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沿苏州河而行·贯通|对苏州河的考现与文旅开发的想象
在12月18日的“澎湃下午茶”中,作家btr以一位普通上海市民的身份,分享了他如何用“路上观察”的方法在苏州河“考现”。一位普通市民,即使不了解苏州河的历史,也能在“路上观察”中获得乐趣。在讲座的后半部分,btr展开了他对苏州河的未来及文旅开发的想象。苏州河马拉松、苏州河香(臭)水,以及更多。
btr在“澎湃下午茶”现场。刘懿琛 图
路上观察者的考现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供图
这张题图是前天下午在刚通车不久的昌平路桥上拍的。这个叔叔很害羞,躲在风筝后面让我拍,他站在刚通车的桥上放风筝,非常开心。这个场景算是我在苏州河边漫步“考现”所得。
“考现”听起来是个怪怪的词,因为我们有考“古”,但不太考“现”;考“未来”也比较少,因为好像只能考已经存在的东西。
这是法国艺术家洛朗·格拉索在奥赛美术馆的视频作品《Artificialis》——大约是“人工的”这样一个意思——这张截图展现了冰川下面的甲烷被点燃产生火柱的场景。这就是考现的意象:有很多东西埋藏在下面,在历史深处,一旦点燃,便在现在显现。而这个过去在现在显现的过程,又很有未来感。
想出“考现”这个概念的人叫今和次郎,日本建筑师。1920年代,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建筑变作废墟,又兴起各式安置房,于是他就开始用手绘将观察记录下来。
“考现学”的英文叫“modernology”,这个词在英文里根本不存在,词根有“现代”的概念。考现学,就是让我们在当下做“路上观察”。
日本艺术家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合著的《路上观察学入门》今年出版了简体中文版,非常系统地给出了一种方法上的启示。对我个人来说,在行走苏州河的时候,我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观察、记录和想象的。
书中把路上观察者分为两类,一类叫“空间派”,通过解读城市,破解符号来回归一种和谐的整体性,有一种宏观视角。
另一种叫 “物件派”,更关注物件脱离整体秩序时展现出的特色,作者认为最强大的秩序是实用性,当这个物件溢出空间的时候,它的实用性就消失了。当实用性消失,观察才会比较纯粹。这是我在行走苏州河时“观察”的理论基础。
作者南伸坊在1970年观察过日本的一条河,他把河面上漂流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一开始有可尔必思瓶、电视机显像管、通便药、化妆水,一直到编号29,河面上还飘着胎儿一个……然后他就没有记录下去。
我感觉到这种视角跟我自己的很像。漫步苏州河时,其实我不是特别关心这个河有什么历史,或者它要延续到哪里去,但是河面上漂着一条死鱼或者一个避孕套,就能吸引我的注意力。
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有一次走到上海总商会门口的河岸边,我看到有一条鱼,可能在水里太热了还是怎样,反正跳到岸上来,然后就死在这里。从这个点出发,不同领域的人可以做不同的想象,比如说可以从生态的角度想象它的死因,而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会想这条鱼它为什么会上来,它前世是谁,是不是娄烨电影里的美人鱼。还有一只乌龟,它死在了梦清园里面,旁边还有一个打火机,我会想它是不是取暖的时候失手了。
这些东西都漂流在河上,或遗留在河岸边。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跑到苏州河的旁边,我不会去管那个河以前臭不臭,也不会管宏观上的东西,可能就是关注一些细微的东西,看到一只乌龟,一条鱼,一个打火机,包括还有一些细微的观察。比如河边有很多风吹了会旋转的东西,不知道叫啥,也许是风向标,上面的动植物都稀奇古怪,很多是不重样的。这是在M50旁边看到的一只“鹤”,也有花和其他的图案,反正每一个都不一样。
那些做研究的人,就是刚才说的日本的路上观察者,他们会用手绘的方式把观察到的东西画下来。比如说林丈二画的就是井盖。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谁设计的,但这些都是我们在路上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当然如果它旁边此时飞过一个飞机,就更有趣了。
我们还观察过很多标牌。作为一个写作者,对字本来就很敏感,有一天就在宝成桥旁看到了一个禁止的标志。英文写错是不稀奇的,但“禁止宠物入内”写的是“Static Pet in”(静止的宠物在里面),然后我就拼命在想,为什么会错成这样,后来总算想出来了,这个输入中文的人肯定是一个前后鼻音不分的南方人,他分不清“静止”和“禁止”。
