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光记事 | 豆汁儿,流传三百多年的老北京特色小吃

2020-12-28 1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东城区妇联官方账号

北京

美味、特色、健康

说起豆汁儿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

有的人谜之喜爱

喝起来也要有仪式感

cp组合要有咸菜丝、焦圈等等

有的人对豆汁儿独有的味道

则真是爱不起来……

豆汁儿历史悠久

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

而这样一道味道独特的美食

又究竟是怎么兴起

又流传至今的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了解

豆汁儿背后的故事

什么是豆汁儿

豆汁儿是制作绿豆粉丝的下脚料,绿豆在浸泡、磨浆后,倒入发酵的大缸里,等到淀粉都沉到缸底,上面的一层就是生豆汁儿了。

老北京喝豆汁儿有两种喝法。一种是买生豆汁儿直接喝,尤其是在夏天,来上一口冰凉的豆汁儿,特别解乏。另外一种喝法比较常见,就是喝熟豆汁儿。北京人喝豆汁儿可不用勺舀着喝,一碗豆汁儿端在手,再配上点刚炸好的焦圈和咸菜,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了。

豆汁儿的由来

豆汁初见于辽。五代时期,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征服奚族,在公元96年建立辽国,后以今北京为五京之一。契丹族御使奚、汉、渤海等民族,所部兼有农耕、游牧和渔猎,饮食方面也俱各方所长。辽人食肉量大,烹肉有濡肉(煮肉)、炙肉、腊肉、肉糜(肉粥)等多种制法,且几无忌口,谷食中又偏爱加入奶及油脂。如此食性,恐怕连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易妥当消化。虽然饮茶或许可以化解油腻之感,但一来茶叶贸易受中原限制,一旦双方交恶便会马上断档,二来,茶叶里的鞣酸与日常所食的羊肉相克,容易引起便秘。豆汁,于是就在这种背景下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豆汁儿本来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爱。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同样成为宫廷饮品。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做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北京人和豆汁儿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豆汁儿究竟好不好喝

别人说了不算

必须得亲自尝上一口

才能知道它的滋味究竟如何

无论味道如何

买了之后千万可别忘了光盘哦

部分素材来源:老北京城、中国新时代杂志、百度百科、biubiubiu(知乎)

原标题:《“食”光记事 | 豆汁儿,流传三百多年的老北京特色小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