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外资40年|迅达电梯增辉“白玉兰”:城市向上的艺术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 张唯
2020-12-30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离不开电梯这条垂直动脉。

近百年来,时髦的上海一直是电梯的最佳秀场。20世纪初,傲立上海滩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安装了中国最早的电力驱动进口电梯,1909年前来参加“万国禁烟会”的13国代表,就是乘坐直梯抵达五楼会议厅的。

1930年代,上海四大百货中最晚开业的一家大新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为图后来居上,引进了中国第一批自动扶梯,每小时可供四千顾客上行或下行,风靡一时。

1936年,大新公司与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

近百年后,上海在用电梯达到了26万台,成为全球电梯最多的城市。

同样是流光溢彩的黄浦江畔,一座座摩天大楼和壮观建筑拔地而起,电梯已不仅是技术前沿的名片,更成了生活工作的刚需。

拥有“世界会客厅”的白玉兰广场在虹口北外滩盛开,以330米占据着浦西第一高楼的地位。这朵“白玉兰”配置了144台电梯及自动扶梯,在寸土寸金的空间里高效运输繁忙的人流。

白玉兰广场是浦西第一高楼

南望世博园区,中国馆大厅里两台提升高度将近20米的无支撑扶梯腾龙而起,辉映展馆的大气恢弘。

这些“作品”,都出自瑞士电梯供应商迅达公司。自1980年与中方成立中国第一家工业性合资企业以来,迅达已来到中国40年。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为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

次年,迅达就加入了第一批“吃螃蟹”的队列。进入新世纪,迅达中国将总部迁至上海,并在嘉定园区创下集团146年历史上的最大投资。40年来,这家电梯巨头不仅攀登上海中心、徐家汇中心、北京国贸三期、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腾讯滨海大厦、武汉绿地中心等天际地标,也深入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的地铁站,并见证了“鸟巢”闪耀、大兴机场展翼的历史性时刻。

迅达(中国)首席执行官施达毓(Daryoush Ziai)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如果为迅达的40年中国历程选一个关键词,他会选“蓬勃”:“在这片市场上,迅达不仅存活(survive),而且蓬勃(thrive)。”

电梯见证中国城市化

这家全球领先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于1874年创立于美丽的琉森湖畔,随后以“迅达”(Schindler)这个姓氏传承。

1889年,迅达开始生产电梯;1936年,迅达的首部自动扶梯装机;1952年,迅达引入了电子控制技术。在历史的洪流中,迅达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遇。

毫无疑问,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个勇敢的选择,有人相信中国的光明未来,也有人因为不熟悉中国而犹豫。

2015年加入迅达的施达毓虽非当年的亲历者,但他相信,“只要是了解历史的人,就会知道中国辉煌的过去,以及这个国家未来的潜力。”

迅达(中国)首席执行官施达毓(Daryoush Ziai)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乌里·希克(Uli Sigg)就是当时迅达内部的一个坚信者,写下了迅达中国的故事开篇。1979年,远在他成为瑞士驻华大使和中国当代艺术最大收藏家之前,希克就以冒险家的精神多次来到中国谈判,最终促成了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简称中迅公司)这一杰作。

乌里·希克(右三)促成中国第一家工业性合资企业中迅公司的诞生

期间,希克每次要乘坐18个小时的飞机到北京,在中国待上两三个礼拜。中方有25人以上的代表团,一边抽烟,一边互相讨论寻求共识。每次离开时他一直要等到机门关闭后才会大松一口气,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拉回谈判桌上。

经过多轮磋商,1980年,迅达电梯与中方股东一起成立了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先河一开,中国电梯行业掀起了引进外资的热潮。

时间证明了迅达的远见。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梯新装市场,世界上每生产两台电梯,就有一台要销往中国。

对此,施达毓觉得毫不意外。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高速的经济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这些趋势都与电梯行业息息相关。

“鸟巢”里也有迅达电梯的身影

“我们预期这一波势头会持续很多年,并且中国在第二波中将会成为最大的电梯服务、更换和更新市场。”他说道。

“中国市场是别具一格的,这里的电梯使用量远大于其他国家。此外,你可以感受到消费者变得更加成熟,对质量、可靠性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迅达电梯也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发展的趋势,武汉、重庆、成都、郑州等许多中西部城市逐渐发展为迅达的重要市场。

施达毓还提到,从销量上看,中国最多的电梯需求依然来自于住宅,这将在未来十年内持续,但同时,医疗健康与基础设施领域也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伴随着地铁站、高铁站、机场项目的新建,新的机会也将不断涌现。

迅达在上海:146年来的最大手笔

林立的写字楼,密集的人口,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现代上海依然是电梯企业不容错过的市场。更何况,在40年的本土化进程中,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对于迅达的意义非凡,最早的合资企业就包括上海电梯厂在内。

