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彩云之南到黄浦江畔,7461个滇西学子改写命运
出生在云南楚雄苗族一个贫困山村的张珍花,如果两年多前没有走出大山,来到两万五千多里外的上海,将会早早谈婚论嫁。
“在我的家乡,早婚早育是常态,我的家庭也不例外。在我来上海前,父母就给我介绍了好几门亲事,我既无奈又极不情愿。”当上海市对云南开展东西协作、教育帮扶的消息飞入大山,张珍花向父母据理力争,抓住了这个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如今,我可以更有底气、坚定地告诉我的父母,女孩子不只是嫁人这一条选择,我未来的路坦荡又宽广。”张珍花说。
张珍花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同样来自彩云之南的余有月,受惠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滇西协作计划),2017年来到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在上海这个原先只出现在梦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如今留在上海,边工作边打算继续深造。
2017年,上海市按照教育部要求,正式实施滇西行动计划,聚焦精准扶贫。
从2017年到2020年,上海—云南职业教育联盟(简称“沪滇职教联盟”)统筹协调上海市32所中职学校面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仅2017年)、丽江市、保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州(市)下21个地区的建档立卡“两后生”(未升学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兜底招生。
沪滇职教联盟秘书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黄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四年来,参与行动计划的30多所中职校共有序招收建档立卡‘两后生’7461人,并开设专业40多个,相当于专门开设了一个上海最大办学规模的中职校对接云南四地进行职教脱贫帮扶!”
帮助云南孩子融入上海
1999年出生于云南腾冲的农村少年张在礼,2017年的秋天坐了两天三夜的火车来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食品科技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
为了照顾这些云南孩子的口味,怕他们吃不惯上海的东西,学校给他们安排了专门的食堂专窗。“校长很关心我们,我一直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在上海可以把他当做亲人。”张在礼说。
张在礼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后,学校安排他进入一家知名的面包企业实习。由于表现好,张在礼实习了八个月就获得了晋升,还被公司送到韩国总部培训。
“我想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去看看,努力让爸妈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张在礼说。
张在礼
余有月四年前刚到上海时,看到了家乡从未见过的高楼大厦,还有只在电视里看见过的车水马龙,“瞬间感觉这一切都不太真实。”
她被接到学校,成为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17级材料2班的一名学生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上海天气与云南冬天温度有所差异,一群可爱的老师们生怕我们着凉,给我们送棉衣、棉裤、围巾、手套。”
余有月(左)主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沪滇职教联盟德育论坛
“云南学生千里迢迢来我校学习,生活、学习上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所以学校党委决定开展每个党员与云南学生结对,并要求党员随时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党委书记金怡介绍,学校从2017年起双结对工作搭建了沪滇师生的爱心桥,结对期间,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结对党员教师耐心辅导,当学生生活出现困难时,党员教师解囊相助,解决学生不时之需。
初到上海时,面对新环境、新事物,云南学生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无法适应新环境。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的云南班班主任汪媛媛化身知心姐姐,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她都会留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包粽子、吃月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每年12月是云南学生回家的日子,为了保障他们在路上的安全,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汪媛媛会为每个学生买好车票,坐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陪着一起送他们回家。多次心与心的对话拉近了距离,云南孩子口中的“汪老师”变成了“媛媛姐”。
云南学生初到上海时普遍比较内敛和拘谨,但是他们的眼中无不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期待。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邓昌伟同样竭尽所能,帮助云南学生走进上海、感受上海、融入上海。
“在我需要的时候,老师们总是无私地帮助我。老师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温暖着我们云南学子的心。”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滇西学生王瑞银说,在上海三年的求学生涯,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王瑞银
沪上的联盟学校四年来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不仅有心理素质拓展,安全、法制、卫生、心理讲座,还普遍开展了上海风情游、感恩教育和小长假种类教育活动,以及安全实训活动、艺术宫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熏陶等,围绕“扶志育人、铸魂育人”主旨,厚植“幸福的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命运的改变是靠勤奋劳动实现的”信念,帮助滇西学子形成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最强的内生动力。
努力学习新本领回报家乡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具有管乐特色,学校专门开设了“滇西管乐班”,用管乐点拨心灯,不仅为云南学生注入了艺术气质,更培养了他们的乐观自信、敢于拼搏的精神。
该校183F12班的长号首席李宇同学,在没有来到上海之前就一直喜欢艺术,但因为家境的原因,放弃了继续学习音乐的机会,直到2018年来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继续学习,他抓紧机会每天勤学苦练,已经成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管乐团、上海市中职学生星光管乐团的长号首席。经过再三的考虑,他决定报考云南艺术学院,继续音乐梦想,也能回报家乡。
上海市医药学校的滇西学生王国珍,当年来上海时,父母亲起初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远在云南的父母不相信“有这样的大好事”,害怕女儿上当受骗,后来在学校的邀请下,王国珍的父亲来到上海,亲眼看到女儿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老泪纵横。
王国珍参加了学校的“云南特产义卖会”,她要把在上海学到的创新创业的本领带回云南,改变自己的家乡。
扶贫先扶志,从“输血”到“造血”
“扶贫先扶志。”沪滇职教联盟秘书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黄玮说,教育扶贫有一个特质,那便是“授之以渔”,职教一人,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滇西兜底招生人数2017年1904人、2018年1990人、2019年1900人,2020年1667人,4年总计7461人。2017级滇西学子今年顺利毕业,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认可,首批三年制毕业生就业率达92%,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完全体现了联盟各校的育人成效。
黄玮表示,滇西协作除了兜底招生,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众多共建项目,下一步将继续以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对口帮扶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对口帮扶工作重点,探索由“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对口帮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教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处长马建超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也即将圆满收官,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后工作的新方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