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北故宫藏南薰殿帝后像元旦启幕,呈现历代权力的“形状”
权力难以捉摸,但往往会巧妙附身于许多视觉形象上,而发挥强大的作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帝后像,其实就是权力所凝结出来的一种“形状”。
历代帝后的肖像要如何制作,才能彰显不同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呢?又如何让观者辨识出,他们就是掌握“权力”的领导者呢?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月1日,“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精选原藏于南薰殿的历代帝后像二十五件,其中国宝级藏品9件,重要古物16件。主办方表示,将这些画像并列展出,希望突显不同时代的画家如何在画面上,透过容颜、姿态、服饰、座具、屏风、图案等种种安排,展现帝后的威仪。
台北故宫博物院,“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展览现场
1747年的十月辛巳,清代乾隆在内务府库中发现一批来自前明留下的画像,这些画像以历代帝后的标准像为主,还杂以名臣圣贤画像,均描绘精致,不似民间所为。它们是明清易代之后,由清政府统一收贮在内务府库中,几十年来无人问津,“尘封蛀蚀,不无侵损”。于是皇帝下令,将这批图像统一装裱,在这个命令下达几天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六,这批图像被送到造办处的秘殿珠林处重新装裱。乾隆很关心此事,详细指示了装裱的等次,用料,颜色等细节。短短的一个月多,也就是十二月二十日,这批画就装裱完成了。并被奉藏在修整一新的南薰殿中,为此,乾隆还作《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刊刻于石,立在殿前。所以,这批画像又被研究者称为南薰殿图像。
展览现场
1945年,南薰殿的大部分画像都被运至中国台湾地区,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部分则分散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薰殿图像,包括帝后像67轴,册页10册,《明太祖御笔》2册,明人《出警入跸图》2卷。
澎湃新闻获悉,本次“权力的形状:南薰殿帝后像特展”精选原藏于南薰殿的历代帝后像二十五件,其中国宝级藏品9件,重要古物16件。“展览将这些画像并列展出,希望突显不同时代的画家如何在画面上,透过容颜、姿态、服饰、座具、屏风、图案等种种安排,展现帝后的威仪。”主办方表示。
《明宣宗马上像》轴 展出现场
看见帝后像上权力的形状
拥有无上权力的帝、后,他们的长相难以确认。但肖像中的帝、后,或站或坐,仪态都是端正庄重,似乎蕴含着沉稳决断事物的能力——端重的仪态是帝后像上一种“权力的形状”。
历代帝后装束有别,礼服或常服也有许多款式,但这些服饰则是彰显身份最直接的方式——专属服饰是帝后像上一种“权力的形状”。
巨大权力经常伴随着强大的消费力,各类奢华的用品,也成为非常显贵的点缀——极致奢华是帝后像上一种“权力的形状”。
应用象征性的符号,也能有效烘托身份。帝后袍服上的日、月、星辰、龙……等纹章,原本带着对其品德能力的期待与颂扬,后来衍生成象征权威的符号——象征符号,是帝后像上一种“权力的形状”。
精纯的颜料在细密画绢上留下纤巧复杂的层叠痕迹,代表着对材料与画工,不惜重本、力求完美的讲究——精良的材料与画工,是帝后像上一种“权力的形状”。
《夏禹王立像》为宫廷画家马麟(约1180-1256后)根据宋理宗(1205-1264)《道统十三赞》所绘制的图像之一,借以彰显道统与政统合一的政治理念。此像画大禹头戴九旒(音流)冕,袍服上露出帝王才能使用的“日”、“月”、“三星”等纹章,垂至地面的下裳开张,让执圭的大禹显得格外修长端重。
宋 马麟 夏禹王立像
