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的“老龄化”,未来的老年人不是过去的老年人

2021-01-05 2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人口老龄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人类历史上,地球从未如此老过。

在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后,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就持续上涨。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更是达到世界第一。预计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于是,作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在近几年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基于对人口结构形势的判断,引发的社会对深度老龄化未来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在技术的支持下,中年和老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中年的期限开始不断延长,而对“步入老龄”的心理感知不断延后。

生命的长度在伸展,生命的宽度在拓展,我们将进入一个从未被定义的老龄化社会。如何正确认识老龄化?如何正确看待老龄化群体未来潜力的迸发?

 

先“遇见”后“预见”的老龄化社会

当下,新消费崛起,年轻世代作为新消费的主力军,持续被品牌和市场关注着。而由于传统社会对老龄化群体的刻板印象,人们往往很少去探讨如何触达老年人群体、如何与他们进行连接,如何真正为老年人群体创造美好生活和体验。尽管老龄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但社会却对老龄化群体的认识知之甚少。

首先,虽然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也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为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公民都属于老年人,但对于老年人的年龄区间来说,也可以有着极大的跨越代际和年龄层次。

其中,20世纪60年代出生以前的人群,是现阶段标准的老年人,见证了革命年代,经历了新中国的艰苦启程,是过去一颗创造集体价值的螺丝钉。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群,则是现阶段的中老年,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波折动荡,是百炼成金的建国一代。

差异化的两代人代表着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老龄社会,是兼具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老龄社会。从艰苦启程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一个社会的重要变化,就是网络的普及和社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这直接影响了中老年人群体和老年人群体精神面貌的改变。

过去,电视上常播放着这样的公益广告:老人做了一桌子饭菜,打电话给孩子,却在得知儿女们都无法回家吃饭时,失落地挂了电话。在这些广告的刻画里,老年人的生活被“无所事事”、“寂寞”、“孤独”的氛围笼罩。

而事实是,正因为社会的大众文化不断强调着老年人“他者”的地位,将他们刻画成一个没有自主性,需要被关怀、照顾的人群,人们才理所应当地以为人越老,人生就越在走“下坡路”,直至生命的终结。媒体散而广之的刻板印象深根植于语言的脉络中,直到成为“中年”和“老年”人们的标签。

但显然,这将不再是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全部。事实上,在社会提出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一个更积极和乐观的认识,就是长寿时代到来。长寿时代的出现与医学的进步、健康的生活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全世界的人均预期寿命才有了较大增长。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老”的认知也随之改变。根据WAVEMAKER的对中老年人群体的研究报告,58%的中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还有33%的人则认为自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可以说,是他们在重新定义“中年”和“老年”,而其主观认知的青年及中年期都大幅度延长。

此外,在调查中,97%的人认同“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94%的人认同“人不能和社会脱节,要不断了解和学习新事物”。同时,中老年人群体们也积极追随数字时代的发展,尝新各类科技产品。在数码设备的使用率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高达96%,平板电脑的使用率也有13%。

不论承认与否,未来的老龄化社会都将与传统的老龄化社会大相径庭。在基于对人口结构形势的判断,引发的社会对重度老龄化未来的担忧前,或许,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去标签”。在“预见”老龄化社会前,我们先要“遇见”老年人们。

老龄化未来将至

由于中青年人数的加速减少,二胎影响逐渐过去,加之结婚率的持续下滑,走向老龄化几乎成了社会已然的趋势。

当然,长期人口趋势的变化,会持续对我国经济增速构成压力,更可能带来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需我们做出政策准备。包括放开限制生育的各种政策,尽快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同时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相关改革,增加供给。

但挑战背后,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比如,人口老龄化以后,尽管对传统耐用品行业的需求会减少,但对养老、医疗等相关行业的需求则会增加。而未来的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以及与老年人消费有关的产业,则将进一步带动就业增长。

但目前,适应长寿时代的一些重要就业岗位人才严重稀缺。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7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7.52 %,8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2.18%。预计未来养老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在1000万左右。到目前为止,经过培训的还不到100万。

此外,家政养老看护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的劳动力缺口分别超过55%和70%。虽然这其中存在老年人护理行业的收入不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储备的因素,但是同时也说明,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仅从就业角度来说,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在我国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人口红利逐步到顶的今天,老龄化群体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已经成为一个可预见的趋势。

英国学者安德鲁和琳达所著的《长寿人生》一书中提及,近15年来,英国旅行支出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计算,5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规模目前为7.6万亿美元。

我国目前仍处于旅游消费高速增长期,旅游也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经营者来说,如何解决假日、节日和周末之外的旅游空窗期,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经营困境。老年人口退休后,有充分的闲暇和自由,打破旅游空窗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挖掘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

此外,无论是退休后从工作圈回归生活圈、建立兴趣驱动的社交圈,还是移居或流动于新的城市或社区,老年生活往往会开启“新”的角色和人际网络。成长于集体为先的社会环境,他们寻求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表现出增长的社交需求,热衷于抱团行动。这意味着,针对老年人的业余爱好、社交活动等消费,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开发。

此外,对于有着极大的跨越代际和年龄层次的老龄人口来说,年轻化的消费态度也开始反映于他们产品的选择上。并且,他们对高端和进口产品的消费意愿在不断提升。这些“新生”的老年人口,对愈加体面、舒适、有品质的第二人生的期待在未来无疑将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

老龄化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事实上,中国的老龄化群体不仅是现在的增长变量,更是未来的增长常量,其重要性不仅之于商业价值,更之于社会意义。老龄化未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当以创造力和创新力为基础色调时,加速发生的未来也将更可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