彩色电影《梁祝》片段在现场放映
这场意义特殊的《梁祝》由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领衔主演梁山伯,这也是她阔别舞台一年多后再次登台演出。剧中扮演祝英台的是浙江小百花的当家花旦章益清,小百花原生代演员董柯娣、洪瑛等也都齐聚一堂参与演出,为观众送上一份新年的演出贺礼。
对于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国剧协副主席的茅威涛而言,这一年极为不易也充满挑战,作为百越文创董事长和“蝴蝶剧场”的当家人,这一次新年上演的《梁祝》,于她而言别有意义。
“2020年特别艰辛不容易,尤其对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尽管疫情还是不稳定,但我们要有一个姿态去面对新的一年,去拥抱我们崭新的未来。”茅威涛说,也因此,小百花越剧场在新年的第一个演出选择了《梁祝》这个脍炙人口、最代表越剧、最代表浙江,最代表中国人的一个作品。而《梁祝》也寓意着“蝴蝶剧场”在新一年破茧而出。
新版《梁祝》剧照
除了元旦演出全场,在此后两天的《梁祝》中,茅威涛还和魏春芳上下半场共同分饰了梁山伯。虽然三场演出都控制了75%的上座率,但观众们高涨的观戏热情,还是让现场出现了久违的热闹氛围。开票仅一天,首日演出位置便接近售罄,戏迷朋友们纷纷在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寻求购票信息。演出现场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在茅威涛看来,今年是尤其需要正能量的一年。希望这3场演出在满足观众“饥渴”同时,也慰藉和温暖不平静的这一年当中人们的心灵。
“蝴蝶剧场”前厅展板
延续“中国式新年音乐会”品牌,用《梁祝》迎接新年
新版《梁祝》无论对于茅威涛还是越剧史本身,都有特殊意义。从老版到新版,从尹派声腔到小提琴协奏曲,从“小百花”原生代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演员,正是得益于“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这只飞翔了一千四百多年的蝴蝶,在经历了一次次地蜕变之后,成为镌刻在艺术史上的经典。
而坐落在西湖边的小百花越剧场,因为台湾建筑师李祖原设计的蝴蝶造型,被很多人昵称为“蝴蝶剧场。”去年疫情,蝴蝶剧场和很多剧场一样,经历了不小的冲击。这一次跨年选择上演新版《梁祝》,茅威涛和她的百越文创希望给更多人带去新年的温暖和慰藉。
新版《梁祝》剧照
新版《梁祝》剧照
新版《梁祝》剧照
“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什么我们古典传说最受欢迎的是《梁祝》呢?因为它不仅是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这就表示中国人民是有理想的、有希望的、并为之奋斗的。”
三天的演出中,浙江的援鄂医务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劳模、先进代表,以及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也都受邀而来,一起感受越剧之美。茅威涛也希望用演出来慰问并致敬抗疫英雄。
这一次的《梁祝》演出也是蝴蝶剧场的第一届“中国式新年音乐会”。茅威涛介绍说,我们从2005年的时候就开始提出“中国式新年音乐会”,我们不是要去抵抗西方的金色大厅,而是用越剧的载体来表达,新年音乐会的概念。我们现在有了这个剧场,想把这个曾经的品牌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而今年,当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之一、和越剧《梁祝》有着深久渊源的何占豪也来到蝴蝶剧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场“中国式新年音乐会”。音乐会当天还以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关注和海外侨胞进行了直播。
新版《梁祝》剧照
不寻常一年里的挑战、思考和公益
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这一年,茅威涛说,每一个人对生命、对当下的生存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可能我们还要拜赐于这个疫情,让我们有一个机会突然停顿下来,向自己说,“为什么行程都那么匆匆?”“为什么我们不能静下来?”“为什么不能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为什么我不能下厨房?”