“得益于上海市政府早期的巨大帮助,我们曾经的总部就设立在原先的闸北区,成为我们不断成长、后来走向全国的基地。” 施达毓说道。

1988年,迅达成立第二家在华合资公司——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2001年,迅达中国成为独资公司;2002年,迅达中国总部由北京迁至上海;2005年,迅达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自动扶梯总装流水线在上海投运,最大的电梯制造厂在苏州投用;2006年,苏州迅达也完成了外方独资化的进程。

2017年5月10日,迅达中国迎来高光时刻:迅达电梯嘉定园区亮相。这个总投资超过2.4亿瑞士法郎的项目是迅达电梯史上最大的手笔,包括三座工厂、一栋高200米的试验塔、一所研发中心、一所培训中心,以及包含展厅、餐厅和员工休息区的迅达中国总部,占地面积逾270000平方米。

迅达嘉定园区高200米的试验塔

“我们在中国付出的努力已不止于本土化,而是真真正正地扎根于此。” 施达毓说道。

上海卓越的整体营商环境,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以及本地高校培养出来、或是从海内外吸纳的人才储备,这些都是迅达选择上海的重要因素。

此外,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梯零配件生产集聚群,来到上海,迅达进一步“拉近”了与供应商们之间的距离。

在上海,迅达不仅生产本地产品,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价值。例如,鉴于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高层电梯市场,迅达就把相关研发团队放在了上海,经年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和经验,掌握令电梯“撑起天际”的奥秘。

今年,迅达自动扶梯上海工厂迎来了第15万台自动扶梯的发运,立下又一新的里程碑。

告别按钮:重新定义电梯与人类的互动

如果说电梯是城市向上生长的垂直动脉,那它为城市输送的新鲜血液,就是客流。

在这个意义上,电梯是与人类距离最近的工业产品之一。它托举起了人们生活工作的高度与速度。

上班打卡时间逼近,而大楼电梯层层都停,相信不少人经历过这样的烦恼。迅达目的楼层控制系统PORT技术,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传统电梯是进入电梯后才按下按钮选择楼层,而PORT技术将选择时间提到了进入电梯前,这一提前,满盘皆活。

系统可以对乘客进行分组,决定哪些人进入哪部电梯,分组情况随着需求变化而实时调整。

如此一来,便可大幅减少乘客等候和乘坐电梯的时间。

在疫情期间,PORT技术还能用于控制每台电梯的最大搭载人数,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而人们“呼叫”电梯的方式,可以是刷脸、刷卡、刷手机,告别电梯按钮,从而实现疫情期间的无接触乘梯。

对于自动扶梯,迅达则推出了紫外线扶手带杀菌装置。

尽管体量上已经是巨无霸,迅达依然感受到了中国市场强劲的需求。对新技术的拥抱,对新形势的响应,总是最先体现在中国市场上。

“可能几年前还根本没有的东西,几年后就成了‘刚需’。” 施达毓说道。

为了快速响应这些新需求,迅达中国的经验是必须变得更加柔性,同时拓展合作。

近年来,迅达与华为合作推出迅达梯联网智能解决方案,为各种型号的电梯控制器、语音告警设备、移动终端和多媒体设备等提供统一接入方案,可扩展至百万级设备管理。大数据和云平台可识别和分析潜在问题,对电梯进行预测性维护。

不久前,迅达还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商汤科技共同研发自动扶梯安全智能响应系统,有效避免扶梯事故的发生。在入口处,系统可对乘客推婴儿车、大件行李和轮椅上梯等安全隐患行为进行语音劝阻。在自动扶梯区域,若检测到有乘客摔倒,系统可及时告警以便停梯。系统还可对出口处的人员密度进行检测,防止拥堵踩踏事故的发生。

未来,电梯还可能能够“告诉”人们更多的信息。比如,当火灾等紧急事故发生时,电梯可以计算多少人去了哪层楼,从而判断是不是每层楼都被清空了。

施达毓提到,迅达中国和一些客户讨论过“智慧电梯”的概念,其中一个客户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栋建筑里有很多餐厅,一群人可以走进电梯,对电梯说,今天我们想吃墨西哥菜,电梯就会把他们带到有墨西哥餐厅的楼层。

“我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人与电梯的互动方式会不断改变,而其背后有着许多联动的因素。但我想,有些看似巨大的变化不用十年就可以实现,这些变化总是发生得比我们预期得要快。”

他补充道:“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些变化)的话,这就是新增长、新突破的机会,但如果你不能快速看到这些新趋势并且与时俱进,那便是会成为阻碍增长的威胁。”

新增长、新突破,这正是迅达中国未来篇章的基调。施达毓提到,过去30年里,中国安装了数百万台电梯和扶梯,它们需要维护更新,服务市场本身是个很大的机会。用新兴技术赋予传统电梯新的价值,这又是另一机会。

“我想数量上的增长或许不像从前,但质量上的增长也不可同日而语。”他说道。

只要人们还向往高处的风景,上海滩上的电梯就永远会有新故事。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