还有各种各样的标牌,比如说同样是在华东政法大学附近,一个牌子上写着“绿绿茵茵,请勿踩踏”,另一个则是“绿草茵茵,请勿踩踏”。“绿草茵茵”好像是规范的政府宣传;如果叫“绿绿茵茵”,好像透露出一种可爱的感觉,所以我就想象这个牌子可能是一个退休老爷爷写的,他一高兴大笔一挥“绿绿茵茵”,也挺好的。
这是在造币厂旁的苏州河北岸,那一块做得很规整。那些步道其实太整齐了,就有点无聊。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爷爷。
当时小说家王占黑走在我旁边。王占黑说,你看你看,这个爷爷在跟树道歉。小说家的想象力经常令人意想不到,然后我一看,哇,真的爷爷在跟树“道歉”,鞠躬了很久。我就想爷爷为什么要对这棵树道歉,想到苏州河滨河步道开发的一个大问题,旁边没有厕所啊!我猜想这个爷爷可能是在树下拉了一泡尿,然后就向它道歉,还要说土地公公对不起。
我们还看到一些叔叔,在苏州河沿岸的一些秘密空间。一些所谓的狭隙、缝隙,比如桥底下就是一个典型的空间。曹杨路桥下,我们看到一个“硬核”叔叔,看到我们就非常兴奋地跳起探戈。最左侧两个本来吹萨克斯风的人,都不吹了,停下来看。桥下藏龙卧虎,很多人在打牌,也有很多狗,很多阿姨,可能还有中年人在谈恋爱。
这是另外一张。苏州河的防洪堤真的很高,这个孩子要爬上去才能看到河里的东西,当然这个岸也比较安全。总之这个孩子也是个路上观察者,很认真地看了很久。
我经常对一些“大家在如何观看”的照片感兴趣。这些人都在桥上看啥呢?他们在看前面几个女生刚刚放生的一些鱼,看这些鱼是怎么被那些水鸟吃掉的,所以她们说是“放生”,本质上是在“放死”,让鱼“送死”。我看那个箱子上写着海底捞什么的,她们买了很多鳝鱼放生,结果所有的水鸟都来吃。
这是千树计划。如果说苏州河边有什么是我看着它长大的,那千树计划就是。里面有四幢历史建筑,将被神奇地包裹在千树计划里面。据说其中一个小房子以后要做这个区域的博物馆,还有一栋是以前李安导演拍《色戒》的时候用的……这个项目的设计者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他是按照中国古画里两座山的造型设计的。
对苏州河文旅开发和文创产品的想象
接着我讲讲对开发文旅的想象。我就想象自己是“苏州河文旅开发组组长”吧,“自说自话”地对苏州河沿线文旅做了一些规划,这是我的“2035规划”。
首先苏州河滨河公共空间贯通之后两岸加起来是42km,马拉松是42.195km,所以苏州河适合搞马拉松。
第二,应该要做一个苏州河AR的APP。每次我们漫步,经常拿着历史地图对照着看。如果有 AR,做到基于地点(location based)的历史图像显示,就可以把历史图片叠加在你面前的图景上,让你通过一个iPad或者手机就能够“时光穿梭”到多年以前,甚至多年以后。
作为“文旅开发组组长”,我也有“一江一河”的意识,所以这个游船,不能仅限于苏州河,要从M50或OCAT经过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河口,开到浦东美术馆、艺仓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到西岸,在每个美术馆都停一停,这样就能形成一条艺术游船线。
还有观光缆车。我搜到一条新闻说莱茵河缆车坏了六个小时,数百名游客吊在上面。我们苏州河也可以有,让大家吊在上面看风景。
我们也可以搞一个河上市集,像保加利亚艺术家Christo做的那样。因为行走在水上这件事情,很有诱惑。现在上海的市集那么多,还没有在河上的。
塞纳河一到夏天,市政府就会在岸边铺上沙子,让大家在这里乘乘凉,或者晒晒黑。我们苏州河旁也可以搞“夏日沙滩”,铺点沙子就很洋气。
最后,我们还可以做溜冰场,虽然上海不够冷,但全球气候正在变化,苏州河一旦冻住,我们就可以在苏州河面小心地滑了,非常浪漫。
我还想象了很多苏州河的文创产品,其中一个就是苏州河纪念香(臭)水。因为我一想到童年的味道,就是苏州河的味道很臭。我们一打开香水瓶,闻到的就是1993年的苏州河臭味,那就是童年的味道。
还要做一把42cm的尺,弯弯曲曲的,1cm代表1km,那这把尺就是弯弯曲曲的42公里的苏州河。不过弯弯曲曲的尺“处女座”看了肯定很难受,很想把它拉直,所以我们还要做一个42cm弯弯曲曲的软糖,“处女座”可以把它拉直。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鹭鸟的冰箱贴、漫步导游服务,还有苏州河的长条形风筝;也可以放露天的水幕电影,或者不用水幕,我们就把电影放在四行仓库的外墙上,放《八佰》,每天晚上放,放800天;我们还可以做水上花船巡游,以及搞冬泳大赛,从外白渡桥游到外环。
最后,一定要成立苏州河博物馆、开办苏州河摄影节和双年展。最后还要搞个苏州特产街,因为“苏州河”这个名字是从苏州借来的。
(姚瑶对整理本文有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