《唐太宗立像》全图近乎三公尺,仰头才能瞻望唐太宗(598-649)面容,巨大的身形创造出令人难以忽视的威仪。唐太宗袍服上的团龙花纹,吻部已出现两个鼻孔,较接近明代造型。推测此轴与其他同样尺寸的帝王像、功臣像,为明代祭祀历代帝王贤臣的系列作品,曾一起悬挂,以供敬仰。
唐太宗立像
《宋英宗坐像》绘宋英宗(1032-1067)坐于宽绰的红漆御榻上,身穿浅黄色的常服,乍看非常朴素。但红色窄袖内里,满布金线细密织成的团龙纹样,黑色的靴面装饰着许多圆点花样,虽然低调仍掩不住华贵气息。
宋英宗坐像
宋英宗在位四年便驾崩。《宋英宗坐像》应是由宫廷画家绘制,制作时间可能在他即位之初的1063年,到其子宋神宗1069年奉其神御于景灵宫祭祀期间。
《明孝宗坐像》画其正于朝堂听政,穿着十二纹章的龙袍,坐在精雕细琢的宝座中,背后矗立巨大屏风,地面铺上华丽织毯,整个人宛若淹没于充满龙纹的缭乱象征图案中。这件坐像品质极佳,精确绘制的繁复纹饰,以及屏风上信笔挥洒的生动云龙,反映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明代宫廷制作的超凡水准。
《明孝宗坐像》
低调奢华 ─ 宋代帝后像
宋代帝王的穿着与官员看似差异不大。但由画中领口或袖口露出的织金内裳,或是供其靠坐踩踏的精致垫褥,坚定地反映着低调奢华的美学。
《宋仁宗坐像》写北宋仁宗赵禛(1010-1063)头戴幞头,身上穿着素色红袍,乍看颇为朴素,规矩地坐在一把高背龙椅上。不过由领口与袖口露出金色细纹的内裳,以及样式华丽的椅垫和踏垫,可以感受到华贵之物对他不过是生活上的消耗品,展现着属于权力顶峰的日常。
宋仁宗坐像
《宋宣祖后坐像》描绘的是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927-976)的母亲杜氏。与宋代其他皇后像着袆(音辉)衣不同,宋宣祖后的淡黄色外袍,衬托小珍珠滚边的凤纹霞披更加华丽,织着花样的半透明裙摆竟长得拖出画外。这幅难得的后像,丰富今日对于宋代后妃物质生活的认识。
宋宣祖后坐像
历代后妃甚具影响力,亦不乏垂帘听政者,实为不可小觑的权力拥有者。在《宋光宗后坐像》中,南宋光宗后李凤娘(1145-1200)略似逗号的眉型,让画像面容独具特色,颇富肖像性。头戴大小珍珠编成龙凤花钗冠、面饰珠钿,身着最隆重的皇后礼服深蓝色袆衣,上缀五彩雉鸡纹,腰部垂下两色编织的大带,右向端坐高背椅上。这是北宋末延续到南宋皇后座像的标准型态。
宋光宗后坐像
别具一格 ─ 元代帝后像
元代帝后虽仅存半身像,仍清楚可见穿戴蒙古传统的冠服式样,在历代帝后服制中独具一格,十分容易辨识。
《元世祖像》中,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暖帽下露出小片发茬(音池),耳后垂下三环发辫,是蒙古族通用的发形。身上的白袍也不见华丽装饰,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不过,此像主要利用颜料明暗表现五官起伏,是尼泊尔画家的技法。采用非汉传统的画法,维持原生民族的装扮,显现出跨地域、跨种族的共主才会拥有的强大权力。
元世祖像
《元帝后纳罕;元代后》右幅只标出名字,左幅题签空白,使得后妃确切身份难以辨识,只能由高耸的姑姑冠,以及华丽衣着,感觉其尊贵身份。此次展出的四幅后像,额前红帛除了正红,还有少见的半透明罗纱材质,姑姑冠的冠面以多彩宝石与珍珠排列成花蝶等图案,冠顶饰五色翎毛,身上织金锦袍多样颜色,展现蒙元皇室奢华富足的物质生活。
元帝后纳罕;元代后
踵事增华 ─ 明代帝后像
明代帝王像,经过数代后,陈设、摆饰与符号的堆砌,朝越来越缤纷的方向发展,最终几乎占满画中帝王存在的空间。
本次展览展出的脸上布满黑痣、颧骨和下颚突出的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像,据说正是反映真命天子的“异相”。也就是五官的形状特征,都显露出此人必为掌握权力的帝王。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有十件这一类“丑像”,其中的冠冕、袍服、座椅各有变化,然品质皆平平。推测朱元璋这种形象曾经风行于民间,因此被大量复制。
明太祖坐像