而当演出终于恢复时,所有的文艺工作者们也都无一不问过自己:艺术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也因为这一年,剧场不得不暂时关闭,茅威涛坦言,作为一个没有政府补贴的剧场管理经营团队,压力每天都存在着。与此同时,也逼迫她去思考,在演出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期间,也有人找她来直播带货,但茅威涛最终还是觉得,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这一年,百越文创做了两个项目,都和公益有关。
暑假,一场以“向所有抗疫英雄的孩子们致敬”为主题的暑期欢乐嘉年华在蝴蝶剧场举行,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来自抗疫家庭的小朋友们,被邀请来到剧场,免费观看儿童剧,感受剪纸、木偶等各种手工DIY的乐趣,与此同时,也通过参观武汉摄影师拍摄的疫区生活展,了解父母工作的价值,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茅威涛在“芥子学堂”授课
而9月“芥子学堂”则是茅威涛和百越文创公益之路上的又一个新尝试。一周时间,46位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与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师,接受了濮存昕、茅威涛、金星、郑云龙等艺术界大咖或明星的多艺术维度课程。最终,一场名为“我在”的沉浸式闭幕演出,将七日戏剧体验营的核心内容及对艺术的思考贯穿其中。
茅威涛很感慨于这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种种:“我们剧场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可能会变幻出一个奇迹。比如濮存昕老师给他们讲了一天课,但他利用待在杭州的三天时间,给云南一个乡村学校的校长、一个老师和一个师范大学的女学生排了《雷雨》的一折小戏。当时我们最后一天是静默式的,观众是戴面具的,看完之后大家都很感动。而且风声、雨声都是其他学员人工制造的,拿蒲扇扇出来的雨声,用钢板抖出来的累声,让他们体验到了一个真正戏剧的舞台。”
茅威涛说,艺术教育是她多年来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因为疫情的原因被提前了。“我给项目取了一个名字叫芥子学堂,因为我心中一直有李渔的芥子园,李渔先生在里头写他的闲情偶寄,教戏、唱戏、演戏,品戏、论戏。我就借芥子两个字,叫做芥子学堂。”
“这一次的公益活动实际上是想摸索一下,做个试水。我们为什么叫“戏剧+”而不是越剧创造营,我希望打破越剧这样一个概念。” 这个教师计划带有公益性的同时,也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对剧场艺术、戏剧艺术的传播。
在茅威涛看来,戏剧的力量在于,它既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同时它在潜移默化里改变。正如启动仪式上,她站在巨型粉笔板书前所说,“希望这颗小小的芥子能变成燎原星火,让艺术之光投射到每个人心中。”
对于未来:理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020年国庆,“蝴蝶剧场”又恢复了演出,7场《三笑》以及8场小剧场演出,将“笑对人生、笑对自己、笑对未来”的“三笑”精神带给观众。
《三笑》剧照
《三笑》剧照
从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到百越文创董事长,转型后的茅威涛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难题。被问及一个民营公司为何做这些公益,她说,其实没人逼着我做,但我内心自己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价值取向,我自己的人生有这样的使命和愿景。
“我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艺术,不仅仅在台上看到光鲜亮丽的茅威涛,也看到茅威涛的穷折腾。让更多的人看到舞台上作品的同时,也了解这门艺术是怎么形成的,让更多的人热爱剧场、热爱舞台,这是我发自内心的。”
对于未来和预期,茅威涛说:“如果说要有预期,我希望这个剧场未来能够有第二个一百年。因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这个剧场使我们可能有一个新的空间。就像当年越剧从嵊州的小山村里走到大上海,那个时代全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因为那一代的老前辈们,他们仰起头来迎接新文化,仰起头来迎接租界文化,受了租界文化和新文化的影响,于是有了今天的越剧。但我们碰到了比他们更严峻的一个时代,一个全新的、已经世界一体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还有吗?它有多少?它在哪里?但是不试你怎么知道?就像我们马云老师说的:理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实习生林珊珊对本文亦有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