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城与村|从面子到里子,不成套老公房变身独立厨卫电梯房
彭浦新村的彭三小区新建的楼房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走进静安区彭三小区,两排淡黄色与褐色相间的崭新高层建筑映入眼帘,花丛边的过道上停靠着几辆汽车,路上有老人在悠闲散步。
这是彭三小区四期改造后的住宅区,2018年3月22日,423户居民在旧房改造工程竣工后搬回了原址,领取了“新房”的钥匙。原来陈旧不堪的不成套老公房,摇身一变有了新面貌。
彭浦新村居民楼改造前,几家人合用一个灶头间。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彭浦新村街道获悉,为切实解决彭浦新村小区居住条件脏乱差、煤卫合用等问题,街道对彭浦新村的一些小区进行了旧房改造工程。与以往“改扩建”的方式不同,这里的老公房被完全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了厨卫独用、带电梯的新楼。
彭浦新村改造前,几家人合用一个卫生间。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彭浦新村范围内的彭一、彭三、彭五、彭七等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村第一批住宅小区,其中彭一和彭三小区是建造最老的住房。这些小区住房条件非常差,一套三房可能被分配到两到三户人家居住,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的现象非常普遍。
新家的厨房干净敞亮,再也不用与邻居合用厨房设施。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伊萍 图
“每天早上上厕所很困难,要先照顾到上早班的人,如果实在着急,我只能去公共厕所。” 81岁的吴忠义说,“尤其是烧饭,两家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一起炒菜,非常拥挤。”吴忠义在彭三小区已经住了60年,当年他们一家五口人与另一家五口住在一套三房户型,回忆起厨卫合用的那段日子依然记忆犹新。
吴忠义的新家拥有宽敞的独立卫生间。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伊萍 图
除了厨卫合用,由于年久失修,小区房屋结构老化、屋顶漏水、水管堵塞、地面积水等“硬伤”一直困扰着居民。吴忠义回忆,有一年上海汛期,由于旧房地势偏低、防水条件差,家里一下子就“水漫金山”了,积水高度达到了30厘米,床底下所有东西都浸湿了。
旧房改造迫在眉睫。
彭三小区旧貌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彭浦新村街道旧改办负责人须炳荣称,早年的旧房改造工程采用“改扩建”的方式,通过让房子加高、加宽,使得部分居民能够享受到厨卫独用。然而,像彭三小区这样的老式小区许多房屋的住房结构、布局、排水等基础条件都太差,并不都适用于“改扩建”。因此,2008年2月,彭浦新村街道试点在彭三小区实施“拆落地”改造。
“所谓 ‘拆落地’,即拆一还一,居民先在外租房过渡,然后将老住房拆除,在原地重建,房屋竣工后居民回搬。”须炳荣介绍,改建后房间面积稍有扩大,居民可以拥有独立的煤卫设施和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居民的煤卫合用、结构老化、严重积水等问题。
彭浦新村“拆落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并不容易。
其中包含摸底调查、方案设计、居民签约、搬场过渡、选房回搬等过程,步骤非常繁琐复杂,仅方案设计这一个环节,就让街道花费不少精力。“房型太多,一个基地有几十种房型。像彭三小区五期改造项目前后设计持续了2年,每一期至少修改十五六稿到二十稿。”须炳荣说。
改造后的彭三小区还拥有了地下车库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房不仅拥有独立厨卫,还加装了电梯,同时配备了地下车库、200平方米的居民活动室、老年食堂、居委会和城管办公用房以及中心绿地,外观上看精致程度和商品房小区并无差异。
新安装的电梯,方便居民上下楼。 彭浦新村街道供图
住房环境好了,生活便利了,小区老人们出门的频率也变高了。“楼里有了电梯,小区建了漂亮的中心花园,平日里会有许多老人下来在花园里散步聊天。”须炳荣说。
“阳台很漂亮。”吴忠义称赞道。平日里,这位81岁的老人总喜欢站在新房阳台前的窗边,看着窗外的房屋建筑和花花草草,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吴忠义站在窗前看风景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伊萍 实习生 张超焱 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