《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描绘明太祖(1328-1398)晚年样貌。虽然须发尽白,眼周、嘴角肌肤松垮,但眉型、颊上留些小髯等特征,与中壮年《明太祖坐像》相当类似。画中形象细至须发,均排列整齐、弧度完美,当为宫廷画家恭谨绘制的忠实肖像。不过,与“丑像”相比,皇帝与皇后真实的相貌,反而不如奇怪的五官更能满足民众对最高统治者相貌的想像。
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
相比宋代帝王像,明代帝王对服制、用具的华丽似无顾忌,甚至特别借此彰显自己的尊贵。《明宣宗坐像》中朱瞻基(1399-1435),面色红黑,须髯丰茂,头戴翼善冠。身上云龙黄袍以不同色金描绘,手扶嵌宝腰带,坐在雕饰精细的龙椅上,地面铺着华丽团龙锦毡。一手扶腰带、一手置腿上,双腿开张的姿态,别有一种威武气势,与宋代皇帝的温文谦恭形象大异其趣。
明宣宗坐像
不同于《明宣宗坐像》采用变换颜色的技巧,在《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中,宣宗的五官暗部以细线重复钩描完成,似乎是依坐像另外绘制的精致小像,亦非样稿。整体品质精良,须发排列秩序井然,宛若装饰图案。此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明宪宗,为早期明代皇帝半身像的共通特色。
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是宣宗之父,在位一年即病故。《明仁宗坐像》线条及敷色处理较为粗疏,推测应是稍晚的摹本。画中仁宗坐的应是鎏金交脚圈椅,披上织锦,加上金脚踏以及折枝花游龙地毯,大大增添了华丽的效果。
本幅题签标明于乾隆十三年重装,但该作裱绫并非金色缠枝花卉纹,已改为粉红、粉白五爪龙纹绫,与《明宣宗马上像》同为南薰殿帝后像装裱的特例。
明仁宗坐像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是宣宗之子,因亲征瓦剌被俘,赎回后又惊险复位,际遇甚奇。《明英宗坐像》揭开了明代帝后采“全正面像”的序幕。此外,帝王像也换上更正式、更具象征性的衮(音滚)服,营造端坐庙堂,临朝听政的姿态与气势。
明英宗坐像
《入跸图》描绘帝王出京谒陵后,从水路返回宫苑的帝王。这件长度超过三千公分的高头大卷,画了九百多名持各式仪仗的华丽护卫、随从。透过难以想像的盛大排场,展现回銮时无比的帝王气势。此次展览将自左而右,分三次展示全卷。
帝王排场—入跸图(局部)
附:展览清单(注:㊣为古物分级备注已核定标)
看见帝后像上“权力的形状”
夏禹王立像 轴 国宝㊣
唐太宗立像 轴 重要古物
宋英宗坐像 轴 重要古物
明孝宗坐像 轴 国宝㊣
低调奢华 ─ 宋代帝后像
宋仁宗坐像 轴 重要古物
宋代帝半身像册 宋仁宗 国宝㊣
宋宣祖坐像 轴 重要古物
宋宣祖后坐像 轴 重要古物
宋光宗坐像 轴 重要古物
宋光宗后坐像 轴 重要古物
别具一格 ─ 元代帝后像
元代帝半身像册 元世祖 册页 国宝㊣
元代帝半身像册 元文宗 册页 国宝
元代后半身像册 元英宗后;元英宗后 册页 国宝㊣
元代后半身像 册 元帝后纳罕;元代后 册页 国宝㊣
踵事增华 ─ 明代帝后像
明太祖坐像(二) 轴 重要古物
明代帝后半身像(一)册 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 册页 重要古物㊣
明宣宗坐像(一) 轴 国宝㊣
明代帝后半身像(一)册 宣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 册页 重要古物㊣
明代帝后半身像(一)册 孝惠皇后 册页 重要古物㊣
明宣宗马上像 轴 国宝
明仁宗坐像 轴 重要古物
明英宗坐像 轴 重要古物
明人画入跸图 卷 国宝
明代帝后半身像(二)册 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 册页 重要古物㊣
明代帝后半身像(二)册 神宗显皇帝;孝端显皇后 册页 重要古物㊣
(本文图文部分综合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