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室雅花香: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2020-12-30 13: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如果说,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最有“治愈”的效果,那我想“鲜花”一定榜上有名。

下班路上买一捧小小的雏菊,能扫除一整天的疲惫;餐桌上用清水养几枝百合,会点亮全家人的心情。

自古以来,插花就很受人们的喜爱。插花作为一门艺术,源于佛教的供花,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到了明代进入鼎盛时期。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人墨客崇尚怡情养性,种植了大量观赏植物,以花会友,促进了插花艺术的发展。

而文人的参与,也让插花不再局限于点缀生活,而是逐步走向学术性。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明代文人袁宏道的一首诗去了解一下。

戏题黄道元瓶花斋

(明)袁宏道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

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

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提到袁宏道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比较陌生,但在明代文学史上,他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时的文坛崇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之风,刻板而僵化。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要求诗文创作必须“从自己胸臆流出”,这成为当时文坛的一股清流。

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一起并称“公安三袁”,并开创了赫赫有名的“公安派”。

袁宏道不慕荣华,偏爱花木,他在文学上强调的“性灵说”,在插花艺术上也有类似的反映。

在刚才的这首诗里,他说:“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朝朝暮暮,居室里都要有一瓶花相伴。花的颜色虽然浅淡,但托寄在一个清贫之家,也是非常相宜的。

接下来,袁宏道阐述了自己插花的心得:“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这四句诗,言简意赅,对插花构图的斜正、曲直,风格的清奢等等艺术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简直可以看做是插花布置的口诀,直到现在,依然被众多的爱好者奉为经典。

其实,袁宏道在诗中表达的插花见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他曾经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以文学家的优美笔触,著成一部插花专著,名叫《瓶史》。

清代初年,《瓶史》传到日本,形成一个重要的插花艺术流派──宏道流。时至今日,《瓶史》依然对日本乃至世界插花艺术产生着影响,这是中国文人对世界美学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对花的情怀无法割舍,从屈原的香草君子心,到陶渊明的爱菊之心,这种情怀一脉相传,并在后世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绶也是一位爱花之人,他曾经创作过一幅《授徒图》,就真实再现了当时文人折枝插花的生活场景。

▲《授徒图》 明末清初 陈洪绶

绢本设色 90.4cm×46cm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中三位人物坐在一张太湖石制成的石案前,一位文士端坐在石案边,手里把玩着一柄如意,眼神专注地望向对面。

顺着他视线的方向,是一位正在插花的女子,她一手扶着花瓶,另一只手正在调整一枝白梅的造型,看样子正在文士的指导下进行插花练习。

文士神色严肃,仕女目光专注,两个人之间无声的互动和气场,诠释了这幅《授徒图》的主题。

而在画面的近处,另一位女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着一幅“竹石图”,似乎正在从画作中吸取插花的灵感。

三位人物围坐的石案上,还摆放着装在锦囊里的古琴、书卷和茶器,这些起辅助作用的文房陈设,衬托出文士的雅趣,也让整幅画显得古雅工致。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画面中心的这张玲珑剔透的奇石案几,画家通过层层渲染,巧妙呈现出石头的那种体积感和重量感,把人物衬托得轻灵而有活力,也让整幅画显得重心稳定。

整幅画用细笔勾描,人物造型十分严谨、开脸文气,神态自若,生动自然。

而在色彩方面,采用了淡墨渲染、浅设色的方式,这种沉着淡雅的色彩,也和文人的气质相得益彰。

人间草木皆有情,这些装点文人生活的瓶花作品姿态优美、淡香致远、风骨傲岸,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又何尝不是文人心意的寄托和精神的定格呢?

原标题:《室雅花香: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